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鞅逃到楚国,有可能改写历史

如题所述

如果楚悼王晚死二十年,或许我们的历史上就没有大秦帝国,而是大楚帝国。因为,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前三十年,楚悼王已经找到了帮助他变法图强的大才,比商鞅要更牛的,吴起。吴起有多强,我们看来:首先,吴起儒家、兵家、法家、史家四门学问都是顶尖,他先随曾子学儒家,后又自学兵家(著作有《吴子兵法)》,再后来又跟孔子高徒子夏学习法家和史家(著作有《左传》),这让他最终身兼四家之长,变成了一个经天纬地、诸子全能的奇葩军政全才。此人在中国历史上,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妈的太牛了。
楚国变法之前,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守,此期间他徙木立信(没错,商鞅的徙木立信是学吴起的),明法令,改兵制,小试牛刀,便以一郡之力,打造出战国时代最强悍的步兵——三千“武卒与七万河西兵,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阴晋一战,更是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从而一举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八十年不得翻身,那真是秦国最黑暗的一段岁月,也是秦历代统治者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后来,吴起被魏国奸臣所谗害,不得不来到楚国谋事,遇见他了一生的知己——雄心勃勃的楚悼王。跟秦国一样,楚国在变法之前,情况非常糟糕,公元前402年,楚悼王的父亲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一个国王为“盗”所杀,这在楚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例,显然是一起严重事件。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楚声王为何被“盗”杀死,无从获知,但既为“盗”杀,证明其时楚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只得挺而走险,起来当“盗”,犯上作乱。
可以想象,楚悼王在接手过这个混乱不堪的烂摊子时,心里是何等的迷茫与颓丧。好在,楚悼王遇上了吴起。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无从所知楚悼王与吴起相遇的情景,因而这段故事便少了很多秦孝公遇商鞅、秦惠文王遇张仪、秦昭襄王遇范睢时的那些传奇色彩。但我们可以想见楚悼王的欣喜,因为只一年后,吴起便当上了楚国的令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与秦魏等国不同,在楚国八百年的漫长历史中,基本上所有的高层官员都是楚国亲贵出身,只有吴起一人是出身平民士族,且是外国客卿,而楚悼王却一举打破了这数百年的陈规,这需要多大的政治勇气!由此,更显见悼王对吴起之信任,对变法之迫切。。于是,一场扎扎实实彻彻底底空前绝后的大变革,在楚国开展了。当时魏国的李悝变法跟它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温柔的小姑娘。这种变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革命。

吴起与楚悼王要革的,就是楚国那些大贵族的命。楚国弱后的症结所在,就在于楚昭王复国之后,为了收拾人心所实施的“封君制”,这与当年晋文公复国后所实施的“六卿制”如出一辙。封君制的特点,一是封地赐田,二是被封的贵族大吏,又给予以“君”的尊号,世袭罔替。这种制度比晋国的六卿制更可怕,因为六卿只是六个,而楚国推恩极滥,封君之众,如过江之鲫。这些个世袭大家族,掌握了楚国大量的经济特权与政治特权,上威胁君权,下盘剥百姓,如同一群疯狂的白蚁,在步步蚕食着楚国肌体的同时,越养越肥,越养越笨。
这就是一切古老王国因岁月而积累起来的通病、沉疴。在楚国这个失却了光明的牢笼中,黑暗往往以太阳的名义,公开地掠夺;而人民,往往在这种令人窒息的黑暗中,默默地偷生,默默地死去,永无出头之日。吴起要做的,就是举起变法这把锋利屠刀,朝这些该死的蛀虫们一刀砍下去,撕开这个黑暗王国腐烂的沉重外衣,为它迎来一股自由的新鲜空气。所以,对于大批的政治垃圾——只会吃饭拉屎享乐就是不会做事的庸官,以及尸居余气的花花公子型旧贵族——吴起削他们的爵禄,免他们的职务,将他们统统逐出政府;对于那些有才干有功劳的人员,吴起提高他们的爵禄,提升他们的官职;而把节省下来的政府经费全部用到楚国的常备军,“练选之士”上。养兵,可比养蛀虫划算。

然而,对于那些被升了官封了爵的政治新人,谁也难保他们的后代不会腐败堕落。所以吴起又想了个釜底抽薪的狠招,那就是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吴起规定,所有贵族的封地和爵位,有效期只有三代,三代之后,土地收归国有,爵位也不算数,一切成空,从头再来。我猜,我们常讲的“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大概就是这么来的。紧接着,吴起又与楚悼王商量:楚有所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如今君王把本来就很少的人民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而让南方大片的土地没人管,这是不对的。不如令贵族往迁南疆,以实广虚之地。
好一个狠招,好一条妙计,如此一来,吴起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彻底扒光了蛀虫们的特权,另一方面还改变了楚国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区的局面,且有助于对荒蛮的边境地区的开发,促进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石三鸟。面对吴起的提议,悼王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在朝堂上宣布:“令尹之行,乃用王命,有不服者,杀无赦!”吴起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一声令下,所有蛀虫们统统跑去开发大南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免留在首都不干事光捣乱。
楚国贵族怨声载道,但有了楚悼王的大力支持,吴起更加雄心万丈,于是大刀阔斧,继续奔进。在政治上,他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外交上,他杜绝一切合纵游说之士,坚定地实施远交近攻政策,即联合齐秦,死命的揍对自己最具威胁的三晋——多么类似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所走的那条路!
吴起在楚国一系列的变法收效快的惊人,不到一年,楚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大有雄视天下之势。之后,吴起统率楚军,向南征服百越,进而攻占洞庭、苍梧,使楚国的南疆,直拓至今天的广西一带;接着,向西攻秦,深入汉水上游(陕西南部),在於地(今陕西商洛地区)大败秦军,将秦国死死压在了秦岭以北;然后,吴起转而向北,肃清北疆陈蔡的残余势力,兵锋直抵三晋,与自己的老东家魏国很快就开干了。
于是,这两支用同样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两支在吴起的指挥下都取得过显赫战功的军队,两支在当时最精锐的军队,在州西大战一场,结果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楚军大胜,并一路攻到魏都大梁城门附近,饮马黄河,方才回转。

楚自从南霸天楚庄王问鼎中原以来,数百年未曾兵抵黄河,而这个惊世壮举,竟被吴起如此轻松达成。不知楚庄王和魏文侯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然而,楚国的吴起变法竟在其最巅峰的时候,突然之间,全面崩溃。这一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历史性变革,竟然坚持了不到五年,就夭折了!!
所以楚国终究没有变法成功而成为战国第一强,旧贵族旧势力在变法中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变法时间毕竟不长,其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没过多久,又恢复了故态,一路下坡,直至灭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楚悼王的死亡。是的,雄才伟略的楚悼王,还没来得及享受多久成功喜悦的楚悼王,在此时突然暴毙了。而吴起失去了最大支持,变法当然进行不下去,他自己也被楚国旧贵族们联手杀死。
数十年后的商鞅虽然最后也是惨死结局,但好在秦孝公活的够长(或者说遇到商鞅更早),而使得商鞅变法得以坚持了二十二年,所以最后还是稳固下来,得使秦国一统六合。很可惜,楚悼王与吴起的变法虽然彻底,却只坚持了不到五年,否则战国时代的中国,恐不必等到秦国来一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4
没有可能,楚国没有变法所需的基础。即便是做出些改变,扔不足以阻挡大势。更有前情历史可以证明即便逃到楚国也不会改变什么,即吴起出逃魏国到楚国这个历史事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