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内造山体制下的成矿作用

如题所述

在西南三江“横断山型”陆内碰撞褶皱推覆的造山体制下,本区成矿作用具体表现在:

1)陆内造山的最重要的成矿作用是斑岩型铜(钼、金)成矿作用,至关重要的成矿带是玉龙斑岩成矿带,玉龙斑岩铜矿成岩成矿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成矿背景显然与其他斑岩铜矿有区别之处,它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于可以指导三江地区的矿产勘查与找矿。正如前述,玉龙矿带目前已经基本查明玉龙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其中矿带北段为斑岩铜(钼)矿,玉龙的银、钴还可达大型,金为中型;南段为斑岩型铜金矿。其成岩成矿的构造模式见图4-33。该模式体现双冲的特点,其含义为:其一,印度板块的向北、北东俯冲,扬子板块的向东俯冲,但由于印度板块的前冲,导致扬子板块的后退拖曳,使软流圈减压熔融上涌,促使壳幔发生大规模的物质交换;其二,表皮构造在喜马拉雅早期发生昌都盆地两侧向盆地中央的构造推覆,这种带压扭性质的走滑推覆可以构造形成良好的圈闭构造,如在温泉断裂的西侧形成一系列斜列的褶皱,正是走滑推覆造成的,它们是玉龙斑岩铜矿带的重要控矿构造。

图4-33 三江玉龙式斑岩铜(钼、金)矿成岩成矿构造模式图

2)昌都盆地两侧的江达构造带和类乌齐-左贡构造带,受自东向西、自西向东的逆冲推覆运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对冲的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叠瓦构造带。强烈的逆冲-推覆将地层连同陆内裂谷中晚期(燕山晚期)侵入的中、酸性岩体一起破碎成一系列岩片,构成叠瓦构造带。在江达构造带形成一系列与推覆构造作用有关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如滇达。在类乌齐-左贡构造带的北段,与陆内造山有关的成矿作用是与陆内造山推覆构造有关的矿床,如赵发涌、滨达、南越拉、干中雄等铅锌矿床。

3)走滑推覆是三江地区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的重要特点。在与陆内造山相伴的走滑体制下,一方面,利于构造剪切带型成矿作用的发生;另一方面,形成一系列与走滑推覆有关的构造,成为成矿的有利空间。如江达构造带的构造叠加成矿主要发生于晚始新世—渐新世。加多岭矿床的构造改造年龄为33.6Ma,丁钦弄矿床的构造改造年龄为32.8Ma。玉龙成矿带的成矿年龄峰值是37.27Ma(梁华英等,2002),也证实了以上的推断。中喜马拉雅期以左行走滑逆冲为主,晚喜马拉雅期是以右行走滑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