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来观赏的乐山大佛,在古代实际用途是什么?

如题所述

首先,古代的人大多都是迷信神灵的。这么大的一座大佛,坐落在山旁,会有很多的百姓到大佛附近修建寺庙进行朝拜祭祀,保佑等活动,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迷信活动,宗教信仰这对古代的百姓来说非常重要,这成为他们心目中保佑附近居民的神灵,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

第二,其实它是非常重要的排水系统。他虽然是一尊巨大的佛像,但是在他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藏着隐秘的排水孔。因为四川是盆地地形,如果遇到大暴雨的话,水往低处流,就会形成洪涝灾害,而乐山大佛周围都是山地地形,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而如果能够将水通过乐山大佛的孔排出去的话,可以做到一个灌溉低处的农田的作用,排水作用,防止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举多得。

因为乐山市周围的是长江水系非常的发达,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降水,雨水比较集中在夏季,乐山大佛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排水效果,同时又非常的美观,不得不说,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实用性和美观性兼顾。我觉得这非常值得我们如今的城市建设规划借鉴学习。

现在的乐山大佛,因为身形巨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成为了很多游客打卡的旅游胜地。希望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乐山大佛参观之后,都能够了解乐山大佛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其实际用途是:一在物理上减排水势,二修大佛护佑众生平安。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的悬崖峭壁之上。佛像高71米,双手扶膝,临江端坐,面向峨眉,神情肃穆。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雕像。古人选在此处修建如此一尊大佛一方面是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息这里的水患。
因为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乐山大佛,恰逢其会,这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却给今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作为世界上最高的坐佛,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旅游的一个象征。
古代的乐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聚之所。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每当夏季,水势凶猛,江水直捣峭壁,船毁人亡的事件时有发生。高僧海通禅师为减小水势,召集人力物力,开始修造乐山大佛,一在物理上减排水势,二修大佛护佑众生平安。
这是乐山大佛修建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9-10-17
乐山大佛是唐朝修建。修了9o年,

完全错!――万里长城,大运河,又该是修了几百年呢?

乐山大佛是大禹治黄河后,派治水能人到西天岷江联盟部落治水的物证。大佛石像前的岩石岩象伸在岷江中的一座堤霸,劈移这堤灞的岩石填在海水中铺了沙,……叫大佛为大佛菩萨。填海成的坝子,就是乐山城下的童嘉坝。治水能人童嘉,创造撞钟打更而是观音的,叫他为观音菩萨……

那时指的西天,就是玌在四川的乐山………对历史要认真研,反复论证……唐修9o年,是欺骗老百姓,更剥削压迫老百姓,那个记载是吃人的记载……在封建社里多有治河税的骗局而剥消劳动人民……也许在唐时期,年年收配修大佛税,而年年是骗局……

大佛石像修那么高,是那时的人们告诉很多年后的人们,那时阻挡岷江水的岩石的高度,是要很多年后的人们知道,大禹治黄河后,还有这样大的工程……今天乐山地方要管理,收点费也有必要……

大佛,的留做,就是让今天人们想到大禹王“苏通九江八河”……要永远的后人学习祖先移山苏通江河,改造大自然,“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今天的意义就多,可让世界看到我国的古代创造……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事业。
第3个回答  2019-10-16
近年来,通过专家对乐山大佛内部结构的考察研究,谜底逐渐揭开。研究发现,乐山大佛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一方面使其有效发挥了镇水免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大佛自身千年屹立不倒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设计隐秘,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应该是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考虑
第4个回答  2019-10-17
用来排水,防止水灾,镇压水妖,河怪,保佑当地风调雨,国泰民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