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什么? 中医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吗?哲学是科学吗? 为什么?

有人在叫嚣说,中医不是科学。可是中医却比所谓的”西医”有用得多。我个人认为中医不能划为科学的范畴,它应该是超越科学的科学。

中医相当完整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自然也从百年前就交上了厄运。至今已被“不科学”的大帽子压得奄奄一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那么中国传统文化里到底有没有科学?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呢?

回答这问题,首先得弄清什么是科学,应该说,凡是正确说明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明了事物本质的以及正确描述了事物变化规律的学问,就都是科学。根据这样的标准,来判断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没有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困难,此外还必须遵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而不能根据自己懂不懂,自己懂的就是科学,不懂的就不是科学!

中医理论几乎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已经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怎么能说它不是科学呢! 中医关于“天人和一”的理论曾被认为不科学,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宇宙中没有封闭体系,全是开放体系,既然是开放的就必然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天人和一”怎么不对呢!今天西方医学已认识到人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关,而中医不但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了这样的观点,而且具体指出了情志的偏盛对脏腑的影响,如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怒伤肝,恐伤肾。这怎么不科学呢?

有人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中医的重复性不如西医,只要确诊了什么病,任何西医都会开出相同的药,中医往往这个医生开这几种药,那个医生开那几种药。其实这只能说中医要更科学一些。相同的现象会有着不同的本质。如失眠,心脏病可以引起失眠,胃病可以引起失眠,贫血可以引起失眠,肾病也可以引起失眠。所以中医有辩证施治,同病异治之说。这总比一遇失眠统统给安眠药要好得多吧! 此外,中草药有一两千种,有许多是作用相似的,所以每个医生掌握百十种,甚至几十种就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是这个医生习惯用这几十种,那个医生习惯用那几十种。其实中草药的选择面宽,正是它的优势,不能成为说中医不科学的理由。四川人吃四川饭菜,广东人吃广东饭菜,北京人吃北京饭菜,都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你能因此说中国人吃饭不科学?只有全国都吃一个统一配方的饭菜才科学?

还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中医理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也作为判断科学的标准的话,世界上的科学恐怕就剩不下多少了。在力学中,为什么两个物体之间必定存在引力,为什么有电子就必然有电场,电子运动又会产生磁场,而切割磁力线又会产生电流?现代西方医学认识到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同样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不如中医更具体些。知其然,说明是经受住了实践考验的客观规律,不知其所以然,则正是我们要努力探索的课题。把不知其所以然的都打成不科学,就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一些人说中医不科学,却又讲不清道理,还死心塌地的非要用西医来改造中医,到底用心何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因此,我在补充一句,中医是我们中国古代先民经过几千年的观察与实践再配合哲学体系产生的,中医应用哲学,哲学又辨证这中医

