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你怎么看?

教育部6日公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西部教育之困,重点不在经济条件,而在思想理念落后,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基础落后。

目前,西部,教育发展的本质,不是解决眼前的入学率低的痛点,重点不应该把问题的焦点落在保证升学率上!

重点是保持和发展眼前的教师资源,引进更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更多的支持发展教育的政策。

『没有人才资源=教育环境落后』

教育落后,并不代表大众不崇尚教育。

而崇尚教育,并不代表教育理念进行和环境优秀。

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能引发革命性改革和发展的是优秀的人才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带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经验。

正是由于这种落后,大部分西部自己的优秀的学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更多的选择了非师范专业。甚至大学选择就业的时候,优秀的师范生,被其他的就业优势行业掠夺了!

这才是真正的落后,这才是西部教育正直的悲哀!

我就在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高中、大学选择了师范和就业选择师范的“优等生”,基本上就没有。可怕的是,一些国家对口培养的免费师范生,也会在工作的一两年内,重新考研究生,而远离了教师行业!

所以,西部需要一个优秀的崇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一个优秀的教育评价机制。

还有就是学、政不分。表现上好多政策和行政行为都在保护教育和教师的培养,但是事实却是深深的伤害着教育和教师资源的培养。

说一个真正痛心的经历吧!在“行业反腐败”开始,学校每年的教师外出培训被当成“腐败”砍了,这可是我们的教师唯一出去学习别人先进经验,进行理念的唯一途径了!虽然有网络学习和交流,但是这岂能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同日而语!


『没有人才资源储备=没有发展的可能性』

    没有优秀人才资源的引进,再好的政策也根本无法执行和落实。

    只有把重点放在改革和优化当下西部现行教育体制中的竞争机制,只有优秀的政策和良性的竞争机制,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西部的教育领域,只有人才和人才资源中内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教育落后的局面。

    在两会上,好多提案、建议,还有平衡发展的政策,无一不是针对西部人才短缺的发展现状。但是这些政策,治表不治本,只能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杯水车薪都不算。

    目前教师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制落后。

    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因为经济、理念等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学习成长的积极性,这样的体制不但不可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而且会影响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果目前教师队伍的发展得不到科学的培养和发展,这才是西部教育真正有悲剧了!


『没有人才资源=教育环境没有自身发展的驱动力』

没有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这是西部教育之所以长期落后,长期滞后的本质原因所在。

引进优秀的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落后的西部,没有梧桐树,很难㮩住金凤凰的!

这不只是经济条件差造成的待遇低的问题,如果没有优秀的,内驱动力充足的政策,“金凤凰”即使到了西部,可能就是“失时凤凰不如鸡”,或者展翅南飞了!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和成长机制落后,导致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开放的理念,导致教师成长速度慢,甚至好多教师工作以后,在教学和个人积累方面很难发展。

所以,制定或开放西部的教师的成长环境,激发教育内部的力量,使目前的教师尽快成长,这才是解决西部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同时,只能优秀的、开放的政策,也才能保住成熟的教师资源,否则不要说引进优秀人才了,就是自己培养成熟的教师,也会被“挖”走!


所以,所以解决西部教育之困,政策是基础,人才是发展根本。要彻底改革西部教育滞后的现状,如果不制定“特区发展的政策和培养机制”,只靠行政政策的扶持也永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6
中国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我们中国未来充满希望,因为中国有一个好的政府不断的在出台好政策,为中国老百姓服务。我国的教育是国家最关注事情,政府因为教育的事情出台很多扶持性的政策。教育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关键点,所以对于教育只要是好的事情,我们就应该积极的支持,只要全国人民努力,中国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我看到中国的有一个教育方面的好消息传出来,主要的内容是教育部公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2020年以后,全国会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政策真的是叫人欢欣鼓舞,说明中国的教育马上就要上一个新台阶了,也说明中国未来的教育会更加的出彩,更加的优秀,这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好消息。

大家知道现在中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延续到初中结束以后就完成了。可是初中毕业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几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因为初中生的基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最起码要求,而高中文化现在已经是最基础的文化水平。所以我觉得国家2020年开始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中国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十分成熟,覆盖全国的任何一个地区,但是中国的高中阶段教育还不能完全的满足大家的需要,可以说中国现在必须要开始进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因为这样开始高中阶段普及现在时机正好,因为九年义务制教育成熟了,现在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可以加速中国教育的平衡。

