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实际用途是什么?

如题所述

乐山大佛的实际用途是什么?说出来你都不一定会相信

说到乐山大佛,大家肯定都知道,就算不知道也肯定在一些书上或电视上看到过它。因为它实在是很有名,整体高达七十一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座摩岩石刻造像。那么有些人就想问了,造这么大的一座佛像只是为了让人欣赏的吗?乐山大佛的实际作用有什么呢?

首先,乐山大佛在唐玄宗时期就开始修建了,中途历经坎坷,修修停停,在唐德宗时期才修好,历经九十年。这尊佛像头和山平齐,脚下就是一条江,双手放在膝盖上。

整尊佛像端庄肃穆。在佛像的两边,还有两座护法天王,这两座护法天王也超过了十六米,端端正正的守在佛像的周围,大家都称是“一佛两天王”。

不仅如此,周边还有很多的石刻造像,这里就是一个以乐山大佛温度中心的佛教石像胜地。在大佛的左边是凌云栈道,近五百米长,右边是著名的“九曲栈道”,这个栈道里曾经建立了九座楼阁,可以在其中礼佛和参禅。

作为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可以吸引众多旅客的人前来参观,同时保留了我国古时佛教的文化,供人研究、发展。这不就是它的作用之一吗。

其次,体积如此庞大的乐山大佛还有一套格外巧妙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被设计在大佛的耳朵和头后,是当时的设计者为了避免大佛被雨水侵蚀,在大佛的的身体上安排了很多用来排水的沟,连接到山洞里。

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套系统就是乐山大佛过了千年依旧保存完好的原因。有效防止了风沙和雨水的侵蚀。

最后,在当时,乐山的江流速非常急,水势汹涌,经常有水灾发生。当地的人民深受其害,日日祈求佛祖能保佑这块土地。后来,大家想在江旁边的山上建一座佛,来镇住这条老是危害人民的江。

于是从唐玄宗时期人们就开始修建大佛,并把修建期间从山上挖出来的大石块丢进江里来改变江水流动的方向,同时多块大石在水里也形成了一个能减缓水流的小型水坝。乐山的江后来就没有发生过水灾了,人们也对乐山大佛感激万分。

乐山大佛自然是有很多用处的,这是一篇佛教文化的艺术地,能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气息,感概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在当时乐山大佛还能救灾,保佑了一方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4
乐山大佛实际作用:解决了附近的水涝灾害。
1、乐山大佛修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乐山大佛之下是一条水势湍急的江流,在当时,这条江危及到了附近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乐山大佛的头发是一层层的圆形的发髻,可就在这看似普通的发髻中,其实却暗含玄机,这发髻共有18层,在第4层、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有石灰垒砌修饰,远看似乎就是头发,但其实却承担着排水的功能。
2、大佛的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左右相通的洞穴,这两个左右相通的洞穴,可以起到汇聚引导山泉的作用,可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可以说,整个佛像从头发、衣领、胸膛、耳朵都被巧妙的设计成了具有排水、隔湿的功能。
扩展知识:乐山大佛处于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交汇处,当年,这里因三江之水汇于一处而导致水势汹涌,所以经常会发生过往船只船毁人亡的事件,于是,凌云寺僧人海通就发愿修造大佛,以借佛力镇水。
第2个回答  2019-03-30

乐山大佛的实际用途到底是什么?

第3个回答  2020-08-28

乐山大佛的实际用途究竟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