现代科学的学科划分中,“哲学”是“科学”的其中一个分支,属于“人文科学”或者“社会科学”;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许多的科学问题上升到了足够的高度,都是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某种哲学手段或者需要具有哲学的智慧——而事实上许多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有创建的、伟大的科学家本身也同时是哲学家,或者具有一定的哲学背景,如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1哲学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不信奉神灵,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2科学是人类对世界正确的认识。
3哲学包含科学!
4哲学和宗教在思想主张上是对立的!!!宗教主张信奉上帝或神明的话会获得祝福,而哲学主张世界是以人的意志为中心,以人的意志来改变的,主张自我的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5
什么是科学探究,为什么要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到底包括了哪些基本的过程技能?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深入的讨论。
一、 为什么要通过科学探究来进行教学其中有很多理由,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小学生应该用类似于像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那样来进行学习。
1�可以保持儿童的好奇心。本来好奇心就是人与生俱有的,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通过科学探究保持这种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一直在找一张照片,一直没有找着,那就是在国外的机场上,两位大胖子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在看,看什么呢?在看地上的陀螺,那个陀螺一直在地上转,先是在反过来转,转转转,后来正着转了,两位大胖子物理学家一直在盯着看,看这个陀螺是怎么回事。其实科学家和我们常人相比,不同在哪儿?不同在他们的好奇心能保持终生。前年法国专家到我们南京来,孩子们问他:把糖块放到水里,体积会不会改变?科学家一时回答不上来。然而,第二天早晨,人们把这事给忘了,到底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却念念不忘,先不吃早饭,而是先做这个实验,一块方糖一块方糖地往杯子里加,发现放了8块以后,才看得出体积有一点变化。所以说,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就能将孩子们的这种好奇心保持得长一些,我想,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就能看出来了。
2�可以让孩子们参与要求高级认识能力的学习活动。我想让老师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知识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这话似是而非。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结论的话,儿童是可以获得很多知识,但是他的智慧并不一定可以同步地成长,因为人的智慧与人的认知技能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认知的方法。法国大学的一个研究成果强调:什么样的知识才算是深刻的理解,知道并不是理解,照本解释不是理解,照本运用也不是理解,它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理解的标准,就是从知识、方法、目的、形式这四个维度来界定孩子们是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知识,是孤零零的呢,还是在一个网络中间和其他知识建立起了联系,这是衡量知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个指标是方法指标,就是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第三个指标是目的指标,就是不仅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还知道这个知识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去,也叫目的维度;第四个指标就是会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也叫形式维度。对知识真正理解了,儿童就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知识的理解。所以,现在对科学教育与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重大区别,在于不仅仅是教知识,而且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高级认知能力。杜威说:“科学教育在培养人的认知能力方面,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教科学方法跟教思维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大教育家杜威在那个时候就看到了科学教育的独特价值——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一些。
3�可以培养儿童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点不用展开,从刚才老师们对探究活动的积极投入,不愿下课,休息的时候都没有休息,这种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足以体会到了。
4�可以培养儿童达到形式操作阶段。什么是形式操作阶段?它是符号运算。皮亚杰说过,11岁以后的儿童才能进行形式运算,就是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小孩子搞不过来,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应该可以了,这需要有个铺垫,这个铺垫就是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之间的一个具象的东西。孩子们搞不懂A>B,B>C,那么A就一定大于C这个道理,但请3个高矮不同的同学上来,他比他高,他比他高,他就一定比他高,孩子们马上就理解了。所以,通过操作性的活动,可以为那些还没有经过前面感觉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的孩子,没有达到和不能达到形式操作阶段的孩子提供具体的经验,因为在探究活动中,他一定是通过具体的物体来操作的。所以,在操作性的探究活动中间,可以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很多孩子到了中学对科学就不那么感兴趣了(可能就是没有重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开始了“动手做”的科学教育项目,用法国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巴特的说法是,“用这种探究的方式来学科学,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让我感到震撼”,这就是为什么他在80岁高龄的时候,也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不再搞他的物理学的研究,而是一头扎到幼儿园、小学的科学教育的项目中来的原因。现在全国很多省份正在推行“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做中学”这个项目就是从法国引进的。其实,最早开始是在美国,法国人是看到美国人这样做了以后,感到非常震惊,所以法国人也在做。法国做了以后,韦钰部长到法国去访问,看到了这样一个科学教育项目,她也想开展“做中学”的科学教育项目,她在退休以后专门做这件事情,在中国推广这个“做中学”的项目。
二、 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在我们的《课标》中间,涉及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技能,有很多老师给我们提意见,说20世纪80年代的那些分类啦、推断啦这些东西为什么在《课标》中间看不见了,我觉得这些意见是对的。我们现在的《课标》上面可能过多地强调国外称之谓“综合技能”的东西。现在看了很多资料,觉得可以把科学探究所涉及到的过程技能,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基础的过程技能,还有一类叫做综合的过程技能。
1�基础的过程技能。基础的过程技能有哪些项目呢?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说法,大致有五类是一致的:
(1)观察。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过程技能。
(2)分类。分类是人在头脑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活动。
(3)交流。可能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的是强调交流,为什么交流这么重要,因为科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比如就与历史、哲学不一样,历史学家,或者是哲学家他们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不能说他们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但可以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有人不是说“历史是个小姑娘,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嘛,你的认识可以对历史作出这种解释,我也可以作出另外一种解释,但是科学不行。科学与其他学科,与历史、哲学不一样在哪里?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的实证,你作出的这种解释对不对呢?我得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认可,让更多的人来验证,所以交流这种技能就成了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五年级上册的教材里面,我们专门有一项这样的交流训练,怎么训练的呢?让孩子们用纸做一个纸飞机,然后把你做纸飞机的步骤写下来,和你的同桌交换,按你的同桌所写的做纸飞机的方式,再做一个纸飞机,你会发现有的时候做不起来,什么原因做不起来呢?这里有表达的困难。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一个事情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科学教育中间,它是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
我们的老师说,每次课堂教学在汇报的时候,他们(学生)都不听,或者他们(学生)只顾自己的汇报。在这个方面我们是要下点功夫的,比如说,要是在比较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这下子就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听别人说过了什么,等一下我要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所以,应该把交流作为科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技能。
(4)测量。测量也不用多说,老师们是知道的。
(5)预测和推断。预测和推断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推断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面,对事实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因果联系啊、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啊)所作出的一种判断、一种解释,比如说,狗叫了,狗什么原因叫的呢?你可以推断:生人来了。但是,是不是一定是生人来了,不一定的。所以,推断和事实是两回事,推断和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是两回事,我们在五年级教材中,专门有这方面的训练。什么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事实,什么是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解释,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经常搞不清楚。推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来,是我们人独有的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猴子不可能,猴子可能发现这块石头是烫的,但是,它就跳开了,只有人,才能在“石头为什么烫”这个问题上,作出可能是太阳晒的,也可能是地热原因使这块石头变烫的推断。只有我们人才能在这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所以,推断和分类一样,也是属于基础过程技能里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预测是推断的一种高级形态,首先是对未来世界所做的一种推断,但是要根据以前的经验,对未来的世界作出一种推断,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很典型的预测。再如,科学和数学是一对亲姊妹,通过测量,通过计算,一个是数字联系,还有的是时空联系。时空联系是康德提出的一对范畴,老师们认为根本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没有这对范畴,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世界永远是乱糟糟的,要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话,达尔文也不会这样有名了,正是有了时空这个概念,才能把乱糟糟的生物世界立刻变得有序了。所以,时空范畴是一对非常了不起的范畴,现在我们已经非常非常熟悉它了。
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对于这些基础的过程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分项的训练来激活某一个知识点。如进行观察的训练、分类的训练,只要有可能,老师们就应该让学生们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激活知识点的教育,孩子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参考资料:http://blog.ci123.com/haojinghua/entry/744

第2个回答  2006-12-30
你好,
我觉得科学的概念是很大的.不是说现在所谓科学的东西就一定是科学的,同时现在认为不科学的东西,也许正是科学的.这都有待验证.
中医是中国很古老的传统文化.由于它的博大,可能里面有的东西真的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就象大家常说的,中医的副作用是比西医少的.而且中医和西医的原理是不一样的.西医;你的眼疼就是眼有问题,所以要治眼.中医却不是,中医认为,你的眼疼是你的身体整个系统有问题,重要的症状表现在眼上而已.所以要协调你的整个内分泌系统,你的眼就好了.也可以说
比西医更治本.
这是我的理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12-30
等到什么都能拿科学来解释的时候它就不叫科学了。所以中医永远不会是所谓超越科学的科学。
第4个回答  2007-01-03
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