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0-2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鱼米之乡”更是描写了苏州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苏州麦子的产量都微乎其微,但苏州人为什么喜欢吃面呢?特别是早上吃面条的量,不低于任何北方城市,这个问题要从历史说起:
靖康之乱后,宋朝迁都临安,也就是今天杭州,宋朝时期苏杭等地都属江南道,随着都城迁移,大量人口从开封等地南下而来,兵荒马乱的岁月,交通又不发达,能千里南下的都是达官贵族,杭州作为政治中心,官居较多,苏州(平江府)作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商贾居多,这些人虽渐渐的适应了米饭,但同时也把吃面的习惯渗透到当地的饮食中。于是淮河以南才渐渐有了麦子的种植。

江南秀丽的人文特点,北方而来的面条也慢慢改变了模样,从指头宽甚至腰带宽变成了只有一毫米多的细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食文化。
第2个回答 2020-10-2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鱼米之乡”更是描写了苏州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苏州麦子的产量都微乎其微,但苏州人为什么喜欢吃面呢?特别是早上吃面条的量,不低于任何北方城市,这个问题要从历史说起:
靖康之乱后,宋朝迁都临安,也就是今天杭州,宋朝时期苏杭等地都属江南道,随着都城迁移,大量人口从开封等地南下而来,兵荒马乱的岁月,交通又不发达,能千里南下的都是达官贵族,杭州作为政治中心,官居较多,苏州(平江府)作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商贾居多,这些人虽渐渐的适应了米饭,但同时也把吃面的习惯渗透到当地的饮食中。于是淮河以南才渐渐有了麦子的种植。
江南秀丽的人文特点,北方而来的面条也慢慢改变了模样,从指头宽甚至腰带宽变成了只有一毫米多的细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食文化。
下面说说苏州当地的特色面
一、奥灶面
奥灶面历史悠久,传说很多,据说乾隆吃过后说“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无证可考。其特点是宽汤、面硬、重浇头,传统的奥灶面的汤是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骨、鱼身粘液一起熬制的,味美鲜醇;面硬是因为面在滚汤中烫几下捞起,保持鲜香爽滑的特点;奥灶面的浇头很多,有爆鱼、卤鸭,牛肉、鳝丝、雪菜、笋尖等,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最为著名。
二、藏书羊面
藏书羊肉历史悠久,起源苏州藏书镇(现木渎镇)以其独特的烧煮技艺,烹调成各式羊肉菜肴,因其肉香汤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是冬令进补佳品,成为传统的苏州地方风味小吃而风靡江南。藏书羊肉面主要有红汤带骨肉和白汤纯肉两种。
第3个回答 2020-10-24
苏州人,怎么这么爱吃面呢?
一、最早的挂面出自苏州
虽然总有“南人饭米,北人饭面”的说法,而苏州人对本地的一碗面情有独钟。而这一碗面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
据南宋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说:“建炎(1127-1130)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靖康之耻后,金兵入侵逼得宋室南迁。使得江南地区人口急剧增多,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会让江南地域的文化发生巨大变化。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一日三餐的改变,大量“饭面”的北人到来,使得面粉需求变得空前高涨,以至于“绍兴(1131-1162)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意思就是南宋初年时,由于麦子市场需求量大增,而江南农民种麦子的利润竟是种水稻的数倍。同时,官府也出台了鼓励政策“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

这么多北方人来到这里,“吃面”的习惯自然也来了,所以有了类似“无锡包子苏州面”的说法,往上溯源都是南宋年间。
而当时凡是面食均称之为饼,《靖康缃素杂记》就记载 : “几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 :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汤饼又叫煮饼,宋代本就处于向面条的转型中,汤饼后的索饼,也就是面条的“祖先”。
第4个回答 2020-10-24
一、最早的挂面出自苏州
虽然总有“南人饭米,北人饭面”的说法,而苏州人对本地的一碗面情有独钟。而这一碗面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
