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班区角观察记录【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4
【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那么,作为幼教该如何写小班区角观察记录?下面 为您提供了优秀小班区角观察记录【三篇】,供您参考。

  【篇一】

  观察记录:

  最近,班里的自然角多了好多孩子们的小伙伴,小金鱼。每天活动区、吃完水果后、离园前大家都会兴高采烈地去看看它们。

  “你们看,这是我带来的小鱼。”“这条是我带来的。”总是能听见孩子们议论的话语。一天活动区时,紫惠和焱灏又来欣赏小鱼。“焱灏你看我的小鱼漂亮吗?”紫惠指着自己的鱼缸说。“我觉得挺好看的,你看我这条小鱼漂亮吗?”这时,我悄悄地蹲下说:“你们俩的小鱼都很漂亮,你们觉得小鱼的什么地方长得好看?”“我的小鱼是大眼睛,尾巴是细细的。”焱灏指着给我们看。“那你的呢紫惠?”“我的小鱼眼睛是小小的,尾巴像小花一样有好几瓣儿。”“真的是呀,”我开心地说。“那你们看看它们哪还长得不一样?”“老师我知道,我的小鱼是灰色的,她的小鱼是橘色的。”

  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自己身边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将发生在身边有趣的内容化成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孩子带来小鱼后都很感兴趣,没事儿的时候都会去看一看,然后会和同伴说“这是我带的漂亮的小鱼。”

  小班幼儿普遍喜欢用“漂亮”来形容自己喜欢的事物,其实当他们在说我的小鱼眼睛、尾巴好看的话语的时候其实就是再描述小鱼的外部特征,为了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楚地观察到小鱼的外部特征,老师就应该适宜的介入,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大胆表述。

  特点明显、颜色鲜明、动态的事物更吸引幼儿的眼球,在幼儿喜欢小鱼的基础上,老师就可以更好的引导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措施:

  1、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体——尾巴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2、幼儿观察时,老师要适宜的介入,不要打扰,学会倾听。

  3、帮助幼儿进行整理,知道小鱼的不同部位的特点和颜色都叫做外形特征,让幼儿进行初步的感知与了解。

  评语:

  在我认真读着老师们的观察记录中,眼前仿佛浮现出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都是一片充满着和谐的爱的场景。培养小班幼儿对身边各种环境、事物感兴趣,通过饲养小金鱼的活动非常适宜,让孩子们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感到的关爱他们的情感。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教学式的教给幼儿认识金鱼的眼睛、身体,情感教育更为重要,因此,我建议你在教育措施中体现的领域可以更广泛些,融入情感教育。

  【篇二】

  行为记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赞赞选择的是娃娃家,刚一到娃娃家,赞赞马上就开始挑。选食材,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早餐。赞赞拿这挑出来的水果蔬菜去找盛放饭菜的工具。挑选好食材和工具的赞赞和她的好朋友牛牛,拿着锅子和勺子十分投入地在煤气灶上烧着饭菜,不一会儿,就看见在锅子里装满了她们最喜爱吃的食物。

  做完饭菜的赞赞又开始使用微波炉给他的饭菜加工,熟练的按下微波炉的按钮。很快,饭菜就都做好了,一盘盘鲜美的食物摆满了整个桌子,有菜、有汤还有主食面包。坐在小椅子上的赞赞,牛牛和馨元已经等不及了,已经开始用手中的餐具吃起了早餐。这个时候,负责照顾宝宝的馨然回来了,赞赞递给了馨然用餐工具,四个宝宝美美的享用他们辛劳的成果。

  赞赞拿起一个鸡腿就开始大口的吃了起来。吃完饭后,赞赞和她的好朋友们一起收拾桌子,牛牛负责收拾饭菜,馨元负责收拾盘子和碗,赞赞负责收拾餐具。不一会儿他们就把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了。

  行为分析:

  1.3岁左右的幼儿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刚刚萌芽,思维处于直觉行动思维,注意力不稳定。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

  3.游戏活动中,赞赞选择的是家中勤劳的妈妈,独自一人进行做饭的准备,从挑选蔬菜和水果到挑选做饭工具,在到做饭、摆放餐具和收拾桌子,都是现实生活中妈妈的影子。

  4.其他三名带着角色身份的幼儿独自行动,各自管各自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才开始分工合作烧饭和菜、摆放餐具、吃饭和收拾桌子,可见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

  5.因此在初期的交流分享中,以教师示范,孩子模仿为主,促进和激发幼儿的简单合作意识。同时在摆放材料上需要考虑投放一些半成品,促进新的游戏情节发生,提高合作的频率。

  采取措施:

  1.娃娃家内环境创设温馨环境,“围裙”和“领带”两种简单的道具能够迅速地将小朋友带入游戏情境当中,找准自己的游戏角色。

  2.老师适时介入,对游戏提出了明确的指令,以此推动游戏的进一步进行。

  3.对娃娃家角色游戏的模拟展示,让孩子们能够在观看、讨论、尝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篇三】

  观察背景:

  娃娃家是学前前儿童喜欢并善于模仿学习的角色游戏。2-3岁的托班孩子,在游戏表征上水平大都只是停留在摆弄玩具上,进入小班了,为了丰富游戏的情景,教师增加了角色的扮演(爸爸、妈妈、姐姐、宝宝等),孩子们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行为实录:

  俊俊和馨馨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俊俊哭了,我走上前问“俊俊,你怎么啦?”、“她抢我的煤气灶。”俊俊指着馨馨说。“馨馨你为什么要和他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才一个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

  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与调整:

  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