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二年级了,可是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怎么办啊!

如题所述

1、学习定量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3、减少唠叨和训斥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大声读书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注意力缺失的行为

1、经常不注意细节,在学校课业、日常生活或其他活动中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2、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于课业或游戏上;

3、别人和他(她)说话,他(她)常常没注意听;

4、常常无法完全执行他人的指令,且无法完成学校课业、其他事情或任务;

5、对于组织任务与活动经常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厌恶或不甘愿地从事较花心思的任务;

7、经常遗失所需之物(如玩具、家庭作业簿、铅笔、书本或工具);

8、较容易被外在刺激转移注意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综述:孩子上课爱走神,家长不必紧张,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调节,改善注意力。

1、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整齐的环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把玩具收好,房间尽量不要放电脑、电视、电话。文具准备齐全,不要临时东翻西找等。父母也不要变成“干扰源”,例如在门外大声说话、电视声音太大,或一直探头“关心”孩子写功课的进度等。

2、生活学习都定计划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帮忙建立规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读书、睡觉的时间都可以固定下来,周末可以稍做调整。定计划可以让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看到勾勾愈来愈多,孩子也会有成就感。

3、少使用电子产品

电脑、电视、电玩虽不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的刺激,就不易静下来品尝书本的知识。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4、了解孩子的性格、气质

父母要观察、了解孩子的性格气质,帮他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比如,有些孩子天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督促学习。有的孩子天生就“慢吞吞”,家长就不要一味催促。

5、远离“不专心”的食物

各种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方便面等,可能含有大量过氧化脂肪,破坏头脑的灵活,精制加工食品,比如甜饮料、蛋糕、糖果等,还有含咖啡因饮料如可乐、咖啡、红茶等,少量咖啡因有提神效果,但过量会让人躁动不安。

6、加强体育锻炼

运动要求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好,特别是一些善于精细动作的孩子,感觉统合协调好,大脑的指挥能力很强,这样的孩子不论在运动时,还是在长时间静止时,都是有极强的自控力。 “闭目单脚直立游戏”对于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起到很好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20

1、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孩子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

2、保持好心情

大脑中负责注意力与情绪的部位接近,“情绪会直接影响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绪低落、烦躁、沮丧,就很难集中精神,孩子也是。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帮他们排解抑郁,孩子的学习才更有效。 

3、营造适合读书的环境

整齐的环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比如把书桌、书架整理干净,玩具收好;房间尽量不要有计算机、电视、电话;文具准备齐全,不要临时东翻西找等。父母也不要变成“干扰源”,例如在门外大声说话、走动、电视声音太大,或一直探头“关心”孩子写功课的进度等。

4、生活学习都定计划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帮忙建立规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读书、睡觉的时间都可以固定下来,周末可以稍做调整。也可以协助孩子定学习计划,每做完一项就打勾。

5、找到最佳学习时间

每个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段都是不同的,家长们可以观察孩子在哪个时间段的学习效率高,作为他的最佳学习时间,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逐渐延长专心时间 

如果孩子只能专心10分钟,家长可以鼓励他“要不要再延长5分钟”,慢慢可以延长到15、20分钟。可在书桌前放定时器或闹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08

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的玩,什么时候必须钻心的学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1、培养兴趣

解决孩子上课走神,首要的是想办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是让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感觉知识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和有意思的,通过知识的运用过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入手,如做作业、绘画、练琴、手工制作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从开始的十分钟,慢慢过渡到四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要循序渐进,一次增加五分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完成固定的任务,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3、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是脑力劳动,大脑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有充足的精力专心听课。

4、和老师沟通

孩子上课走神,请老师帮忙配合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家长要耐心和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帮忙,课堂上如发现孩子走神能及时提醒,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上黑板做题、回答老师的提问等具体任务,帮孩子尽快把心收回来。

5、专业指导

如果孩子是因为营养方面或心理因素导致的上课走神,家长就要请专业儿童教育的专家和医生,对孩子进行综合考察、诊断,然后再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矫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您好,注意力不集中,可参考以下方法:
  1.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孩子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
  2.保持好心情
  大脑中负责注意力与情绪的部位接近,“情绪会直接影响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绪低落、烦躁、沮丧,就很难集中精神,孩子也是。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帮他们排解抑郁,孩子的学习才更有效。 
  3.营造适合读书的环境
  整齐的环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比如把书桌、书架整理干净,玩具收好;房间尽量不要有计算机、电视、电话;文具准备齐全,不要临时东翻西找等。父母也不要变成“干扰源”,例如在门外大声说话、走动、电视声音太大,或一直探头“关心”孩子写功课的进度等。 
  4.生活学习都定计划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帮忙建立规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读书、睡觉的时间都可以固定下来,周末可以稍做调整。也可以协助孩子定学习计划,每做完一项就打勾。定计划可以让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看到勾勾愈来愈多,孩子也会有成就感。 
  5.找到最佳学习时间  
  每个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段都是不同的,家长们可以观察孩子在哪个时间段的学习效率高,作为他的最佳学习时间,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逐渐延长专心时间 
  如果孩子只能专心10分钟,家长可以鼓励他“要不要再延长5分钟”,慢慢可以延长到15、20分钟。可在书桌前放定时器或闹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7.写笔记、划重点 
  读书时写笔记、划重点、念出声来,都有助于注意力集中。
  8.让大脑喘口气  
  人要一直保持专心很容易觉得累,因此,要让孩子每读书30-40分钟,就起来活动5-10分钟。与其要求孩子在书桌前坐得久,不如要求他们有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该做的事做完、做好。 
  9.及时提问抽查孩子功课
  当孩子“宣告”读完书或做完功课时,父母不妨抽查、提问一下,如果发现孩子只是敷衍了事,应要求补齐。几次下来,孩子就会知道,专心念书只要用很少时间,心不在焉却要付出几倍的时间,聪明的孩子自然会选择专心。 
  10.少使用电子产品
  计算机、电视、电玩虽不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的刺激,就很难静下来品尝书本的知识。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11.了解孩子的个性
  父母要观察、了解孩子的特点,帮他找出适合的学习方式。比如,有些孩子天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督促学习。有的孩子天生就“慢吞吞”,家长就不要一味催促。 
  12.动静结合,趣味学习
  老师、父母需要用点心思,让学习变成有趣的事,例如通过户外观察、动手操作、游戏等,把长的学习分段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疲乏。 
  但新颖的方式虽然能引起兴趣,但也不能太过头,静态的学习还是有必要的。 
  13.远离“不专心”食物 
  吃得不对,可能也是造成孩子不专心的“凶手”。这些食物包括:各种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方便面等,可能含有大量过氧化脂肪,破坏头脑的灵活;精制加工食品,比如甜饮料、蛋糕、糖果等;还有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红茶等。少量咖啡因有提神效果,但过量会让人躁动不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