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没有安全感?父母想要补救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很多父母都会关注自己的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怕孩子磕着碰着了,但是大部分的父母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家孩子的情绪变化。

因为他们本身对于情绪的捕捉能力也不强,加之又不能敏感地去感知孩子情绪的变化,自然而然就有可能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之时,不能快速地进行纠正。


就拿我们所说的安全感来说,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给孩子,比较充足的安全感呢?

大家经常会发现,自家孩子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待着,总是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有些时候爸爸妈妈比较忙想要出去,他们也要跟着。

在父母看来这是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实际上这,也是他们内心对于父母的一种依赖。

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和孩子相处时间太少,让他们出现了不安全感的状态。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孩子,总是“窝里横外面怂”。他们一到外面,只要叫他们和之前见过的阿姨打个招呼,都会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害羞,想要粘在爸爸妈妈身旁。

当然对于父母来说,总是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有些时候还会给他们贴上害羞内向的标签,但实际上这或许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那些每天需要为温饱问题奔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大部分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局限于身体健康,他们的心理各个方面也有可能受挫。

如果父母想要让自己孩子更加健全的成长,也一定要观察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而是否具有安全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了安全感的建立。他表示自己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想着打工挣钱,自己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家,但是当时爷爷奶奶两个人疾病也比较严重,所以对于亲人,自己也是患得患失。

加上读书的时候,有一部分坏孩子,会欺负班上比较软弱的人,自己因为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不能时常来接自己,所以就被那些人给盯上。

长时间如此,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依靠的人,最后就出现了自卑的心理,也缺乏安全感。

生活之中任何一件小事情,都有可能成为是否具有安全感的关键。在父母的想法之中,或许对于安全感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01、安全感是一种情绪感知,它包含了对于外界环境,以及自己本身的分析

其实要是真地想要细细的思索什么是安全感,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家,能够给予我们比较正确的答案。

每个人对于安全感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安全感是自己给的,有人又认为安全感是爸爸妈妈给予的。

这也就说明大家对于安全感的理解五花八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安全感,它包含的绝对有一种对于外界事物的预知。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来确定与不确定性。相同的问题,放到不同人身上,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

这也就说明安全感本身存在的不同,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所谓的安全感,包括对于一件事情,是否准确地判断。

比如我们现在坚信,自己每天能够吃饱,所以面对生活,必然会存在安全感。只是对于那些生活贫苦的人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安全感,毕竟每天饥一顿饱一顿。

而心理上的安全感,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也就是说在我们遇到困难之时,是否有人帮助我们,或者说这件事情是否能够顺利解决。

从上面的分析之中,很多父母就非常疑惑,明明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东西,为什么他们会表现出来缺乏安全感的情形呢?


02、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破坏,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方面,有些时候父母没注意,却真的给孩子带来了极大地伤害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安全,很多父母总是注意自己,给孩子提供较好的条件,但是却从来没有询问过孩子,你开心吗?你快乐吗?心里压抑吗?

一些心理专家也曾总结出关于孩子安全感匮乏的几大原因,大都是生活之中的一些小事情,被父母忽略所表现出来的影响。

1)住宿的不安稳性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对于家的概念没有比较深刻地理解,所以在大城市拼搏之时,对于房间的选择,也没有太大的要求,甚至一年之内更换好几个地方。

对于父母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还觉得有些新奇。但实际上孩子长时间的更换住宿位置,会影响到他们的心里。

这被我们称之为根的地方,都能够随意的更换,更何况是别的东西呢?长大之后这些孩子确实会更加的飘零浮躁。


2)亲子之间的疏离

“爸爸妈妈要去打工给你挣钱,你可要在家里面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哦,等到过年,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你看看你怎么是个倒霉鬼,自从把你生下来之后,全家就没有一件好事情,我看就是你造的孽。”

有些父母在训斥自家孩子的时候,会选择说出一些较为恶毒的话语。在他们看来是为了激励孩子不断地成长,孰不知会让孩子对此印象深刻,甚至表现出来比较痛苦的情绪。

长时间如此,孩子也会认识到,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态度,当亲子关系较为疏离之时,安全感的缺乏是比较正常的。

3)喜欢控制孩子

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他们会进入“秩序敏感期”,他们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一旦表现出来差异化的状态,孩子也会发脾气。

这其实是他们,对于这个安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安全感建立。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之时,总是喜欢控制孩子,或许爸爸妈妈偏激地认为,自家孩子可以被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但孩子却非常的不愿意,毕竟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控制,孩子哪来的安全感呢?


