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修辞风格的类型有哪些?

如题所述

篇章修辞风格的类型,历来众说纷纭,分类繁简不一。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综合中外学说,从语言的表达手段入手,将篇章的修辞风格分为四对八种:简约和繁丰;刚健和柔婉;平淡和绚烂;谨严和疏放。陈望道先生解释说:“(1)简约体和繁丰体——简约体,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辞体;繁丰体并不节约词句,任意衍说,说到无可再说而后止的词体。(2)刚健体和柔婉体——刚健是刚强、雄健的文体;柔婉是柔和、优美的文体。(3)平淡体和绚烂体——平淡和绚烂的区别,是话里所用辞藻多少而来。少用辞藻,务求清真的,便是平淡体;尽用辞藻,力求富丽的,是绚烂体。(4)谨严体和疏放体——疏放体是起稿之时,纯循自然,不加琢磨,不论粗细,随意写说的语文;谨严体则是从头到尾,严严谨谨,细心检点而成的词体。……其实语文的体式(即风格)并不一定是这两端的东西,位在两端的中间的固然多,兼有这一组二组三组以上的体性的也不少。”陈望道先生吸收、借鉴古代文论的成果,从现代修辞学的角度研究篇章的风格类型,体现了一种科学研究的开创精神。但篇章的修辞风格随着文学风格的发展而发展,这四对八种风格类型已很难将各种风格形态都囊括进去。这里我们借鉴前人对篇章风格的分析,吸收当代研究的新成果,从词语的选用、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等几个方面,将篇章的修辞风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朴实与绚丽

朴实的风格,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不加雕琢地表现生活的本色。朴实的篇章,在词语的选用上大量使用常用词、口语词,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不用华丽的辞藻,不事雕琢,不加渲染,力求自然平易、通俗易懂。在句式的选用上,常用陈述句、短句、非主谓句,很少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修辞方式的选用上,多用白描手法,不用或很少使用辞格。具有朴实风格的篇章,语言平自如话,宛若清水出芙蓉,妙语天成,有一种清新朴实的艺术魅力。例如周作人的《日记与尺牍》:

日记与尺牍是文学中特别有趣味的东西,因为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信札只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写了日记预备将来石印出书的算作例外),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我自己作文觉得都有点做作,因此反动地喜看别人的日记尺牍,感到许多愉快。我不能写日记,更不善写信。自己的真相仿佛在心中隐约觉到,但要写他下来,即使想定是私密的文字,总不免还有做作——这并非故意如此,实在是修养不足的缘故,然而因此也愈觉得别人的日记尺牍之佳妙,可喜亦可贵了。

绚丽的风格,主要是借助色彩浓艳的辞藻、灵活多变的句式和修辞手段等,使篇章呈现出辞藻华美绚丽、色彩浓艳的特色。具有绚丽风格的篇章,在语音的协调上,常常利用谐音、叠音、双声叠韵、拟声、字调等语言因素,使篇章的语言音节匀称、平仄协调、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音乐美;在词语的选用上,绚丽的篇章大量使用具有浓艳、形象色彩的词语,显得富丽堂皇艳光四射,文气袭人;在句式的调整上,多用繁复句式,常用许多华丽的形容词、成语作句子成分;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绚丽的篇章大量运用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描绘性辞格,使得语言绚丽多彩。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亮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上面第一段是描写荷塘的景色,作者运用叠音、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富丽多彩的词语,描绘出荷叶、荷花、花香、微风的优美景色,使一个普通的荷塘明丽如画,顿生光辉。叠音词“田田”勾画出荷叶盛密的样子,“亭亭”形象地比喻了荷叶出水轻盈直立的美姿。写荷花,有的是“袅娜地开着”,体态柔婉之状宛然可见;有的是“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之态栩栩如生。“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写尽了荷花美丽诱人的情态,唤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写“缕缕”的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打通人的听觉和嗅觉,使人很自然地想象到隐约轻微、飘忽不定、时断时续的清幽的香气,沉浸在淡淡的清香、渺茫的歌声这一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美妙氛围之中。写微风,作者用“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传到荷塘的那边”、“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等比喻、比拟手法,把花颤叶摇、风波流动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第二段描写月色,作者抓住月光的特色,通过荷塘、荷叶、荷花和四周丛生树木的衬托,把它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几句相互映照,写出荷塘月色柔和恬静、朦胧隐约之美;接着描写月影,月下的光和影“并不均匀”,有“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也有“稀疏的倩影”,这些浓淡交错的画面,使读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节奏感,然后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浓淡不匀的月色,由视觉转到听觉,美妙的月色不但能看得见,还能听得着,真是精妙之至!以上两段文字,作者大量运用色彩词语和辞格,编织出一幅仙境般令人迷醉的荷塘美景,充分显示出篇章绚丽风格的特色。

