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唐朝时期时,外国人在干嘛?

如题所述

唐朝时期是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当时的外国人,比如欧洲正处在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

1、日尔曼人将西罗马帝国灭掉之后,其废墟上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国家,后来有一个叫法兰克王国的国家逐渐强大了起来,公元768年,查理即位,他发兵东征西讨,将领土扩大了许多,此时的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等国。

公元800年,查理称帝,史称查理大帝(即查理蔓)。查理死后,他的儿子软弱无能,后来查理的三个孙子为了帝位相互征战,经过三败俱伤。公元843年,他们签定了凡尔登条约,三人分别做了中法兰克王国(即后来的意大利)西法兰克王国(即后来的法兰西)东法兰克王国(即后来的德意志)。

2、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有许多彼此征战的国家,他们各有各的宗教,并彼此征战,当地人民渴望统一。后来穆罕默德创造了伊斯兰教,号召人们放弃自己的宗教,信真主。

这触犯了贵族的利益,于是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离开麦加,远走麦地那,宣传伊斯兰教,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于公元630年率领军队打回麦加,取得胜利。

阿拉伯政权就此建立,后来这个政权逐渐强大了起来,到公元750年全盛的时期领土包括现在的西亚和北非的绝大多数地区,中亚的一部分,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经济繁荣,成为了阿拉伯帝国。但随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越来越残暴(尤其是对非伊斯兰教教徒),政权日益腐朽,并于10世纪初解体。

3、美洲正是中世纪时期的印第安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的建立、印加文化、玛雅贸易,玛雅人的社会结构。

4、封建时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国家的独、立反抗十字军的斗争、阻止蒙古帝国西进、土耳其统治下的埃及、中世纪时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东非马格里布的独立。

阿尔摩哈德朝的统一、东苏丹诸国、埃塞俄比亚王国 、“桑给帝国”时期、桑给帝国发达的对外贸易、西非和南非加纳王国的兴衰、马里王国的崛起、桑海王国的独立、桑海王国的衰败,大津巴布韦。

扩展资料

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是陆路对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长足进步,并取代陆路交通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的时代。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影响,在宋代时,东南海外诸国在与宋朝廷的交往中,甚至将宋朝管辖下的中国地区称之为“唐”。

历宋、元至明,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地,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而从舶上转贩得到的中国货物则被称为“唐货”。

最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目之为“唐语”。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称之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为“住唐”。

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绵不绝。唐朝在海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而这种影响是与唐朝发达的海路对外交通是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1

    唐朝年代为618年—907年

    欧洲正是中世纪。

3.英国进入七国时代。从5世纪到9世纪,居住在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非正式联盟,由肯特、萨塞克斯(南撒克逊)、威塞克斯(西撒克逊)、埃塞克斯(东撒克逊)、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和麦西亚七个小王国组成。进入封建时期。

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

4.法兰克王国:

751年,宫相矮子丕平篡夺王位,开始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大规模向外扩张,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2] 

843年根据《凡尔登合约》内部分裂为三部分,即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

5.保加利亚人于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这时拜占廷帝国四分之三的领土已经丧失掉了:地中海东岸、埃及、利比亚和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已落入波斯人之手,色雷斯大部、希腊、意大利被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和伦巴底人占据。

611年,波斯占领了卡帕多西亚,接着占领了拜占廷东部最富庶的叙利亚行省,以及帝国第三大城市安提阿,并且入侵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将最神圣的基督教文物“真十字架”残片掳掠而去。出身阿非利加的皇帝希拉克略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

6.日本处于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

飞鸟时代,始于约公元600年,止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此期以政治中心,奈良县的飞鸟地方(明日香村,即当时的藤原京)而得名,较为重大的事件有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奈良时代,公元710年至公元794年,因以奈良(平城京)为都得名。此时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多方面。但是,这个时期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庄园扩大导致的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崩溃,矛盾开始暴露出来,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又经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平安时代,前期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

第2个回答  2017-04-22
吃饭睡觉打老婆呗,哈哈,开玩笑,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都是经商的。其他的就是少数民族了,大部分都是唐朝的雇佣军,阿拉伯也和唐朝打过几次仗,打输了,后来就老实了。
第3个回答  2014-08-07
外国人在打仗,那是唐朝在世界上就象现在的美国,能到大唐居住是非常光荣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4-11
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都是经商的。其他的就是少数民族了,大部分都是唐朝的雇佣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