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题所述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法如下: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导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

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千方百计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设问,诱导发散思维--导思    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其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和问题鼓励我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发展知识。”

3.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导议    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

根据布卢姆先生的理论:“学生小组定期会面,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是最有效的,它能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在考虑怎样帮助其他成员掌握某种概念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学习。” 但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既不能过于简单,避免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情况,也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使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估计经学生动脑思考,就能解答为宜。

②讨论的形式可采用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等,讨论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有顾虑,不像上等生那样充满信心,所以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并加以鼓励,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③关于讨论时间,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教师才给于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拓展资料

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的几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就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4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论述有力地指明了课堂教学师生二元重要参与要素在课堂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新课改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至于误导了一部分老师,这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备课想着学生,上课盯着学生,课后恋着学生,问题是,他们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没有足够重视教师这一课堂的设计者、引领者和重要参与者的主导作用。笔者此前思考过的教学设计中由原来“教学目标”而变为倡导“学习目标”的这一转变,其实正映射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关键是这一论述的转变直接影响到某些教师教学指向的转变,积极的方面就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但消极方面同时也表现为不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的成败关键在自己。如果要从理论上提醒自己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我想首先把教学设计上的“学习目标”再表述为“教学目标”。因为只有清楚地明白了教学设计中教师教的作用和学生学地作用同等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才可能同等重视教的也就是主导语的设计和学的也就是学生课堂行为活动的设计。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教师课堂上的“主导语”。备好教师”课堂上的主导语包括备好“课堂预设主导语”和“课堂生成主导语”。“课堂预设主导语”包括导入语、学生课堂活动的引导语、课堂问题的切入语、教学环节间的转换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语、课堂小结语等。“课堂生成主导语”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课堂碰撞过程中所发生的非预设性课堂情况的应对语。上一周笔者听了本组一位教师上的一节《孔雀东南飞》,让我印象深的有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该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没有预设小组讨论的指导语,那小组讨论时当然就比较乱了,小组内有的一下子就开始讨论的,有先研究文本后再讨论的,有不参与讨论的,有的组有讨论结果的记录者,有的只讨论而没人组织讨论结果。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认为主要是该教师在备课时忽略了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课堂存在作用,更没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课堂预设主导语”。笔者本周听的一节校级评优达标课中,该教师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前一位教师上课时甚至出现了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后该教师竟然没有任何评价语,也没有提示让该生坐下。这都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备好教师课堂上的“主导语”。第三,教师在上课时要用好“主导语”。一节好的语文课至少应该是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各学习环节间过渡自然、学生参与积极热情饱满,学生在课堂上在知识、情感、道德层面上都有不小的收获吧。但是,如果,教师课堂的“主导语”用不好,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教学设计、再优秀的学生,结果课堂必定是失败的。在前一段我听的两节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都缺乏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合适的评价,有一位老师干脆就不评价。可想而知,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同学内心有多痛苦,那以后谁还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呢。当然这样的课堂师生间难以和谐融洽、学生的情操难以得到好的培养。“师: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一生迫不及待地起立:我最喜欢本文第一段:“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它深情精炼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并且写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我觉得作者连用三个“来”字写故都的秋的特点,用的特别好。我也用三个来字写了一段话。师有点儿尴尬地说:你刚才肯定没有认真听课,坐下。(师没有及时评价因势利导)”这是我在上学期听一位老师的课时记录小的片段。这位老师也没能得当地用好自己的“主导语”。最后,教师在教后反思中要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主导语”。每一节课后,要认真总结作为课堂主导作用的教师在“主导语”的运用上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步或者是否因为自己课堂“主导语”运用不当而伤害了学生的感情,破坏了师生的关系,影响了课堂的效度。只有这样,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会不断提升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才会收获精彩的课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