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懂一场音乐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音乐会常见的形式:独奏会  协奏

通常来讲,如果是钢琴演奏的话,那就是从头到尾只有钢琴家一个人,弹的都是钢琴的独奏曲目。如果是小提琴、长笛,或其他一些非钢琴的独奏乐器,一般都会带一个钢琴伴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场独奏会。

协奏曲:协奏曲不是乐队给独奏乐器伴奏,而是乐队和独奏在竞争、在对抗。翻译成“竞赛曲”更加准确。好的协奏曲一定是独奏和乐队缺一不可,二者分开听都很难听,只有凑一起才完美。好的协奏曲要表现出独奏跟乐队的这种时而对抗时而配合的,非常戏剧性的对立关系。

协奏曲就是一个打一百个,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形式,而且对于独奏者的体力要求非常高。

例如 李云迪在韩国的独奏会

此小节音乐选段: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1、室内乐是音乐会逼格顶端的存在,所谓的洗进铅华,没有任何的花架子,就四个声部。如果初次去听觉得听不懂,那就对了。最常规的形式是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四重奏全是弦乐,没有花架子,是实实在在的高手过招。好的四重奏,每个人单拿出来,水平可能都一般。但是配合在一起就天衣无缝,特别完美。

2、四重奏里,不能把这四把琴想象成四个乐器,而要把它们理解为一个乐器的四个不同面,能把弦乐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全部覆盖住。

3、室内乐是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最喜欢的形式。和热闹的交响乐恰恰相反,室内乐非常纯净。而且能把室内乐写得非常好的作家很少,非常见功力。

此小节音乐选段:舒伯特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

(西方和声体系)

1、西方的音乐体系是一个和声体系。西部和声,最起码得有四个声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

2、四个声部是可以把最低音到高音都覆盖住的最低要求。

交响乐是最常见的音乐会形式。它属于大杂烩,主要靠指挥来把一大帮乐手组织在一块。

歌剧

1、格局的体系跟其他音乐会的体系不太一样。歌剧细分种类繁多,有瓦格纳歌剧、意大利歌剧、莫扎特歌剧等等。听歌剧的,跟听独奏会、协奏曲、室内乐不是同一拨人,听瓦格纳歌剧和听意大利歌剧也不是同一拨人。19世纪俩乐迷见打招呼,可能第一句话是问:瓦格纳还是勃拉姆斯?“如果答案不一样,那就不是一类人,从此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2、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歌剧理解为老外的京戏。

1、着装:只要不穿拖鞋和裤衩就行了,西装、正装燕尾服是演奏家串的,不要跟台上的抢戏

2、进场:迟到一分钟,票钱掉一半。上半场结束后,才能进场。现在比较人性化,交响乐一般会有个序曲,会演奏一些现在作曲家短小的曲子暖场。交响曲序曲除了开胃菜暖场外,二是是专门给人迟到的,三是让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有机会让人听到。但是如果看到有些序曲比较经典的话,还是建议不要迟到。比如有些人用梦歌剧序曲、莫扎特的魔笛序曲。只要进场,不要拍照,不要录音,不要录像并且手机要保持静音,要有版权意识。举例:德国小提琴女神安妮上海演奏拉到一半被拍得很不爽,直接弓子指着观众说你必须出去,就被保安请出去。还有俄罗斯小提琴在上海还是在北京演奏完后发twitter说以后不来中国了,不知道这些观众是来听巴赫的还是来拍照的。她觉得在拍照的同时是没有办法来专心聆听感受巴赫的伟大音乐。如果硬要要拍的,可以在散场的时候拍一两张。

3、鼓掌:大原则是不能打断演奏家的演奏,整个曲子完了才鼓掌。西方的乐曲是分乐章,大部分交响曲,第一部分是比较快的乐章,第二部分是比较慢,抒情的乐章,第三部分一般是一个小步舞曲,第四个又是一个比较欢快急速的乐章。每个乐章之后不能鼓掌,这样音乐的思路才不会被打断。鼓掌的原则是一定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但是有种例外,协奏曲第一乐章结尾非常辉煌,然后你又觉得独奏家演奏得太牛逼了,这种情况下你是可以鼓掌的。这个点是非常难拿捏。只有协奏曲哦,交响乐不行。(举例:柴科斯基夫协奏曲第一乐章)

时空凝固:记号(小圆弧打一点,意思是想停多久就挺久)时空凝固,代表着演奏家的思绪。如果在时空凝固的时候,鼓掌就会很尴尬、举例郎朗的例子 在某次演奏时空凝固比较久,有个小孩打断鼓掌:怎么还没完,这种时候就很尴尬了。

若不知道怎么鼓掌有四个方法:

①提前熟悉曲目。古典音乐主要听的是演绎,对经典的、复杂的伟大的古典音乐的演绎。而不是心情,跟流行乐不一样,翻唱并不出名。所以要提前熟悉,让票物有所值。

②养成好习惯一定要拿节目单,负责的节目单会把每个乐章标出来的,数好间断的次数。

③看演奏家和指挥家的手势。例如弹完后,双手一甩或者离开键盘,弓子一甩。

④等别人鼓掌再鼓掌。如果碰到不熟悉的曲子,不要着急鼓掌,让子弹飞一会,总会有人懂行的,这是最保险的办法。

4、叫好

音乐会只有在整首曲子结束后才可以叫好。

叫得好用意大利语,分三种情况:男性演奏家,你就喊Bravo! 女性演奏家,你就喊:brava.!如果是乐团的话,就喊barvi(复数的方式)!

