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县。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 武陟历史悠久,夏朝属冀州,称覃怀。周初,称怀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置怀县。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武德县(在今圪当店乡大城村)。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温县治所迁移至今武陟县大虹桥乡温村。隋开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怀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武陟县(在今阳城乡原老城村,1982年,沁河杨庄改道,老城村搬迁,老城遗址已成河道)。唐贞观元年(627年),废怀县入武陟县。五代十国时期,武陟县属怀州。元,武陟县属怀庆路总管府。明,武陟县属河南布政使怀庆府。明,武陟县属河南省怀庆府。1913年,废怀庆府,道治由武陟移驻汲县。1914年,武陟县属河北道。1916年,武陟县直属河南省民国政府。1932年,武陟县属河南省第四行政区。1945年2月15日。建立修获武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获嘉县徐营村,后移至武陟县北小段村,属太行七专署,辖武陟县木栾店以东地区。同年2月22日,建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县小董村,辖武陟县沁河以北地区。5月,建立温陟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县古樊村,辖武陟县沁河以南地区。1945年10月28日,建立武陟县民主政府,治所在武陟县小董村,辖武陟县沁河南北地区。1946年10月,武陟县民主政府转移至博爱韩高城一带。1947年4月,武陟县民主政府返驻小董村,修获武县并入武陟县。1948年10月,武陟全境解放。1949年8月,武陟县属平原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12月,武陟县属河南省新乡行署。1986年1月,武陟县属焦作市管辖。(摘自“武陟县政府网站”) 2000年,武陟县辖7个镇、8个乡:木城镇、詹店镇、西陶镇、龙源镇、宁郭镇、谢旗营镇、大封镇、嘉应观乡、乔庙乡、圪垱店乡、三阳乡、小董乡、大虹桥乡、北郭乡、阳城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42544人,其中:木城镇 25030人、詹店镇 40307人、西陶镇 45921人、谢旗营镇 62726人、大封镇 70023人、宁郭镇 28609人、龙源镇 61096人、嘉应观乡 52665人、乔庙乡 43705人、圪垱店乡 40473人、三阳乡 38898人、小董乡 41005人、大虹桥乡 28050人、北郭乡 36435人、阳城乡 27601人。 2005年,武陟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阳城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大虹桥乡管辖,大虹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1月29日正式挂牌。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陟县辖7个镇、7个乡:木城镇、詹店镇、西陶镇、龙源镇、宁郭镇、大封镇、谢旗营镇;嘉应观乡、大虹桥乡、圪垱店乡、乔庙乡、三阳乡、北郭乡、小董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邮编
45495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