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严嵩是好的还是坏的,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严嵩是明朝六大奸臣之一。《明史》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面对日渐恶化的政局,他不仅没有向世宗提出任何规谏和改革方案,而且推波助澜,使局势向更乱更糟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应受任何制约;臣下对皇帝只能顺水推舟,唯命是从,讨得皇帝的恩宠。这样就可以有权有势,人们都要仰其鼻息行事。至于国家百姓如何,似乎都可以不问不闻。

扩展资料

《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严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2

历史上严嵩是坏的,因为严嵩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

严嵩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

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案发,其恶迹败露后,世宗下诏将他罢职,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

隆庆元年,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把持朝政20多年后,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挤进《明史·奸臣传》。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严嵩的故事:

严嵩在位时,对古人墨宝甚是珍爱。据史书记载,为了获得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严嵩杀了两个人。

嘉靖年间,严嵩得知此图收藏在员外郎王振斋手中,便派蓟门总督王忏去求购。王振斋惧怕严嵩的权势,又舍不得交出这幅画,于是便找名家临摹了一幅送给严嵩。严嵩不知是假,公开炫耀时被曾经装裱过此画的装裱师看破。

严嵩怒不可遏,随即以 “欺相”之罪缉拿了王振斋。王振斋招出真迹在其舅舅陆治手中,严嵩又利用权势从陆治手中获得真迹。可怜的王振斋最后死在狱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02

历史上严嵩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明史》把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说他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透过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然而多年来,有关严嵩是否大奸臣,仍然争议不休。

这些争议主要围绕着他专国擅政,逼害忠良与及巨贪恶富的指控。另外来自严嵩故故乡分宜的学者,包括严曰文、严小平等人却对严嵩的评价采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他也具有忠君爱民,知人善用的一面,而且政绩卓著。

悲惨结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于燕京,徐阶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隆庆一年(1567),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7-16
严嵩是《明史·奸臣传》中知名的六大佞臣之一,因此并不是大好人。
有关严嵩的影视作品有《海瑞斗严嵩》,《怪侠一枝梅》,《大明王朝1566》这些,由于严嵩自己的名声确实太坏了,因而他在影视作品中的个人形象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佞臣品牌形象。
后代经常将严嵩、和_、魏忠贤等人并排,由于这些人最善于公物自用,贪污及其收受贿赂,在历史上的严嵩的一生中最善于的是两种事务管理,一是阿谀奉承,二是打击异已。
第4个回答  2021-06-26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改变不了时代要么融入要么离开,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