(舌头要弹出来,舌头顶住上颚,然后拼命吐气)

5、终场加演(Encore)

乐团一般是不加演的,因为他们排练一个小曲子也要很长的时间。乐团如果就算加演,就只会把曲子的精彩部分或者序曲再演一遍。

加演,是一个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事情,是体现演奏家曲目量庞大的事情。独奏家一定要表现出一种兴手粘来,哎呀,不是我想弹,是你们觉得我精彩让我继续弹,是这样的一种态度。年轻的演奏家为了建立声名,一般都是会偷偷把这些曲子练得很熟很好,最怕观众不让他加演。因为这是显示他演奏得好的一个标志,恨不得你让我上来七八次。如果加演次数多的话,媒体也会大肆宣传,名声一下就打开了。

第一次谢幕鼓掌,演奏家下去,再一次鼓掌很热烈,再上来谢幕,如此反复。第三次上来演奏家就要加演了。三 三 三 这么弄的话,如果他要加演八次,他得谢幕二十多次。

Encore原则很简单,就是尊老,千万别爱幼,虐死那个小鲜肉。如果是大曲子演得不好,就不要加演了。另外如果是一些神圣的大曲子,例如贝多芬协奏曲,勃拉姆协奏曲,后面就不适合加演小曲子了,就让我们停留在神圣的结尾。俄罗斯协奏曲这些就可以加演。因为俄罗斯协奏曲喜欢秀肌肉,比如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俗称叫做胸口碎大石,非常秀技巧,难度也够,长度也够,年轻的演奏家挺喜欢的。

乐团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顶级天团,打死都要听,有五个:柏林爱乐乐团(2005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因为可能他们30年才来一次中国,黄牛票也要去。。如果尽可能的话买最贵的票,最贵的也才1k多。第二类是一线天团,是不打死也要去,打死就不去了,这个也要看价格的。比如英国BBC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柏林交响乐团、日本RHK交响乐团等等。第三类是不属于第一和第二类范畴的。这种时候就要看几种因素,如果是 独奏曲目的话,看独奏家是谁,如果独奏家是你非常喜欢的可以去;再看曲目,如果你非常喜欢的曲子,也有去听的价值。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好的团,也有机会糟蹋你喜欢的曲子的情况。还要挑指挥家。

1、听钢琴一定不要坐在钢琴的背面,要不声音会闷,最好坐在面对舞台的右前方. (钢琴家的右侧面对观众)

尽量不要离钢琴太远,因为钢琴的穿透力有限。

但是有一种例外情况:钢琴家也当指挥家的情况,钢琴的板子会被拆掉,这种情况坐在背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极少,只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才会这样。

2、听小提琴最好做在二楼楼座比较好,听声乐的话最好做在中段靠后

小提前的F琴孔是对着天花板,所以小提琴的声音有种向上扬的倾向,而且小提琴的穿透力是很强,高嘛飘得远,所以你坐得远是没有关系,反而坐得太近会听到声音会比较杂,因为它得使劲拉那个弦,声音才可以飘得远。不过听久了还是能习惯这个杂音。

3、声乐的话坐在中段靠后,因为这个东西讲究泛音列。 我们发音的话你听到的有两种音,基音和泛音.   基音就是你听到比较实的那个音,但是优秀的歌唱家不是靠这个基音的,他一唱整个头腔胸腔都在共鸣。你看那些好的歌唱家不仅胖,而且他们胸腔特别大,头腔大,这个跟音响箱体很大是一个道理。脸大脖子粗 不是大款就是歌唱家。泛音是你共鸣很好的时候在基础音上激发出来更多更高的音。这个基础音和更高的音融合在一块会总体产生一个特别好的效果。所以说好听这个事本质上是泛音的丰富。泛音是飘得比较远的,如果你不听基础音,单听泛音是一种吹口哨的感觉。所以如果听声乐的话就稍稍离得远一些是没有关系的,基础音会减弱,泛音减得比较慢,可以听出来一种被晕染开的很柔和很美的声音。美声的要求是大剧院里面不用话筒,每个人都能听得非常清楚,用了话筒扩大的是基础音,泛音就会被减弱,反而会让你的效果变差。所以总的来说,歌唱家是人肉扩音器,长得胖是战略选择,战略需求,优胜劣汰。顶级的歌唱家,瘦的是极少的。20世纪最伟大的歌唱家——玛利亚卡拉斯,她原本挺胖的,为了进入上流社会开始减肥,减了肥之后,就倒嗓了。

五、指挥到底有没有用

关于指挥的三大误区:1、指挥无用    2、人肉节拍器    3、指挥好不好只看动作帅不帅

正确的认识是:指挥是乐队的灵魂,我们听到的音乐都是指挥心中的音乐,以及指挥的功夫全在台下排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都不假。

乐谱给你的是一具骨架,你要按照你自己的理解去给它填上血肉,它才能活过来。所以说我们听到的音乐是指挥家心中的音乐。

残疾人指挥家舟舟,大家都认为他是天才指挥家,其实是一个误导。他更像一个很有天赋的舞蹈家。

六、乐器之间的鄙视链

七、熟练吐槽演奏乐器

八、彩蛋【中国最好的古典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