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容易被忽视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1、心理压力问题

儿童青少年们处于大脑发育逐渐成熟阶段,面对各界传来的压力,是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的,比方说"父母希望孩子独占鳌头"、"老师希望孩子成绩提高"、"同学之间的竞争"等等。如果长时间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就会造成孩子厌学,不听家长话,焦虑等问题,严重点的还会造成行为问题出现:自我、逃学、以违反校规为乐等等。

2、人际关系问题

其实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可以分为三大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家长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另一个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了。父母可能会与孩子在小时候产生一些当时并不突出的问题,但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就受到了特别大的影响,导致了亲子关系日渐困难,孩子也变得沉默寡言,不与任何人交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定会影响到以后孩子走出社会的发展。

3、性心理问题

有调查显示,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水平与营养状况越来越好,青少年性心理与青春期也在不断前移。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必然引起了青少年们感情状态上的波澜。可是,这样隐私的问题,害羞于告诉任何人,只能隐藏在内心,时间久了也是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负面状态的。
第2个回答  2022-06-01
找各种理由逃学、一临近考试就生病、见了人就躲闪......很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常被家长忽视。殊不知,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日前,一项调查显示,七成儿童心理问题被忽视,并给他们今后的人生设置了障碍。学校恐怖症小时太溺爱长大怕上学案例:张先生的儿子在小学一二三年级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跟同学也相处得非常好,三好学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级时,因为工作调动,张先生举家迁往另一个城市。换了个学校之后,张先生觉得儿子整个就像变了个人。老师总反映他上课不听讲,和同学也很少交流,这可愁坏了张先生一家。“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学,多少是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就像许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样。”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解释说,这属于一种适应障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小学到中学,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就很有可能出现“恐学”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孩子在学校里不能跟同学融为一体,或是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其他同学欺负他,都有可能导致“恐学”的产生。“恐学”并不像“广场恐怖症”、“高楼恐怖症”等,有明确的定义,真正因为怕上学到了病态的比较少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学、换班、换学校都是一种可以适应的状态。杨甫德说,那些不能适应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小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觉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学要离开这座大山了,内心觉得失落,无法适应这种分离状态。尤其是到了学校可能面对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孤立,就更加不想上学了。如果孩子从小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提早 “适应”了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恐学”的几率会低得多。所以,家长一定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上学和将来工作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考试焦虑症平常考试化 考试平常化眼看着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来医院咨询的考生父母也越来越多。“我家的孩子平时学习都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失手。平时小考也就算了。万一高考也这样可咋办?”“我们家孩子现在茶饭不思,晚上也睡不好觉,考试是重要,万一试没考好把身体弄坏了就得不偿失了。”......其实,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想想这不仅是一次考试,而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和分岔口,有些紧张其实是很正常的。其实,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发挥到最佳状态,如果孩子真的一点都不紧张,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家长们反而需要有所担心了。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在躯体上则出现吃不下饭、呕吐、腹泻、头晕、头疼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说来,他们可能会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自己马上临考却仍然什么也记不住;烦躁不已,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坐立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吃不好,睡不香,精神一直萎靡不振。通常,在临考前一个月左右,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几率最大。可能有些人会问,是不是平时成绩特别好或是特别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考前焦虑?其实也不绝对。考前焦虑其实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二是对于结果的接受程度差,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从心理调节上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平时的模考要认真对待,让自己多体验进入考场的感觉,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上常用的“脱敏”疗法。其次,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不超常发挥,也能保持一贯的水准。同样,假设自己可能发挥不好,那就想想,也许是题目比较难,其他同学也有可能失手。再次,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书,舒舒服服睡上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最后,多运动让自己出出汗。对于考前的孩子来说,运动可以让他们从头到脚重新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让大脑从兴奋到平静,让身体从平静到兴奋。有张有弛,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选择缄默多交几个朋友如果孩子在家里好好的,到了学校和人多场合就不说话了,很多家长就问,这是不是说明孩子过于内向了?其实,孩子这种选择场合开口的情况,也被称为选择性缄默。“要明白选择性缄默绝对不是孤独症,家长们可以不必担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季建林指出,该病的起病年龄可能在四五岁或七八岁。孩子在发病前智力正常,已有相当的语言能力。对少数熟悉的人,孩子可正常讲话。但与外人交往时仅用手势、点头或摇头表示自己的意见,偶尔也用文字表达。“说到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就是现在的孩子过得太独了。”季建林表示,一旦突然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很难适应这种和同龄人交往的场合。从某些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交恐惧。对此,家长不要强行逼迫孩子说话。如果孩子还小,要让他们多和陌生的孩子玩。大点的孩子,可让他们与一个熟悉的人在一起。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电话、网络聊天等方式与人交流,直到他们能直接沟通。
第3个回答  2022-06-01
1、多动
儿童的心理状况集中表现在儿童的言行举止上,好动具体来说是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各种无意识的、莫名其妙的小动作,做事情时精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如在课堂上发呆、咬笔头、玩尺子橡皮等;行走时喜欢蹦蹦跳跳;无论别人在干什么,都要上前插一手。这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严重影响学习。
2、焦虑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经常担心害怕,惶恐不安。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足被同学笑话,而闷闷不乐、食欲低落、黯然神伤。
3、恐惧
如对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极度紧张;听鬼故事看惊悚电视剧,就非常害怕,不敢睡觉,甚至做恶梦。儿童对这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事物或情景,害怕十分突出,出现回避、退缩行为,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理。
4、失眠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看起来总是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第4个回答  2022-06-01
孩子长大以后,独立性强了,很多家长开始更多地担心孩子在生活细节上的问题,如孩子会不会吃坏肚子,夏天担心孩子中暑,冬天担心孩子少穿衣服生病等这些细碎的小事,剩下的就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至于孩子的心理安全,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