注意绚丽不是“浮华”,不是华美辞藻的随意堆积。绚丽的篇章讲究辞藻,注重文采,但要求写得艳而不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决不是一味雕饰、卖弄才华。

2.简洁与缜密

简洁就是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历代许多作家,都把语言的简洁作为自己遣词造句的首要目标。他们长话短说,沙里淘金,以少胜多,精心冶炼,使其返璞归真。例如鲁迅的《故乡》: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文字虽然只有70个字,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开头一句,“时候既然是深冬”,点明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天气又隐晦了”、“萧索的荒村”,描绘出故乡的自然景况;“没有一点活气”,点明农村的凋敝。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况的勾勒,就衬托出当时社会经济的本质特点,隐约透露出当时阴冷的政治气氛,说明“我”踏上故乡土地时的无比悲凉的心情。寥寥数语,竟包含了如此深刻、丰富的内容,真是简洁之至!又如老舍《茶馆》结尾时的一段对白:

常四爷……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捡几张纸钱。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

哈哈!

秦仲义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

常四爷(立起,喊)四角儿的跟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撒起几张纸钱)

常四爷

一百二十吊!

王利发

秦仲义(一手拉住一个)我没的说了,再见吧!(下)

常四爷再喝你一碗!(一饮而尽)再见!(下)

王利发再见!

这段对自,简明扼要,一字一词,都用得既简且精,意味深长。王利发“做了一辈子顺民”,“老没忘了改良”地挣扎了一辈子;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刚强了一生;秦仲义“财大业大心胸大”,为实业救国奋斗了一辈子:他们都挣扎了一生,等到年迈力衰却仍找不到出路,只好自悲自悼,自己为自己撒纸钱。这几句简洁的对白,唤起读者对他们悲惨结局的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深刻的仇恨与愤懑,造成一种使人觉得无可奈何、啼笑皆非的复杂的效果。

缜密,就是对该说的部分不惜笔墨,精雕细刻,尽情发挥,淋漓尽致。具有缜密风格的篇章,充分利用一切语音、词语、语法及修辞手段,叙述、描写全面、周到、细致,使人感到内容繁富、辞藻丰美、细腻精密、刻画入微,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美感。例如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一段描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打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上面这两段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情况的描写。这段描写工笔细腻,如蛛织网,细针密缕,把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形神毕肖地描绘出来:“扑”、“搭”、“掀”、“吼”、“竖”、“剪”等一系列准确形象的动词,细致地描绘出“大虫拿人”的绝招;“一闪”、“一躲”、“一棒”、“一按”等词语细腻地刻画出武松制服老虎的动作。通过以上这些丰富多彩的动作词语的描绘,给人以缜密的格调。

简洁与缜密是两种相对的篇章修辞风格。风格的简洁与缜密,各有其的适用场合,二者并无优劣之分。一般来说,根据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简洁和缜密要恰当适度,要做到语言简洁而不苟简,语言缜密而不杂沓臃肿,当简则简,该繁就繁,繁简适度,各得其所。

