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表

如题所述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表

| 时间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幅度 | 调整原因 |

| --- | --- | --- | --- | --- |

| 2010年5月10日 | 16.50% | 17.00% | 0.5% | 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

| 2010年2月25日 | 16.00% | 16.50% | 0.5% | 大型金融机构调整,中小金融机构不调整 |

| 2010年1月18日 | 14.5% | 15% | 0.5% | 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

| 2008年12月22日 | 15% | 14.5% | 0.5% | 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调整 |

| 2008年12月5日 | 16% | 15% | 1%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调整 |

以上是部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情况。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自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国家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宏观经济。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国家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信贷,抑制通胀。而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国家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放松信贷,刺激经济。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而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和通胀压力的上升,我国又逐步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总的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形势、通胀压力、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等,以实现最佳的政策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