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怎样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如题所述

一、找准练点,深入浅出
到了中段,我们的教学重点逐步从关注字词转为关注文章的主要段落。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作者如何组句成段,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材料,如何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也选编了很多段落结构明显的课文,给学生习构段提供很好的范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例子,让学生不仅读懂了这段写什么,还要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即学习如何组句成段,如在教三年级的《和时间赛跑》的一个段落:
课件出示:“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这段的结构是什么?
生:是总分结构。
师:可以换成分总句吗?我们来读读看。
生将第一句放在最后读。
生:中心句在前或在后都行。都是在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来了。
师;三个分句的顺序可以交换吗?
生:可以交换。
生:不可以交换。
师:究竟可不可以交换呢?我们来看看每句话写的是什么事物。
生:第一句写的是昨天。
师:昨天说明时间短还是长。
生:短。
生:第二句写的是爸爸的童年。
师:爸爸的童年和昨天相比时间要长。
生:第三句写的是外祖母。
师:外祖母的一生时间很长。
生:这三句话所选择的事物时间是有变化的,所以不能交换顺序,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奥秘。
········
写话,先写时间短的,再写时间长一点的,最后写时间最长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引导学生理解段落的内容的同时,巧妙地让他们去探究并发现文字背后的奥秘,即作者是如何选择语言材料的,是按照怎样的语言逻辑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在学生安排了这些奥秘后,再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去仿写,及时让学生运用并巩固这样的方法,将语文教学指向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二、强化阅读感悟,美化语言感受
重视语用训练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的一种趋势,但有些课堂只片面强调语用训练,因语言而学习语言,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既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又把握文本的人文之美,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去欣赏各种各样的“美”。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欣赏图片、朗读体会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生动、写具体的。在教《桂林山水》时的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字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几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三句话,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语文教学应当强化阅读感悟,发展语言,美化感受。学生不仅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知道了漓江的水是如何之美,而且通过再想象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了美的意境。
三、着力言语应用,促进言语的有效“增值”
如果把文本的语言比作原始资本的话,那么言语的应用就是为了使言语“增值”。那么,如何使言语应用能够化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化文本语言为个性言语,使学生在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和言语智慧上得以提高,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目的呢?例如,教学《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出示课件:“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同学们美美地把这段读出来。
师:借助本段内容模仿这一句式写话。
生:“秋天把金黄色给了稻田,金黄色的稻谷像一串串珠宝,摇啊摇啊,摇来了丰收的喜悦。”
生:“秋天把橘红色给了橘子,金黄的橘子像一盏盏灯笼,照啊照啊,映出了农民的笑脸。”
……
师:学生们写得精彩纷呈。这一语言训练匠心独运,它以典型句式为依托,说话的内容材料源于课文,这就为学生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会忘却自我的存在,从而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便从他们的言语仓库里被捡索出来,为他表情达意所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