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对原著的改编应该如何看待?

如题所述

《妖猫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梦枕貘,他的小说强调氛围和情绪,个人风格异常强烈。所有的作品都有一种飘逸出尘之气,人物都类似神仙,而不像是尘世中人。

这就对编剧的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把原著小说里那种飘飘欲仙的气质转化为视觉形象,在大银幕上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古龙的小说精彩,但是难以改编,为什么?因为盗帅楚留香的人物特点是潇洒,请问演员怎么表演出“潇洒”来,小李飞刀李寻欢的特点是温暖,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请问演员怎么表演出“温暖的笑”来呢?你觉得是温暖了,但别人又觉得怎么样呢。梦枕貘的小说有同样的问题,智慧的沙门空海总是微微一笑,就胸有成竹的样子,准备开战下一步行动。那么,他智慧的微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微笑是人人看到都觉得很智慧的?没有。一个光头在银幕上微笑,他可能是智慧,但也有可能是痴呆。

作者梦枕貘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小说里的君王。君王说了:沙门空海非常智慧。于是读者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认为他无所不知。但是,电影做不到这一点,电影要把所有人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而且让观众觉得可信。梦枕貘不需要交代《妖猫传》的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也不要设定人和妖之间的关系,他们的能力为何,界限在什么地方。可是在电影里不一样,电影里是活生生的角色,观众需要相信并且理解那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才能够在电影院里体验到故事的魅力。因此,在梦枕貘省略掉的地方,编剧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补全原著小说里的世界,明确其中的规则。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猫妖用了很多的幻术,而且还发动了附身技能。

梦枕貘的小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自己并没有事先做好大的故事架构,而是随手那么写下去。对于写作状态中的他而言,只需要保持好一件事情就行了:随时埋下钩子,让读者欲罢不能。读者并不怕他这种松散随意的风格,反正一路上跟下去,一个怪异接着下一个怪异,整体感觉是挺有趣的事情。这种风格在电影里就会出问题,因为电影只有2个多小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观众急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走向。因此,电影需要极端浓缩戏剧冲突,如果第一场死了一个人,第三场起码主人公就要开始被一群黑衣人追杀,而且他是纯粹无辜的。《妖猫传》的原著,是一个慢慢展开的惊悚探案故事,读者随着作者的笔墨,跟着沙门空海四处游历探索。本身沙门空海就比较弱,是所有光怪陆离事件的见证者。但在电影里用相同的手法,就会发生一个致命的问题:

在主人公两个人身上,既没有真正的危机,也没有真正的压力。看到后来,让人觉得去掉这个两个人,或者随便换另外两个人,对于故事走向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他们本身不是故事的一部分,只是起到一个开启游戏副本的功能,真正的戏发生在他们之外的人身上,真正的事件和他们根本无关。探索真相的重点,并不在“真相”上,而是在“探索”两个字上。最复杂的设计给了真相,真相用五千字半小时都说不清楚,那么,探索本身就没有任何味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4
《妖猫传》之观后感:

接纳虚无谎言,拥抱真相本质,实现人生真谛。
在此借用本片的主题思想:拥抱真相本质,接纳虚无谎言,实现人生真谛。
我们的世界是多彩的、复杂的,里面充满了各种真相、谎言、骗局等等,我们生而为人,性格也是多面的,一个人往往最少拥有两到三重人格,难以说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件事物也是复杂立体的,难以说到底是如何,我们的生活也是艰难的,有的人非黑即白,有的人觉的世界很黑暗,有的人觉的很幸福,等等。

       本片给了我们一个生活的态度:接纳虚无谎言,拥抱真相本质,实现人生真谛。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和金融学,区块链等等,我们也是这样的态度。
第2个回答  2019-08-04
属于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在当代也是特别急需的。作为新青年,我认为应该多多创新,但不能改变本意,初心。
第3个回答  2019-08-08
这部小说为背景来拍一个心中的大唐,改编之后的作品更有看点。
第4个回答  2019-08-08
以这部小说为背景来拍一个心中的大唐,则是以“身在其中”的方式在重构、想象一个朝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