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燃油车的性能宝座,电动车行么?

如题所述

性能车顾名思义,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比同级大多数产品跑得更快、操控更好、圈速更强。简单来说就是穿着轿车外衣,藏着跑车实力,价格不会贵到离谱,还能扮猪吃老虎。不过随着汽车工业开始从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近几年不少造车厂家都开始蹭“性能”的红利。单纯通过堆砌动力,就敢标榜自己的产品为“高性能”。不过真正的“性能”从不是跑得快那么片面。要知道打造一台跑得快、刹得住、操控好、实力均衡且开着有意思的车非常难。

什么是性能车?

单以燃油车来看,我们对性能车的概念和理解可以看成,入门级是追求驾驶乐趣和一定动力提升的小钢炮,比如高尔夫GTI或嘉年华ST。纯粹一些的是像斯巴鲁STI、奥迪RS3那一类在综合性能和赛道成绩上都很突出的车型。追求极致便是像奔驰AMG C63、宝马M4那样面面俱到如西装暴徒一般的高性能房车。不过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猛一看跟普通车型长得差不多,但跑起来的性能表现和驾驶体验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存在。

加速快就可以叫自己性能车?

当电动机被整合到动力单元后,让不少其貌不扬的家用车实现了5.9S破百、4.9S破百甚至更快的动力体验。虽然一脚电门就能体验到灵魂出窍的快感,但这绝不是与高性能划等号的借口。加速快充其量是电动车或新能源车不同于燃油车的一种产品特性,毕竟排量大的普通燃油轿车加速表现同样不慢。

内燃机有多样性,声浪、输出特性以及复杂的结构设计等迷人的产品点,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安静”的电动车无法比拟的。对于性能车乃至跑车而言,加速体验是一种产品属性,而性能车所涵盖的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电也仅是一种动力,就像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油电混合动力一样。而快永远不是衡量车性能好坏的唯一标准。

诚然加速快慢确实可以吸引一些眼球,但人类对事物的适应性很快就会消磨掉这种感受。而在性能车的世界里,开车的体验永远都是更重要的一层。有些车加速并不快但晚到的体验极佳,有些车虽然赛道圈速很快,但日常驾驶却缺乏乐趣。所以性能车能赋予驾驶者的不只是简单地快那一下。所以真正的性能车不仅要足够快,也要有驾驶乐趣,这种乐趣不仅在于动力、转向、悬架的密切配合,动力的顿挫或是声浪的传递等等能够提升肾上腺素,激发人驾驶欲的东西。相比之下,那些单纯是加速快的代步工具,虽然快得惊人,却无法持续带来快乐,终究还是个加速很快的工具而已。

所以不少品牌正是利用了车迷及购车者对跑车和高性能车的向往,以及快就是强这样对性能理解的误读。在短期内用有限成本打造一台电动“性能车”。要显得运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一辆车的体感很快。所以造一台研发门槛更低,加速特性强的电车,是最快的捷径。再通过账面数据的宣传,让很多“打酱油”定位的电动车都拥有了“高性能版”车款。

高功率的电车不配叫性能车么?

事实上,打造一台高性能的电车要比打造一台高性能燃油车更简单,毕竟先天的车辆结构有优势。但单纯通过加装高功率电机来优化加速表现的操作,并不足以让一台电动车变成电动性能车。电动车加速快是因为电机的特性与内燃机不同,没有活塞做工进排气燃烧等等因素的影响。在很短的反应时间内就能实现最大的扭矩和输出功率,所以它们的瞬间反应都很快,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自然也容易出成绩。但电机的特性决定了转速越高能耗越高,动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在没有变速箱的加持下,极速都不太可观。

有人说加上变速箱不就完了?但电机的转速可以高达12000-15000转,考虑到能耗、耐用性和输出特性的不同,匹配合适的变速箱机构的研发及装配成本很高,所以目前很多厂家也只是停留在研发层面。要知道世界上第一辆时速破百的车是电车,而且可以追溯到能造燃油车都没几家的1899年。而那台电车不仅拥有流线造型,更装配了双电机后驱的动力组合。但除了直线它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建树,甚至很少有人能记得它。您觉得它能被称之为性能车的鼻祖么?

