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问题 求助~!!

刚刚学完 微观经济学中的 完全垄断 这一章节,头脑里蹦出了好多的问题,希望 学长能帮我解答一下.一定要 详细,我是初学者.. 谢谢了.~

第一个问题 : 在讲到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时,书上 推出了一个这样的 公式 MR=P(1-1/e) MR 是 边际收益 P 是价格 e是需求价格弹性 .

请问这个 公式 只对 完全垄断的厂商适用. 对其他 竞争情况下的厂商 适用么 ?

第二个问题 :接着第一个问题来 ,书上还说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即e大于1时,MR大于0,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意味着产量的增加将使总收益增加. "
对于这句话我有点疑问, 那就是 厂商增加的产量一定都能卖出去么? 如果此时市场的情况是 供大于求呢? (供大于求时 e可能大于1么?)

接着书上还说 "当 e=1时,MR=0,此时 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达到最大." 那个e小于1的情况我省略了,跟e大于1是相反的.
我想请问 厂商怎么由 e小于1 或者 e大于1 来调整到 e=1的情况的. 要说明具体的调整过程.

第三个问题: 在降到 垄断竞争市场的时候. 说垄断竞争市场有一个 特征,这个特征就是 "市场中存在着较多数目的厂商,彼此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由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产量在整个市场中只占有一个很小的比例,因而厂商会认为自己改变产量和价格,不会招致其竞争对手们相应行动的报复."
首先,我觉得这是个很脑残很不符合实际的特征,没有一点应用的价值,因为现实中的每个厂商,经过现实的经历,都知道,自己在这个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改变自己产品的价格和产量,那么与自己生产相类似的厂商肯定是会作出相应的改变的. 这是事实,但 书上为什么 说出这么不符合实际的特征呢?

第四个问题 : 在学到 完全竞争厂商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很纠结的问题,那就是 突然蹦出了个 厂商的需求曲线? 我开始看的时候就觉得很纳闷. 需求不是消费者的么,厂商应该说是供给啊,可这里确提出一个厂商需求曲线的概念,然后我仔细看了解释后,发现其实跟厂商供给曲线是一个意思啊, 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厂商供给曲线,而说一个这么纠结的厂商需求曲线呢? 这两者有区别么? 可能是我的理解有误,请帮忙指正~!

第五个问题:在 讲到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时,有一段文字 我想提几个问题 "垄断竞争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为d1,厂商最初的产量为Q1,最初的价格为P1,因而位于主观需求曲线上的A点.当该厂商将产品的价格由P1下调至P2后,按其主观需求曲线d1,厂商预期起销售量将提高至Q2.但是由于该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将采取同意的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该厂商实际只能移动到B点.此时,厂商的实际销售为Q3,介于Q1和Q2之间.当厂商一是到这点后,厂商的主观需求曲线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改为通过B点的d2.相反,如果厂商提价,也会有相应的现象,我这就不重复了,打字也累...."
我的问题是,当厂商降价是,其他厂商也会都这么默契 都将价格下调,而且正好下调至与该厂商下调的一样的价格? 当该厂商降价是,其他厂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而降价,那么,当该厂商提价的时候,其他的厂商是为了什么而跟着一起提价呢?

第六个问题 :在讲到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的时候,有些 结论我不懂,但是这些结论在图像上看确实如此,但是我想要文字可以理解的解释.

1)完全竞争时的长期均衡产量高于垄断竞争时的长期均衡产量. WHY ,怎么理解?
2) 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低于垄断竞争下均衡的价格.WHY?怎么理解? 文字描述性的理解~!!!

希望有高人把我搞懂~ 谢谢~!!

