论述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如题所述

中国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在我国,民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说法。这些都是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的体现。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母亲注意胎教的故事。《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孩子出生后选择乳母的要求以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开始就要进行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礼节等。《颜氏家训》中提出要注意胎教,小孩子应该从小就要教育,颜之推赞同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朱熹也特别重视胎教,他认为母亲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胎儿的行为,他主张“教之以事”。特别要求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的品德。

初创期康有为是我国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康有为指出怀孕妇女应该接受胎教,重视体育。其代表作《大同书》极有影响。蔡元培的学前教育论述著作《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北京青年会演说词》、《美育实施的方法》。他第一次论述了幼儿美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前教育学发展主要经历了1949年--1957年的学习苏联阶段。1958年--1965年、1966年--1976年,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度盲目中断和破坏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1976年至今,全面恢复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儿童发展”将成为一个关键词。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孕育期:西方国家学前教育中,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系统的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论点,为以后人类研究儿童教育指出了方向。

萌芽期: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主要是在近代。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儿童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了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他认为婴幼儿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此,教育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形成期:福禄倍尔 建立了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培训了第一批幼儿教师。建立了一套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内容、方法。设计制作幼儿园游戏与作业材料,并把游戏和作业确立为儿童重要的活动方式。代表作《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主要思想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延伸资料: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维,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学》、《人生哲学的评论》、《人生哲学的研究》、《数目的心理学》。

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智慧的起源》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14
(一)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1、中国古代 谚语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爬,六坐”、《颜氏家训》 2、西方古代 (1)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 (2)亚里斯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 (3)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 (二)萌芽阶段(十五世纪——十八世纪中叶) 捷克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母育学校》 英国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1、尊重儿童,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 2、主张教育必须“适应儿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后期——二十世纪中叶)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倍尔为标志. 1、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学前教育学之父”.1840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倍尔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 (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2、罗伯特 • 欧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 “性格形成学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 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 4、蒙台梭利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 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 中国: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陈鹤琴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4、陶行知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化”. (四)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 1、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强调“开放” 当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 苏联教育理论:全面发展的教育 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外在刺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07

中国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在我国,民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说法。这些都是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的体现。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母亲注意胎教的故事。《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孩子出生后选择乳母的要求以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开始就要进行教育,从小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礼节等。《颜氏家训》中提出要注意胎教,小孩子应该从小就要教育,颜之推赞同孔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朱熹也特别重视胎教,他认为母亲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胎儿的行为,他主张“教之以事”。特别要求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的品德。

初创期康有为是我国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康有为指出怀孕妇女应该接受胎教,重视体育。其代表作《大同书》极有影响。蔡元培的学前教育论述著作《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北京青年会演说词》、《美育实施的方法》。他第一次论述了幼儿美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前教育学发展主要经历了1949年--1957年的学习苏联阶段。1958年--1965年、1966年--1976年,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一度盲目中断和破坏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1976年至今,全面恢复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儿童发展”将成为一个关键词。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

孕育期:西方国家学前教育中,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系统的论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论点,为以后人类研究儿童教育指出了方向。

萌芽期: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主要是在近代。英国的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儿童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了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他认为婴幼儿的学习能力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此,教育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形成期:福禄倍尔 建立了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培训了第一批幼儿教师。建立了一套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内容、方法。设计制作幼儿园游戏与作业材料,并把游戏和作业确立为儿童重要的活动方式。代表作《人的教育》。蒙台梭利的主要思想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是有机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延伸资料: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维,其主要著作有《心理学》、《人生哲学的评论》、《人生哲学的研究》、《数目的心理学》。

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智慧的起源》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