03、父母到底如何让孩子有安全感呢?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加容易走上极端,面对任何事情他们都是消极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清楚,让孩子具有安全感,非常关键,在生活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①注意观察自家孩子的情绪

就像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如果爸爸妈妈每天关注自家孩子的情绪变化,就像是关注孩子是否吃饱一样频繁,自然而然他们的任何变化,都逃不了爸爸妈妈的法眼。

如果可以的话,在孩子心理成熟阶段,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一定的引导。

当孩子表现出来不愿意和爸爸妈妈接触,但是又非常黏父母的矛盾情形,又或者是常常喜欢跟在爸爸妈妈屁股后面时,就应该思考,他们是不是害怕父母的离去。如果真是这样,一定要考虑,在日后生活之中给予孩子安全感。


②多和孩子相处

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家,这样的道理任何人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像我们所想的这样执行。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甚至会长时间出差。父母会突然的和自家孩子分离,这也会让他们感觉到,监护人员本身的不确定性。

如果想要让孩子具有安全感,我们一定要多和孩子相处,不管是简单的谈论还是肢体接触,都会让孩子慢慢地感觉到,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


③让孩子自己变得更强

当然除了所谓的外在安全感输入之外,其实孩子想要拥有安全感,也应该让自己变得极其强大。

大家每天都在叫嚣着,让自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会关注自家孩子的发展,这就是教育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大家能不断地促使孩子进步,不管是心理成熟,还是本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提升,都会让孩子在未来更加成功。有强大能力的人,他们会不具有安全感吗?

安全感对于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明白,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清楚上面所说的,几点对于孩子的影响,尽量在生活之中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

同时和孩子多接触多交流,尊重孩子,观察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强大,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0

安全感,是我们人生的底色

胎儿在母亲肚子里被羊水浸润,出生以后又在母亲的怀抱里被环抱,这种“包裹感”让我们得了最初的安全感、依恋感,形成了最初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是一个人共情能力、压力应对,甚至是情感、人格形成的原始模型,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依恋,是指婴儿和主要的抚养者,通常情况也就是妈妈之间最初的情感联结。

这种联结是否形成,以及依恋的质量怎么样,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社会行为、人格,以及与人较广的基本态度。

这种亲密、微妙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呢?

俗语讲:“有奶便是娘”,但心理学上非常著名的“哈洛恒河猴”实验,用残酷的方式反驳了这一错误的观念。

1959年,美国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洛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

让刚出生的小猴子从第一天起就同母亲分离,然后同两个人造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铁丝妈妈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

虽然当小猴子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除非饿得受不了,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吮吸乳汁,其他时候都会跑去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一系列的实验让哈洛教授得出结论:身体接触、温暖柔软的绒布妈妈,对小猴子的生心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

随后很多年的科学研究也证实,母亲与婴儿的依恋的产生,不止是满足哺乳这么简单,还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身体接触→分辨母亲→依恋母亲→母亲离开就焦虑→知道母亲会回来,焦虑减弱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把这种“即使母亲不在依然能持续”的依恋称为“安全基地”。

也就是说,依恋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大本营,当孩子变得更加独立时,他们就能走到距离安全基地更远的地方去。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最初“安全感”的来源。

为什么孩子会没有安全感?

1、从小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小的时候,吃喝拉睡父母没有满足到,饿了没有喂,渴了没水喝,拉了没有帮洗干净,不舒服都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及时满足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2、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满足,或者完全忽视看不见。孩子哭,父母经常不厌烦的说:“哭什么哭,不准哭”,或者扔到一边。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见,被理解, 被接纳,也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3、打骂吼叫孩子,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极度的恐惧无助绝望。

那家长该如何补救?

1、父母悉心的照料和高质量的回应。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要及时的关注到,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上的回应非常重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被满足,就会消除他对环境的焦虑感。

2、父亲的积极参与

父亲积极参与照顾孩子,能够为家庭成员创造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影响母亲的情绪状态,从而有利于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3、谨慎分离,切忌寄养

长时间的分离,会中断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孩子会担心父母抛弃自己,从而焦虑不安。

3岁以前的孩子,和父母分离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即使不得不离开,也要明确告知孩子去向和回来的时间。要尽全力保持照顾者的稳定,避免把孩子长期寄养在祖辈处或甚至成为留守儿童,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

4、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心不在焉的父母、脾气暴躁的父母、迟钝忽视的父母,都可能形成不健康的依恋关系。语言能力不完善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如果家长阴晴不定,更是容易让孩子陷入混乱的应对模式,损害安全感的形成。要让孩子觉得安全,首先父母自己的内心必须先稳定安宁,这就是对家长情商的一次重大考验。

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每个人生命的底色,也是一个人智力、性格、情商发展的早期,关系重大。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比任何人都更需要有良好的情绪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