3.明快与隽永

明快,就是不隐不藏,直书其事,让人一目了然。具有明快风格特色的篇章,在词语的选用上,多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不用或少用深奥晦涩的古语词;在句式的选择上,常用短小精悍的短句、主谓句、陈述句等口语句式,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在修辞手法上,常用通俗浅显的比喻、借代等。例如胡适《地理学》中的一段:

譬如一个人立在海边,远远的望这来往的船只。那来的船呢,一定是先看见它的桅杆顶,以后方能够看见它的风帆,它的船身一定在最后方可看见。那去的船呢,却恰恰与来的相反,它的船身一定先看不见,然后看不见它的风帆,直到后来方才看不见它的桅杆顶。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那地是圆的,所以来的船在那地的低处慢行上来,我们自然先看见那桅杆顶了。那去的船也是这个道理,不过同这个相反罢了。……诸君们如再不相信,可捉一只苍蝇摆在一只苹果上,教它从下面爬到上面来,可不是先看见它的头然后再看见它的脚么?……

上面这一段文字采用浅显易懂的常用词和短小精悍的口语化句式,极其翔实、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地圆说”的内容,质朴少文,娓娓道来,体现了“明快”的写作风格。

隽永,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把思想感情说出来,而是藏而不露、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修辞风格隽永,就会使篇章深沉含蓄,弦外有音,余味无穷,得到一种如啖倒蔗的艺术享受。我国古代的诗文家,非常注重篇章的隽永含蓄,具有隽永风格的篇章,可以说比比皆是。在现代作家中,这样的篇章也为数不少。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作者处在反动派的压迫之下,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只能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第一段说明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话,却不能畅所欲言,恰如当年向子期写《思旧赋》一般,从而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的抗议与揭露。第二段说明柔石等五位青年,仅仅是三十年来千千万万牺牲者中的几个,三十年来,革命者为了正义流了大量鲜血,而反动派却依旧猖狂肆虐;“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作者告诉人们,革命是艰巨的,战斗还在后头,现在需要的是化悲痛为力量;“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一简洁有力的结尾,表达出作者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给人以有力的鼓舞。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纯真无邪、忧国忧民的青年被杀的无比悲痛,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恨。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极为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饱含着发人深思、催人奋起的哲理。

作为两种相对的篇章修辞风格,明快与隽永都必须适度。过分明快,一味追求篇章的通俗易懂,往往流于肤浅裸露,平淡无味;过分隽永含蓄,就会使篇章晦涩难懂,让人扑朔迷离,不知所云。肤浅与晦涩,都是篇章修辞的大忌。

4.庄重与诙谐

庄重的风格,多用于表现庄严的事件,阐述严肃的道理,歌颂崇高的人物等正式严肃的篇章中。具有庄重风格的篇章,在词语句式的选择上,大量运用典雅凝练的古语词、成语等书面词语和严谨规范的书面语句式,同时还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式来表现庄严的气氛或深沉严肃的感情。例如穆旦的《赞美》: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等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这首诗以庄重凝练的词语倾诉对人民和民族的赞美、热爱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沉痛、热切的爱国忧民的情怀。

诙谐的风格,就是巧妙地通过语音、词语、句式等语言手段的变异组合,故意违背一般的逻辑常规,从而造成一种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刘勰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皆悦笑”是诙谐风格的最大特点。而“悦笑”,不仅仅是一般的滑稽可笑,在“悦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深恶痛绝,在笑过之后使人得到启迪。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段描写: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上面这一段作者用“亮”、“怒目而视”、“保险灯”等词句,以诙谐风趣的语调,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阿Q的性格特征,当村人提到“亮”、“保险灯”时,阿Q“怒目而视”而又无力抵抗,于是竭力庇护自身的缺点,用“你还不配……”来报复。小说通过诙谐的描绘,一个尚未觉悟的愚昧无知的农民形象跃然眼前,一个用幽默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的独特人物形象树立了起来。但是,这种幽默,却是蕴涵了深沉的悲哀,鲁迅先生正是用这种方式来反省国民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庄重和诙谐的风格必须适宜于篇章所表达的内容。庄重过度,就显得呆板、单调;诙谐的分寸把握不当,就会显得油腔滑调。这都是篇章修辞所应避免的。