据南宋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说:“建炎(1127-1130)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靖康之耻后,金兵入侵逼得宋室南迁。使得江南地区人口急剧增多,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必然会让江南地域的文化发生巨大变化。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一日三餐的改变,大量“饭面”的北人到来,使得面粉需求变得空前高涨,以至于“绍兴(1131-1162)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意思就是南宋初年时,由于麦子市场需求量大增,而江南农民种麦子的利润竟是种水稻的数倍。同时,官府也出台了鼓励政策“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
这么多北方人来到这里,“吃面”的习惯自然也来了,所以有了类似“无锡包子苏州面”的说法,往上溯源都是南宋年间。
而当时凡是面食均称之为饼,《靖康缃素杂记》就记载 :“几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 :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渝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汤饼又叫煮饼,宋代本就处于向面条的转型中,汤饼后的索饼,也就是面条的“祖先”。
从此,苏州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方为糕,圆为团,扁为饼,尖为粽”之外,又多出了一种“条为面”的新食法。
而到了南宋中期,目前记载的最早的挂面“药棋面”已是天下闻名,而它是平江府(苏州)昆山县的特产。成书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的《玉峰志》中就有这样记载:“药棋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可为远方馈,虽都人、朝贵亦争致之。”将面条脱水成干,耐保存,易携带,能运往当时的都城杭州,寻常的食物已被改良成馈赠佳品,成为贵族官僚们喜爱的馈赠之物,说明它还具备了保健食品的疗效,这既是苏州人对面食发展的贡献,也是苏州人精心于食馔的一个例证。
二、两三百年的融会贯通
可苏州毕竟是种米的嘛,只靠特殊年代的短时间移民,能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习俗吗?
当然不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从明清年代起,苏州经济地位的改变。这个唐宋时期的“江南小城”,随着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突然华丽转身,一跃而起成为中国东南的商贸重镇。
比如明朝弘治年间,朝鲜官员遭海难漂流中国,经明朝官府救助,沿大运河北上回国,后写成了《漂海录》,其中就有他对于苏州的繁华记录,而崔溥经过的自胥门经金门、阊门
第5个回答 2020-10-24
江南地区的人其实也喜欢吃面食,只不过他们吃面食的方式和北方人有点不太一样,苏州人也喜欢吃面,但是他们的面更注重面的汤底以及浇头,而不是为了吃面条的本身,但是北方人吃面往往就是为了品尝面食的味道,并且大多是为了吃饱而吃,而不是为了讲究苏州人吃面的方式,更是如同一种艺术感,包括广东一带的人其实也喜欢吃面食,比方说虾饺以及烧卖,但是他们的做法就比较精致,馅料也是非常讲究的。
到时候全国哪个地方比较喜欢吃面食,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是北方省份,比方说像河北山西,山东这些地方的面食都是非常出名的,特别是像山西和陕西,有很多面都是出自于他们这里,而苏州作为一座地道的江南水乡,不少来到苏州游玩的游客,会发现苏州人竟然同样也很喜爱吃面点,包括周边的杭州,上海还有南京,当地的点心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面食,这就让很多游客感到奇怪了,这里明明是江南水乡,为什么这里的老百姓还这么喜欢吃面食呢,其实吃面食和吃米饭,和南方北方关系不大,只是南方更适合种水稻,但是南方人同样也是喜欢吃面食的。
南方人制作烹饪面食的方式和北方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北方人是真的为了吃面食而做面食的,比方说在陕西的一些面食就比较讲究面条的劲道,但是苏州不一样,苏州人吃面往往注重面条的浇头和汤底,比方说苏州一碗高汤面,它的汤底是用鸡骨,还有猪骨很多种食材一起熬制出来的,可以说的汤料方面就是非常下功夫的,浇头也分为虾仁,鳝丝,爆鱼,还有大排等好几种可供选择,有些都是现炒出来的,这一点让北方人感到很奇特。
加上苏州的馄饨也是注重皮薄馅大,所以这一点和北方做法也不太一样,北方的饺子或者是馄饨往往皮比较厚实,因此吃起来比较有嚼劲,但是馅料反倒没这么注重了,江南一带的小笼包也是一样,面皮都是非常薄的,主要是里面的汤汁和馅料做的很饱满,让人吃起来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