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

如题所述

30岁职场人面临的问题
30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既完成了学校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如果说在此之前,主要是输入和积累,那么到了这个节点,就要开始蜕变和转化了。
1、直面责任,适应自己的多重身份
开始真正面对人生的重大责任,是这一阶段的明显特点。如果已经成家立业,要面对养家糊口的责任;没有成家,则要面对买房安家的责任;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还要面对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责任。
同时个人的身份也会更加多元,从别人的子女变成别人的父母,从快乐的单身汉变成亚历山大的房奴… 这些责任的出现、身份的改变,都会落脚为压力,然后转化成动力,告诉自己必须要好好干,多赚钱。
有了自驱力,才是改变的真正起点。如果人过30,还没有这种觉醒,K哥只能说,要么是有真矿,要么是心真大。不管怎样,对普通人来说,这个阶段点燃内心奋斗的小宇宙,是非常必要的,不一定有冲动,但一定要有冲劲。
2、除了长岁数,有没有长本事
30岁左右,一般都有了3-5年的工作经验,但这几年的含金量却各不相同,有人是成长提升的三五年,有人是偷懒逃避的三五年。
给K哥发私信的一位M小姐,是某互联网公司的前台,在公司做了近5年,快30岁了却不敢结婚,因为她担心结婚后会失去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她在这5年里,除了迎宾接待、端茶倒水外,几乎没学到任何技能。
辜负岁月的表现除了虚度,还有逃避。K哥去年曾面试过一位小伙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出身,但有一个致命的Bug,毕业3年多,就换了3份工作。了解下来,三次跳槽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因为和领导性格不和,第二次是嫌团队氛围太压抑,第三次是受不了公司赶项目期间的各种“没人性”。
聊到这里我就决定让他回去了。他的这些理由,在我看来全是借口。暴露了他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甚至业务能力的严重不足。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没有勇气突破瓶颈,而是一味苛责别人和环境,这样的跳槽其实就是逃避,即使再跳5年也很难有长进。
3、有没有开放式的认知结构?
三十而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30岁正是“立”的起点。这个时候容易有一个通病,以为自己该懂的都懂了,但时间会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懂了”,只是你“以为”的懂了。
比如,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都知道要全力以赴去拼,但拼的层次是有区别的,一般员工要拼出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如果是管理人员,就还要学会激励士气,让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去拼,而不是和普通员工一样,只顾自己埋头苦干。
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黑天鹅并不存在,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局限。K哥觉得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自己没有认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总以为自己有大学文凭,工作经验也有了,社会阅历也够了,自己不会再轻易犯错,也不会被轻易改变。
其实,世界上存在太多我们认知以外的“黑天鹅“,在30岁这个“似懂非懂”的年纪,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认知体系,过早武断地形成认知闭环,对一个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