那么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十大儿童心理问题有:

1、孩子爱撒谎。

因为之前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反应过度了,孩子害怕。

2、孩子不自信。

因为家长给孩子的批评太多,鼓励太少。

3、孩子总爱黏着父母。

因为家长给孩子的关注不够多。

4、孩子脾气大,爱生气。

因为家长对孩子肯定太少,要求太高,让孩子心里的不满太多。

5、孩子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因为家长的言语和生活里有太多的暴力行为。

6、孩子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因为家长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感受。

7、孩子嫉妒心太强。

因为家长太爱拿孩子跟别人去比较。

8、孩子太胆小。

因为家长经常包办代替,替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

9、孩子不敢给自己争取利益。

因为家长总是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

10、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但是自己也有。

因为家长给孩子买东西,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第5个回答  2022-06-01
孩子长大以后,独立性强了,很多家长开始更多地担心孩子在生活细节上的问题,如孩子会不会吃坏肚子,夏天担心孩子中暑,冬天担心孩子少穿衣服生病等这些细碎的小事,剩下的就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至于孩子的心理安全,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想到的问题。

那么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十大儿童心理问题有:

1、孩子爱撒谎。

因为之前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反应过度了,孩子害怕。

2、孩子不自信。

因为家长给孩子的批评太多,鼓励太少。

3、孩子总爱黏着父母。

因为家长给孩子的关注不够多。

4、孩子脾气大,爱生气。

因为家长对孩子肯定太少,要求太高,让孩子心里的不满太多。

5、孩子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因为家长的言语和生活里有太多的暴力行为。

6、孩子不关心别人的感受。

因为家长从来不关心孩子的感受。

7、孩子嫉妒心太强。

因为家长太爱拿孩子跟别人去比较。

8、孩子太胆小。

因为家长经常包办代替,替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

9、孩子不敢给自己争取利益。

因为家长总是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

10、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但是自己也有。

因为家长给孩子买东西,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