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真相究竟如何?这是出自哪个典故?

如题所述

关羽取长沙时,因黄忠没有用百步穿杨之箭射杀他,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斩。正在这当紧时刻,帐外闪进一将,手起刀落斩杀韩玄救了老将黄忠。这人是军阀割据时蜀汉名将魏延。

然而,当关羽引魏归来时,孔明却"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刘备问何故,孔明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故而斩之。"魏延保住了性命,却再没有被大用过。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马岱受军师遗命于军前斩之。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死:

刘备率军入蜀,魏延随军前往,于刘璋的酒宴上奉庞统之命起身舞剑,意在乘隙杀死刘璋,但被刘璋部将阻止。攻雒城时为争功反陷入苦战,幸得黄忠所救。于马超进攻葭萌关时出战,击败马岱,却被败中求胜的马岱放箭射伤。

于瓦口关之战中曾奉命援助张飞。汉中之战中无视曹操的招降而对曹操放箭,射中其人中,但被庞德杀退;战后被封为汉中太守。刘备逝世后,魏延随诸葛亮平定“南蛮王”孟获的叛乱。

于诸葛亮北伐时献“子午谷奇谋”之策,但未被诸葛亮采纳;因此在奉命进攻箕谷时无视诸葛亮的军令,险些败北。于诸葛亮向天祈祷延命时进帐报告敌军入侵的消息,不慎碰倒主灯,导致诸葛亮的祈祷失败。

诸葛亮临终前遗命杨仪统兵,魏延对此不满,于诸葛亮病逝后率军反攻杨仪,而杨仪则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大喝一声“谁敢杀我”后被潜伏在一旁的马岱所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3
脑后有反骨之说是小说家杜撰的。 诸葛亮死后,魏延被小人杨仪陷害致死!

魏延这个人是有点本事的,刘备夺取汉中后,人人都以为要任命张飞当这个汉中太守,就像关羽镇荆州一样,可刘备偏把这个重要的位置交给了行伍提拔的年青将领魏延!刘备的超乎常人的用人理念再次发挥作用。事实证明刘备的决定是对的。

但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历史上没有有力的证据可考证,但我认为人总有不喜欢的类型,恰巧魏延就是诸葛亮不喜欢的那类型人。既然不喜欢他为什么重用他?因为蜀国后期已经无人可用,魏延他又是个文武全才的将领,况且诸葛亮是个识大体的人,他不会把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大事中。

魏延不可能有谋反之心。他年纪轻轻就被刘备委以重任并且屡建奇功,诸葛亮北伐任命他为征西大将军,已经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在蜀国位高权重,他没有必要谋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去处值得他这么做,从他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就可以看出,他对战胜魏国还是信心满满的。

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于杨仪,魏延因持功心有不甘而率军欲杀杨仪,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后魏延一门被夷灭三族。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自然就不会把兵权交给他,魏延错失可以体现自己军事思想的机会,想杀杨仪夺兵权,反而把自己害死了。其实魏延是忠于刘备、忠于诸葛亮的,他甚至比诸葛亮还想北伐成功。

纵观魏延一生,他这个人的性格是叛逆的,他的性格超出了他的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承受,从他的所做所为可以看出。他的这种性格在现代倒是不少见,也正是他的这种超时代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下场。
第2个回答  2019-11-16
至于诸葛亮所说的”观魏延脑后有反骨”,更是荒诞不经之言。说句开玩的话:魏延当时头带铁盔,诸葛亮怎么能看见他的后脑勺呢?

事实上,魏延为蜀汉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在五十余回的篇幅多次写到他为蜀汉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有勇有谋,并常常与黄忠、赵云等人比肩而立。

从那些叙述中,读者根本就看不出魏延有谋反的迹象。曹操还曾“招魏延归降”,结果却遭到“魏延大骂”(第72回)。追答

至于诸葛亮所说的”观魏延脑后有反骨”,更是荒诞不经之言。说句开玩的话:魏延当时头带铁盔,诸葛亮怎么能看见他的后脑勺呢?事实上,魏延为蜀汉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在五十余回的篇幅多次写到他为蜀汉出生入死,冲锋陷阵,有勇有谋,并常常与黄忠、赵云等人比肩而立。从那些叙述中,读者根本就看不出魏延有谋反的迹象。曹操还曾“招魏延归降”,结果却遭到“魏延大骂”(第72回)。

第3个回答  2019-10-17
所谓"脑后有反骨",实是一桩冤案。
《资治通鉴》就明确指出:魏延死前"实无反意也",是被诸葛亮逼反。 这就显示了骨相具有政治作用,常被政客当作造神运动的工具,所以史书对于帝王的描述,总是不离"龙行虎步"、"隆准日角"、"隆准龙颜";骨相也被当作诛杀异己的借口,所以政治异己常被贴上"反骨"、"反气"、"反形"的标签;骨相也被当作选用人才、宫女,甚至是后妃的依据,所以各朝各代的君主,几乎都正式或非正式的聘用相师作为幕僚。
第4个回答  2019-10-13
有没反骨无关紧要,再说魏延是否造反历史也说不清楚。如果说反,他为什么不投靠曹操反而走成都?再说如果有反,这其中诸葛亮也应该负主要负责。好多方面可以说是诸葛这逼着魏延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