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10月的日历为什么少了十天

如题所述

1582年10月之所以会少10天,跟罗马教皇在当年更换纪年方式有关。

在凯撒时代,按照当时的计算,每年时间是365天零6个小时,每四年(4X6=24)就差出一天。所以凯撒推出了新历法,在冬至庆典的第10天召开了新历法的颁布大会,决定以当天为新年的开端。(12月22日+10天=1月1日),正好是如今的元旦。

月份就是按照单数月为大月31天,双数月小月30天;把净化节的2月扣除去1天,就正好是365天了;且每四年2月要复原一天,就是闰年的366天。这个历法就是著名的儒略历。

后来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凯撒的侄孙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忌日8月,所以又给8月加了一天(30+1=31),这也就是所谓“七月大,八月也大”的来源。

所以为了弥补这多出来的一天,可怜的2月又给扣出去1天(29-1=28),所以2月的平月是28天,闰月是29天的历法继而诞生了。这个看似完美的历法实行了一千六百多年。直到欧洲人发现,本来3月20日的春分偏到3月10日去了。

所以,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和天文学家阿罗伊修斯发现,一年的精确时间应该是365天5小时49分,而儒略历以每年365天6小时为基准。这差的11分钟X128年=24小时,误差就已经有1天了。

如果要重新计算的话,闰年需要减少,格里高利决定每400年取消3个闰年,这么计算的话,每年的长度为365.2425天。

因此,在1582年的10月4日,教宗格里高利正式颁布新历法,为了弥补儒略历一千五百多年来10天的误差,宣布从第二天开始删除10天,直接跳到10月15日,这就是这10天会神秘消失的真相。

农历的来源:

古代用月亮的阴晴圆缺记月,把每年入春的第一个圆缺定为正月。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均分一年的24节气被构建得非常好,我们以冬至春分最中间的立春作为一年的开端,就形成了阳历系统。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子丑寅卯就依赖于此。

但是阴历和阳历按照之前说的是不搭调的,所以为了保证每个正月都出现在立春附近,所以历朝历代都要屡次修订历法,及时增加闰月,依然架不住岁月更迭。

于是在崇祯年间,汤若望等一票西方传教士就编纂新历,并翻译伽利略、哥白尼、开普雷的天文著作。明朝灭亡之后,清代就将这个历法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就是中国现在用农历的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