5.豪放与婉约

豪放的风格,笔力遒劲,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具有一种雄壮之美。

篇章的豪放,首先在于气势,即具有雄壮豪迈的精神气魄。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皆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用“水”和“物”来比喻“气”与“言”,气势如同是水,语言如同是水上的浮物,作家只有积极进取,精神崇高,胸襟豁达,才能形成豪放宏大的气势和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豪放风格的作品是很多的,像李白、苏轼、辛弃疾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从滚滚东流的大江起笔,以豪迈的气魄,激越的情绪,气势磅礴的语言,描绘出赤壁风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首句“乱”形容其交错纷杂,“穿空”形容其挺拔险峻;后两句写水,“惊”形容其声音訇然,“拍岸”形容其流势猛烈,“卷起千堆雪”形容水流的狂澜起伏。“穿”、“拍”、“卷”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赤壁群山起伏、龙腾虎跃的豪壮之势,真可谓“大笔如椽”。下阕即景抒怀,由古感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丰功伟绩,不挥金戈而持羽扇,不穿戎装而佩纶巾,不是怒目疾呼,而是谈笑风生,这短短的几句,就把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形象完美丰满地刻画出来,笔力实在惊人。这首词无论写景写人,语言都遒劲雄浑,一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宋人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说:“东坡在玉堂日,在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段记载很好地说明了这首词的修辞风格特色。

婉约的风格,语辞委婉柔和,轻盈优雅,柔美细腻。它如小桥流水,莺歌燕语,花影婆娑,显示出一种动人的纤秀美。例如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描写作者与一位恋人惜别时的情景。开头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时间和地点。时当深秋,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滂沱大雨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这临别之景中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凄凉氛围。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两句初步写出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情况:作者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送别,而作者的思绪因专注于恋人,面对佳肴美酒,竟毫无兴致,而此时正“兰舟催发”。这依依不舍、黯然魂销的别离之情跃然纸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出两人难舍难分的情形:泪眼相看,已是极度痛苦,再加上“无语凝噎”,这就使人有倍加悲凉之感。接着又用一“念”字,把思路引向遥远的千里之外,离愁更进一层。“去去”是越走越远,“烟波”是指水面像轻烟笼罩着,“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的样子,在这种黯淡的景色里,作者的情绪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那茫无边际的前途?下阕宕开一笔,先提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然后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进一步说明在凄凉冷清的深秋,离情更甚于常人。接着设想出“酒醒”后的凄凉境况:一舟临岸,作者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一清幽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绵邈的离愁。最后作者更深一层推想离开了相爱的人,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只能徒增愁绪而已。这首词写景抒情,愁苦哀怨、凄切低沉,字里行间透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柔婉韵味。

豪放和婉约各有自己的特点,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豪放的风格具有雄奇的精神气魄,洋溢着一股高昂、激烈的英风豪气,能造成“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般的宏大气势,所以适宜于描写波澜壮阔的事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以及抒发慷慨激昂的感情等。但也应注意,豪放一定要适度,豪放走向极端,只能导致虚张声势,从而严重削弱篇章的修辞效果。婉约的风格曲折绵远,细腻婉转,语言秀美,情深意长,适宜于表现离愁别恨、儿女私情、田园之美等内容。但婉约不是柔弱委靡、无病呻吟、遮遮掩掩,用委靡的字面掩饰空洞的内容和空虚脆弱的感情,这种不良文风,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五对十种风格类型。应当看到,篇章的修辞风格是丰富多样的。众多的作家,在他们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修辞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十种风格类型,仅仅是选其较为主要的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