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诗篇

如题所述

宋代范成大的诗篇描绘了石鼓书院的景象,古朴的石磴浮于沧渚之上,新篁环绕,碧萝掩映。书院坐落在山川要津,独立于巨壑之侧,水波荡漾与之相应。祭祀之礼庄严肃穆,衣冠之士聚集,体现了石鼓书院的盛事。这里地灵人杰,不只培养出杰出人才,更是孕育了众多学子的智慧之地。


清代刘正心的诗则从石鼓书院的自然环境入手,青翠的竹木覆盖山阴,仙洞危楼隐于林间。清晨的晓烟在两岸飘渺,两江流水环绕孤峰,引人追思夏王和蜀相的往事。诗人感叹,千顷波澜中,石鼓书院的历史与今昔相映,犹如砥砺前行的指引。


李稳的夜航诗中,石鼓书院如镜般宁静,亭台画桥倒映在涟漪中,山影江边与灯光树红交相辉映。过往的卖酒船和读书声,更增添了夜晚的诗意。孤舟飘荡,诗人高吟如夜龙起舞,满含对石鼓书院的深深敬仰。


旷大中的诗赞美石鼓山的幽深,衡州的胜景,石鼓山仿佛蛟梁悬空,虎视双流。诗人北望长安,南行寻道,期待能与仙洞的同道中人一同游览,直达瀛洲仙境。


岳宏誉的游记中,石鼓山形如鼓立江边,朱陵洞口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这里是湘水山水的交汇处,唐宋七贤的遗风犹在,云中雁寺与画船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登楼远望,感慨万千。


陶易的诗中,石鼓书院的儒风千古流传,英才辈出,双流环抱的宫墙庄重,乔木阴森培育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新的祭祀仪式与古老的亭台交相辉映,游人不必再担心打扰,只须沿着西溪的绿竹小径,即可尽情欣赏。




扩展资料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原址在衡阳石鼓山,时衡州名士李宽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二年(公元1035年),朝廷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1944年7月,石鼓书院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2008年当地政府仿照清代石鼓书院格局重建了石鼓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