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如题所述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文化的深层智慧。
一.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
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
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五步法”,即读、品、想、悟、比,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的教学加以说明。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教学流程

(一)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入暖暖的,春风抚摸着你的脸,痒痒的,柳丝梳弄着你的秀发,春天,总在你不经意间,来到你的身边!吸一吸甜润的空气,尝一尝清凉的甘泉,春天,总在你留意间离你而去!同学们,我们今天追寻诗人的足迹,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一起学习《古诗两首》
(二)读――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过渡语:一首优美的诗歌就是一曲精美的乐章,每一个文字都是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反复吟唱,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停顿、重音等。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节奏,标出重音。
3.学生朗诵,师生评价。
(三)品――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过渡语:诗歌语言凝练,短短28个字就包含了无限风光,无尽的韵味。因此,需要我们细细咀嚼,对重点词句反复琢磨,不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读书、理解,然后交流(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你认为诗中哪个词句用得好,为什么?
4.学生思考、交流。
(四)想――感受诗歌的图画美过渡语:诗歌是读不尽的,诗中有画,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画中,才能感受到诗歌的图画美。
1.再读这两首诗,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也可用彩笔画出来。
2.学生读后作画、交流(鼓励学生走出诗句,想象更大的空间)。
(五)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过渡语:诗言情,每首诗都是诗人情感的积淀,你从这两首诗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1.思考、交流。2.用自己的声音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六)比――感受
第2个回答  2021-04-19
古诗教学有哪些方法

(一)以读促悟
以读促悟指的是以读图为主读诗为辅,读生活贯穿于读图和读诗之中。经过实践,本人发现诗歌从读图入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全诗的内容,更好的领会诗歌的精髓;再以读诗为辅,在读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体会用自己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在读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家乡话,只要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歌中的韵味即可。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备一下学生,在必要的时刻还要好好的体验一下农村生活,这样能够在授课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
(二)以演入境
传统教学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诗歌里所写的全部内容,这样的表演注重的是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学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们知道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带着自己的个人体验的,因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演”应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领会进行表演,从而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境,表演的时候学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如学生觉得诗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么学生可以加入现代的元素进行表演,不一定要回归古代,回归诗人当时的生活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既然生活在现代,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用现代的元素把诗歌的精华给表现出来呢?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实就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引导学生找相同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诗歌主旨。这里的“找”不仅是指教师找还指学生的找。
(四)以评促升华
以评促升华主要是在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观点的碰撞中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对他人的观点、看法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心灵的诉说,而这正好是农村学生的最大弱点,因为他们不会评也不敢评,而这种评也是乡村教师经常忽视的。
第3个回答  2020-09-12
 一、知生取法    

(一)知学情  

   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古诗基础,了解本年段的古诗教学目标,了解古诗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还需了解本班学生学习古诗的现有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取学法  

   研读的内容是全面而详细的,但并不是说全部要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取法。有的可从诗题切入,有的可抓题眼进行古诗教学,有的可通过关键词语解诗意,有的可联系时代背景明诗意,有的则抓意象感悟诗情,有的通过精妙语言感悟古诗的意境。采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如诵读成韵,侧重读诗诵情;诗画交融,侧重想象悟情;以诗解诗,侧重积累对新知识的建构。也可以用散文扩诗、课本剧表演等,侧重对诗外之意的拓展。

二、知人论世    

(一)知作者  

   “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各方面的情况。如作者的生平,包括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等。又如作者的风格、流派、作品特点等。还要了解诗人与作品的关系。    

(二)知背景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古诗和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写《春望》,时值安史之乱,诗人被俘至长安,目睹叛军的倒行逆施。次年三月春,更添诗人忧国思家之心。    

三、读诗诵韵    

(一)读准读通  

   读是学习古诗的入门之径,朗读时先要做到读音正确,也就是要注意读准生字、难读的字、多音的字、因押韵而需改变读音的字等。再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二)读出节奏  

   古诗是讲究平仄的,平声悠扬,仄声短促,平声、仄声错落有致,富有音乐美。在诵读中应考虑平仄关系在诗中的呈现,更好地读出诗的自然节奏,把握诗人的情感韵律。    

(三)读出韵味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古诗用韵十分讲究,了解古诗押韵、偶韵、排韵等知识,发现诗中的用韵特点,吟之,诵之,读出韵律之美。    

四、解诗明意    

(一)解诗题  

   诗题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点明诗的写作背景,或交代诗的线索,或概括诗的主要内容,或显现诗的情感基调。    

(二)解字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