我来吧 你多点分就好了 哈哈 你的问题提得很好的。
1.完全适用的。首先你只要了解MR的推导过程可以通用就可以了。MR=d(PQ)/dQ=(Qdp+pdQ)/dQ=p(1+(Q/P dp)/dQ)=P(1-1/e),而这里MR=d(PQ)/dQ是毫无疑问通用的,所以可以得到推导出的结果也是通用的,只不过竞争市场上P是一个定值,从而dp=0,比如d4=0,于是有(Q/P dp)/dQ=0,也就是e位无穷大,所以MR=P。
2.你理解错了。这里的“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意味着产量的增加将使总收益增加”隐含着这是需求的变动!什么叫需求的变动,意思是产量与价格的组合始终在需求曲线上移动,而需求曲线上的点又是指需求市场的平衡点,也就是每一点都可以有相应的市场产量,价格与之适应,也就是厂商按照这上面的每一点定价格和产量,都会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按这上面的点供给不会出现供大于求,永远都能卖出去,因为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市场价格也有相应的降低,只不过厂商会根据自己的供给曲线选择最适合的点罢了。
2. 这里我修改下我昨天回答的错误。注意了“当 e=1时,MR=0,此时 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达到最大”这里指的是“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而厂商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厂商没必要去利用“e=1,MR=0"这一原则,厂商追求的是MR=MC,所以理论上无论e为什么值,厂商会在MR=MC时停止生产。而且厂商在竞争条件下是被动的接受e,不能调整,e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只不过厂商能根据e,灵活的调整产量,来达到收入的增加。你这里说的调整e,也只能是在垄断条件下,因为这是垄断商可以控制自己的供给和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需求,但是他也没必要去调整到"e=1",因为这不是他追求的目的,他需要的是利润最大,不是销售收入最大。
3.哈哈,如果你觉得这个脑残,你就大错特错啦。现实生活中这里例子多的是,由于信息完全流通的阻碍以及信息不对称,还有小区域独立等原因,经常就有的垄断竞争市场厂商会独自改变价格,而认为其他人不改变(至少在信息还未流通出去,也就是信息滞后或者对方还不能迅速的对此作出反应的时候)。之后的某个时候即使他们作出了改变,第一个改变的也许早就发了一笔大财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原因罢了。更重要的书罗列这个的原因是这是一个逻辑过程,先限制变量罗列一些假设,推导结果,然后在一一取消假设,进一步根据先前的结论推导下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法。
4.这个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说法,先前叫供给曲线是因为它对应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这里“市场”是消费者角度,,厂商是“供给”角度,而且把市场需求放在了第一位考察。而后面叫“厂商需求曲线”是因为这里把“厂商”放在了需求角度(具体为需求“市场的信息”,也就是市场是什么的价格需要什么样的产量),而把“市场”放在了供给角度,供给市场信息(也就是供给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而其把厂商放在了第一位考察。总之,这是个思维转变,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供需。
5.首先你要了解厂商是为了运用"MR=SMC"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才会灵活的运用降价和升价的,而在“mr=smc"时有可能亏,有可能赚。接下来,一个厂商降价了,说明他是有利可图的,利润总能吸引,于是在隐含前提下其他厂商纷纷降价与其相等,当然你可以不降,后果就是你的东西贵了,销售量下降,收入减少,接下来如果还未达到市场短期均衡,于是就会再次出现某厂商降价,一直进行到平衡为止,实力不够的厂商不敢降价也就遭到淘汰。
至于升价,这也是隐含前提条件的,就是市场未达到均衡,市场价格偏低,提升价格有助于靠近均衡点,也就是厂商提高价格,带来的产量相应减少不多,销售收入可以提高,厂商有利可图。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你想想谁会啥着去升价或者跟涨呢,要不然就是厂商实在是成本大于收益了才会升价,这也说明他实力不行,注定要被淘汰的。于是某一厂商提价后,其他的纷纷升价与其持平。之后厂商提价仍有利润空间,于是就会再次出现某厂商提价,其他效仿,直到提价后利润为0为止,也就是均衡为止。
6.针对“完全竞争时的长期均衡产量高于垄断竞争时的长期均衡产量”,呵呵,这是没有可比性的,无需深入钻牛角尖。短期,长期均衡产量这是只真对同一市场的。下个问题同样如此,没有可比性。可比的是同一市场内,比如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另一市场的关系,如完全垄断MR<AR,完全竞争MR=AR 正式由于市场内部各变量关系的不同 导致图上线条的交点不同 所以造成了你提到的错觉! 呵呵 好了 差不多这些了 有什么不懂 继续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8
  【1】可以。证明如下:TR=P*Q,P=P(Q)为需求函数的反函数。则有:
  TR=P(Q)*Q,对Q求导:MR(Q)=P'(Q)*Q+P(Q)=(dP/dQ)*Q+P=P[1+(dP/dQ)*(Q/P)]
  =P[1-1/e].显然,这个证明过程和市场是竞争性还是垄断性的无关。

  【2】你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综合后形成的,其信奉的是“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因而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你考虑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里不存在的现象或者是微观经济学前提下不会发生的。你的考虑很好,考虑到了市场非出清的状态,这是诞生宏观经济学的背景,有效需求不足,促使经济学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状况。
  你说的e<1,e>1的情况要调整到e=1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不可能供给方调整。例如苹果的弹性e>1,那么厂商可以讲价促销,但这并不改变苹果的弹性,只是这个弹性决定了降价可以使得消费者多买。“当 e=1时,MR=0,此时 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达到最大”这个实际上从总收益函数TR取得极大值的必要条件入手的,先求的一阶导数即MR,令MR=0即可,而此时即e=1。而且对于垄断厂商而言,总会处于选择e>1的区域内生产。
  【3】估计你用的是高鸿业的书。这个假定是不符合实际特征。作出这样假定,即对手对自己的调整没有反应,是为了引出主观需求曲线;放松这一假定后就引出了客观需求曲线。
  【4】你的理解错误了。在讲完全竞争市场时,你说的厂商的需求曲线应该是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简称厂商的需求曲线),更严格地讲,厂商的需求曲线应该是剩余需求曲线,剩余需求是整个市场的需求减去其他厂商的供给,即
  Di(p)=D(p)-[S1(p)+...Si-1(p)+Si+1(p)+...Sn(p)],这个是水平的。原因是单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如果调整价格那么市场对他的需求马上变为0,该剩余需求的弹性是无穷大的,那么需求弹性无穷大的曲线是不是一天水平直线呢?
  另外厂商的供给曲线是MC曲线,P>[AVC]min以上的部分,和需求曲线不一样。
  【5】降价时一定会导致其他厂商降价,你说的“默契”“...正好...”这就是有赖于市场信息反映,只不过是时滞的问题。
  另外,你从“降价导致降价”得出“涨价导致涨价”这个命题不对。斯威齐模型解释了在垄断竞争中,大量的“跟跌不跟涨”的情况。
  【6】光用文字不太好说。这个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的。

  你学西方经济学的时候,最好先跳进西方经济学体系内去学习,体会一下他的逻辑思路,等你学完了在跳出来重新审视一下你所学的西方经济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08
我还没有学到那里,汗
第3个回答  2010-05-08
我帮不了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