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辩论赛反方一辩:小城市一套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关于我们是选择小城市一套房还是大城市一张床,我的选择是小城市一套房。

我觉得人生活要平衡吧,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与生活在大城市相比,小城市不那么忙碌的生活更能够孕育人生智慧。

01 满足个人欲望 vs 感恩和保护家人

大城市固然机会更多,但另外一方面也充满了焦虑,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表面的光鲜,人会变得很浮躁,反而不容易沉下来,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

身边每个人都的焦虑,本不想焦虑的人也不由自主跟着焦虑起来了,于是焦虑变成了一种群体迷思。

处在群体迷思当中,人的脑子里是满的,也就不会静下来思考,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而是不断想拥有更多,然而欲豁难填,再怎么拼命,仍有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

其实想要更丰盛的人生,不是要拥有更多,而是要相反,要舍弃更多,要断舍离。

断舍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空下来,静下来,不为那些自己其实不需要的东西所拖累。

小城市的节奏更慢,人会更容易静下来,看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不是去盲目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

我们很多人的一辈子,都在追求别人眼中的成功,希望能获得别人羡慕的眼光,但是从来没有静下来问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可能对我来讲,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不是指赚更多的钱,更多的是指人格、心性上的修行。

我们每日的修行就是不断的反思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放下自己的怨恨,愤怒,让感恩之心、爱从内心生长出来。

小城市的一套房,意味着能给家人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以及与他们之间的彼此陪伴,而不是仅仅为自己所谓的“前程”而放弃家人的幸福。

放弃家人,选择自己那莫须有的远大前程,不能不说是一种极自私的选择。

02 无意义的盲vs有意义的忙

互联网时代,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小城市的机会和大城市一样多,差别只在于个体抓住机会的能力。小城市可能会有更多机会,毕竟温饱解决和时间有盈余(不用加班或者花时间在路上),更有利于自己想做点什么事。

人在更清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智慧更容易诞生出来,人在浮躁的时候,智慧就堵塞在里面了。活得忙忙碌碌,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的随着人流随波逐流。

人要真的想干点什么事情,必须要有大量的空余时间。

如果每天都忙得像一个陀螺一样,基本上这辈子也就只能做个陀螺了,也就不会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不会自省和觉察。

时间便都耗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反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盲与忙两者表现出来的都是忙碌,前者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忙,仅仅是随大溜;后者显然是经过思考的,有意义和目的忙,清楚自己的想要的,清楚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并且知道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

03 过去视角vs未来视角

很多拼命想要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还是在以过去的思维在看未来,20年前,在大城市的确是机会更多,大城市商业更发达,就好像遍地黄金,随手能捡上几块一样。

但是20年后,互联网发展起来,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只要透过互联网外联,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其实关系都不大。而小城市更能让人从容的生活,这也是我选择小城市一套房的原因。

自由辩论补充观点:

人没有时间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出成绩的,人在心慌慌的为生活忙碌的时候,做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事情。生活在小城市,就像在体制内一样,时间是最大的福利。

对方观点,有偷换概念之嫌,大城市其实不等于眼界、也不等于在大城市就能更好的学习或工作,相反,《深度工作》的作者就表示,人要想工作得更有效率,就要使自己生活在一个不被打搅的安静环境当中,使自己的注意力像激光一样聚焦,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潜力。

也就是说,在小城市安静的环境当中,能够更好的,更专注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到极致。

有自己的一套房,意味着能有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进行深度的思考。

还有正方讲到马云的例子,马云真正发家的地方是在他从小就在那里生活的杭州,他曾经去过北京,然后在那里一败涂地,灰溜溜的逃回了杭州,然后在自己的家乡重新启航,在自己的家乡凝聚了18罗汉,那都是他的同学、学生,靠着从小就建立起来的关系,才成就了现在的阿里巴巴。

所以所谓的奋斗和拼搏,并不是属于大城市的专利,小城市更加有利于奋斗和拼搏,从小自己生长起来的地方更有让自己持续发展的土壤。

从更大范围来讲,大城也是从小城发展起来的,小城的发展要依赖更多人的努力,如果小城的人都去了大城,小城又靠什么来得到发展了?在小城的无数人,并不是在享乐,他们追求的是把小城变成大城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更有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