中国高中阶段的普及,在中国大中型城市已经得到满足,但是在一些小城镇和乡村没有完全的得到普及,这就需国家提出一个计划,现在中国政府的教育部正好抓住机会,这说明国家最关注的就是就是中国教育的提高,现在机会越来越好,国家自然会加快脚步,我国的教育马上就要升级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才出现!
第2个回答  2017-04-06

好事啊,不少地区已经有了“十二年义务教育”,那么这个政策的最终决定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地区试行的效果不错,新闻里也说了“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这个比重已经可以说明我国的文化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并且民众对此的态度也是比较接受的。
相对于七八十年代那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显然已经改变了不少。那么对于这个好事我还是“忍不住要扑过去啦”(自己脑补表情包,这里就不附图了~)
优点1:提高国民的认知度。这一点非常的笼统,而且对于现阶段也并不是非常需要,不过minako觉得有时候表面功夫也是非常重要的,把一项制度明明白白的列在纸上比任何默认都要来的有说服力,同样也让大家明白,中国的角度水平是非常需要提高提高再提高的,而不是止步于“九年义务教育”就足够的,我们的学识也绝对不是仅仅要停留在大学阶段就够的,不怕研究生遍地,minako很早就说过,这是一个好现象,并不是在很多人眼中的“懒”,难道非要少才金贵吗?如果能够保证质量的多,只能说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发展的真的不错!

优点2:提高文化的“补助”。这里就很简单的一个学费问题啦。对此的问题没有多大,但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实例,我的两个表妹的成绩都不错,但是都因为她们母亲的小众思想觉得学费贵,于是就没有念高中啦,读了个定向师范就止步于此了,或许当初的定向师范分数要求高,她们那时候的知识储备都不错,可是却很可惜的止步于此了,那么过了几年以后再看看那些考上大学的,相比之下差距就不止一点点大了。那么降低学费会不会也促使一些困难家庭能够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读高中呢?这是肯定的!
优点3: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或许说这个还是有点早的,毕竟要提高老师的要求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搞定的,但是所有的政策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够见成效。那么纳入义务教育以后国家对于高中老师的审核自然也就会比现在要规范很多!那么对于广大学子来说这也是福音!
不过可惜的是我没有赶上这个好时代。。。哭一会~

第3个回答  2017-04-06
提出这一个目标是好的,之前一直强调的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九年的义务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了。知识就是财富,如果没有知识,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生活的比较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普及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很重要。

以前大学生都是宝,找工作不愁找不到,而且还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研究生都不足为奇。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可选择性就会更高。学历,可以说就是敲门砖,虽然没办法决定你的一生是否成功,但是绝对可以决定你是否可以走得更加顺利一些。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如果读完初中、高中就不读了,就辍学在家的话就意味着,之后肯定是去工厂的流水线上班的,也会被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也很难找到一份其他的工作。就算是文员,现在都要求大专学历,如果是9年义务教育的话,一个初中生毕业之后,如果又没有什么技能,能够找到多好的工作呢?

所以,将义务教育普及到高中,无论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家庭来说,甚至对于整一个社会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当然,国家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能光喊口号。在一些山区他们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可能没办法负担孩子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杂费等等,因此,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一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家庭一些教育补贴,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后顾之忧。
第4个回答  2017-04-06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把义务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适龄的儿童和少年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具有免费性强制性基础性。但在那个时候,义务教育只有九年,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时期。这在大面积上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依然不足,国民素质仍然有待进步。

在新的时期,教育部提出了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说明国家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提出的这项新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全面地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这些正在发展中的人着想。

在很多地方,孩子们在初中毕业之后就结束了学业,开始走向了社会。尽管许多家庭想让他们分担家庭的责任,但是自身的能力的不足,他们稚嫩的肩膀上不能承担,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廉价的劳动力的工作,这些廉价的劳动力的工作,俄只是,不仅在损害他们的身体,更在损害他们的未来,很少有从事这种低级的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人生的转折点实现事业上的成功。我们并不是说教育能够保障人的成功,但是如果不能受到足够的教育,那么在和他人的竞争的时候,教育的不足会导致人的视野上的短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想成为优秀的广告策划师,如果受到良好的相关的教育的话,他会在理论的学习中产生新的灵感。如果不能够受到教育,只是拍脑袋的话,这得是多么奇迹般的天才?尽管社会上有许多小学水平就达到了高等成就的人,但他们也是在社会中进行了摸滚打爬般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必然是付出更多的心血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