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如题所述

病因多样,根据病因发生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具体如下:

肾前性急性肾损伤

常见病因包括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肾后性急性肾损伤

源于急性尿路梗阻,从肾盂到尿道任一水平尿路上均可发生梗阻。

肾性急性肾损伤

有肾实质损伤,包括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和肾小球性疾病导致的损伤。

慢性肾衰竭

病因主要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等。

诱发因素

急性肾损伤

包括血容量不足、肾毒性药物、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慢性肾衰竭

渐进性发展的诱发因素

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吸烟等。此外,贫血、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等,在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中也起一定作用。

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包括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肾毒性药物;泌尿道梗阻;其他因素包括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力衰竭等。

流行病学

    我国慢性肾衰竭发病率约为100/百万人口,男女发病率分别占55%和45%,高发年龄为40~50岁。

    约5%住院患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在重症监护室其发生率高达30%,尽管肾病学界对急性肾损伤日趋重视,但目前仍无特异治疗,死亡率高,是肾脏病中的急危重症。

    好发人群

    40~50岁的人群。

    患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的人群。

    症状

    典型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病程可分为三期,即起始期、维持期和恢复期。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主要分为代谢紊乱和全身多系统症状两大类。

    典型症状

    急性肾损伤

    起始期

    此期患者常遭受低血压、缺血、脓毒血症和肾毒素等因素影响,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损害是可预防的。但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明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该期一般持续7~14天,但也可短至数天,长至4~6周。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

    呼吸系统:除感染外,主要是因容量负荷过多导致的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等症状。

    循环系统:多因少尿和未控制饮水,以致体液过多,出现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表现,因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变。

    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血液系统:可有出血倾向及轻度贫血表现。

    恢复期

    从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直至肾小管完整性恢复称为恢复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表现,在不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逐渐恢复。

    慢性肾衰竭

    在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各异。1~3期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进入4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到5期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有生命危险。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伴随原发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

    并发症

    心血管病变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最主要死因。尤其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心血管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比普通人群升高约15~20倍,死亡率进一步增高。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慢性肾衰竭时常出现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感染

    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尽早使用抗生素,但不提倡预防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对肾脏无毒性或毒性低的药物,并按GFR调整用药剂量。

    血液系统异常

    表现主要为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多数患者均有轻、中度贫血。

    骨骼病变

    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钙、磷等矿物质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矿物质异常、骨病、血管钙化等临床综合征,称之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尿毒症

    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肠梗阻、心包炎、昏睡、扑翼样震颤、不宁腿综合征、木僵,甚至昏迷。

    就医

    医生会通过询问详细的病史、用药史并结合目前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1-12
给你看个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采用一般治疗,纠正肾脏的血液动力异常和减轻水盐代谢失衡给肾脏恢复和代偿足够的时间。主要是:
  1. 抗菌消炎:选择肾毒性低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
  2.调节电解质平衡;3.纠正酸中毒;4.提供充足的营养。
  经过 3天的治疗后,血液检查肾脏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7天后肾脏指标变为正常,后出院回家调节,吃肾脏处方粮。
  小结与体会:
  常见病因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急性肾实质性损害而导致的肾功能抑制。临床上以发病急骤,少尿或无尿,代谢紊乱和尿毒症等为主要特征。?多由外伤或手术造成的大出血、急性左心衰竭、严重脱水(呕吐、腹泻失去大量水分)等因素引起的肾脏严重缺血和由于某些化学毒物(如氯仿、磺胺类药物等)、生物毒素(如蛇毒、生鱼胆)等因素引起的肾脏中毒所致。
  2、 不同发病阶段临床表现分析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可分3期:
  1、少(无)尿期:多数病例此期可持续15d左右。患病犬猫在原发病症状的基础上,排尿明显减少或无尿。
  2、多尿期:若能渡过少尿期,则尿量开始增加。
  3、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3、 该病诊断方法分析
  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必须了解病史。这才能准确分析病因。血常规、生化检测是诊断肾衰的必要项目.血常规的意义在于提示机体的感染程度,贫血或脱水程度:生化检测提示了肝肾的损伤程度、电解质情况、酸碱平衡情况。放射线检查可以排除器官病变和结石。尿比重是判定肾功能参考指标。
  (1) 尿液检查
  少尿期,尿量少,少于20ml/kg体重以下甚至更少1.5-5ml/kg体重。尿呈酸性,尿比重偏低,(正常1.015-1.045,若比重低于1.010为可疑,在1.007-0.009之间即可确诊)。尿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还有蛋白质。多尿期,尿量增多,但尿比重仍然偏低,尿中白细胞增多。
  (2) 血液检查
  血液中肌酐、尿素氮、磷酸盐增高,CO2结合力降低。通常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值变化不大。严重肾炎、严重中毒性肾炎,肾衰竭末期、肾淀粉样变、间质肾炎和肾盂肾炎等。一般肾单位损伤超过50%-70%时,血清CREA量才增多。在正常肾脏血流的情况下,CREA肾性增多在177-442μmol/L(之间,尿相对比重1.010-1.018,表示中度肾衰竭;CREA在442-884μmol/L时,表示严重肾衰竭。一般血清肌酐检验对较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较大。故在此病例中,据表3(血清生化)数据所得,CREA为495umol/L ,提示严重肾衰竭。
  (3) 液体补充试验
  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与脱水引起的少尿。
  方法:给患病动物静脉补液20-40ml/kg体重后,再静脉注射速尿,若仍无尿或尿比重低者,则可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4) 物理性检查
  X射线和超声波可用于肾后性阻塞的检查。当怀疑为尿道阻塞时可利用此类检查方法来确诊为肾后性病因所致的肾衰竭。在临床检查中,若肚腹较大,用手触压到下腹部有紧张感,膀胱很大,则可做X射线和超声波检查以确诊。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