现阶段电动性能车的代表

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把重心转向电动车,没有了澎湃声浪,没有了抑扬顿挫的动力传递,也没有了令人血脉喷张的燃料味。疾驰过后,只剩嘤嘤作响和橡胶摩擦地面的味道,多少缺点氛围。不过不论情怀如何,历史的车轮还是在滚滚向前,不如换个思路,电动车既然能代步,为什么不能更运动更性能呢?那抛开电动车加速傻快的认知,我们来聊聊什么样的电动车更适合称为电动性能车。

 

福特Mustang Mach-E GT

燃油版的Mustang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是入门级性能小跑车,也是很多人最容易触及到的dream car之一。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的高性能版可望不可及,所以纯电的Mustang Mach-E GT也就成了离我们最近,也是目前福特旗下性能最好的高性能电动车。当然相比后面要提及的几款车型,Mach-E GT更像是偏重性能的大型GT运动轿车,它的绝对性能表现不一定好,但凭借着美系造车大力出奇迹的思路,使它拥有了359kW的最大功率和860N.m的最大扭矩,单这一点就让人无法拒绝,当然这也是“美系高性能”的常用手段。

另外“四驱”的加入,也让这匹暴躁的电马不需要胶地就能轻松挺进3.6秒的零百加速记录榜单。不同于普通版Mach-E,GT版的底盘和悬架结构都是按照运动化的思路进行标定的,不必担心福特对操控的理解向来手拿把攥。显然舒适一词并不太适合它,而且20寸的大轮圈和前后245宽度的低平宽比运动轮胎,显然也想证明这一点。

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

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是电动车中被严重低估的“性能车”,你可以把它看做电动车世界里的EVO。他不仅性能强,成熟的改装方案也非常多。在美国有很多改装品牌为它量身定制过悬挂及底盘套件,甚至是模拟声浪单元。你可以像玩RC一样更换它的悬挂及底盘强化件,个别公司研发它套件的思路也是来自于RC遥控车。也可以像传统燃油车一样一点一点探究它底盘层面的可能行,打造成一台刷圈神器。

前后双电机模拟的四驱系统,不仅保证了3.3秒破百的恐怖加速成绩,在动态表现上也丝毫不会拖泥带水。如果你被它与长续航版几乎没有差异的外表所蒙蔽,那就大错特错了。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出厂就拥有了运动取向调校的悬挂系统,强化了动态下的操控体验。它的前后驱动力分配甚至支持自行调整,也就是说拥有一台蹦直线神器的同时,还拥有了能漂移的后驱车型。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马斯克可能还是更青睐加速无敌快且纽北圈速相当不错的Model S Plaid,但看看它的价格,你不觉得它的定位更像是燃油车里的道奇挑战者地狱猫么?

宝马i4 M50

宝马i4显然是宝马M3在纯电时代的外表精神双重继承者,不仅外观设计加入了很多运动化套件。零百加速也达到了3.9秒,甚至超越了M3雷霆版。而前后双电机的组合也将最大功率拉至400kW,峰值扭矩795N.m。而且令人兴奋的是宝马为了让其承袭M3的热血,还为其安排了一套能在车内模拟V8声浪的系统,在运动模式下的低频声浪甚至可以随着电门开度进行增减。比V8更敏锐的动态反馈,加上令人热血沸腾的声浪显然没人能够拒绝。当然在驾驶位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也与M3雷霆版没有太多区别,风格相近的方向盘仪表、战斗气息极强的座椅,甚至让人爱不释手的鸡腿档杆也依然存在。而且当你同步猜下电门和刹车踏板,甚至三电系统都会为你做好弹射模式的供电准备。

虽然I4 M40是台电车,但宝马的工程师显然是把它视作M power的猛兽来做准备的。操控和底盘设定显然也是用高性能车的标准来研发的,2.3吨的整备质量显然是电车的先天缺陷,但通过前阻尼可调减震和后空气弹簧减震的配合,以及加强的多连杆悬架结构,极大的优化了动态表现和车身的扭转强度。此外I4 M50和所有的宝马高性能车一样,也对前后电机和电池组的位置进行了配重优化,不仅令整车的重心比M3更低,操控表现也不像一台2吨多的大轿车。此外在操控层面宝马的工程师还针对转向机和动力分配进行了优化,它的转向比要比普通版I4更小,不同速度下的动态反馈更犀利。而它的虽然为电四驱布局,但动力分配比例更偏重后轮,如果在弯道中后部轮端的附着力下降,那么前部电机将进一步加大驱动力分配,这种“智能”的四驱系统经过合理的标定显然要比传统的机械式四驱反应更快更精准。

奥迪RS e-tron GT

要说保时捷Taycan Turbo S绝对是目前市售电动性能车中的天花板,不仅性能强大,使用的各种技术也是目前业也最先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