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8-17

你好,在幼儿园这个阶段,学到多少知识,会写多少字,会做多少数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养成好的习惯,吃饭的习惯,睡觉的习惯,说话的习惯,学会沟通,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整理东西等等,这些才重要,谢谢。

第2个回答  2021-08-17
不过家长们都疏忽了的是,知识与技能不过是幼儿园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与年龄相对的能力培养才是幼儿园时期学习的重中之重。
1、逻辑的初始与幻想的萌芽

逻辑思维在两三岁时产生萌芽,认知结构发生更迭,零散的信息可以在幼稚的逻辑的引领下产生新的嫁接,甚至发生化学变化般的融合,心理机能的发展带来认知的闪光点。

对孩子而言,想象是在心理世界中对物理世界的改造,这种神奇的心里操作直接为孩子打开了一扇大门,那扇门里,有“过家家”这种社交探索,有“童言无忌”的奇思妙想,有对“虎阿婆”的深深恐惧,还有第一次对谎言的尝试。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有些年龄特性的事情,是有心理规律可循的。发展的任何阶段,给个体带来的心理改变,都有正面或负面的区别。

作为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你孩子的这一部分改变发生没有;如果发生的话,是不是在一个社会氛围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发展的波动很大,或者倾向略极端,有没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三岁以后,幼儿逻辑与想象能力开始发展,此时幼儿园会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孩子逻辑能力的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发展。 合理的想象空间和逻辑能力可以平复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也慢慢不见了。

2、语言的质变发展

爸爸去哪儿中曹家的grace,说话很爱“姐姐(姐姐是她的小名)如何如何”,而他哥Joe就不会这么说,因为Joe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该阶段的语言质变。拥有逻辑、充满想象。

发现我与别人不是一回事儿之后,就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怎么表达你的逻辑、想象,以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关联词语、递进性质的话语开始出现在这一阶段的孩子的语言中。

“为什么?”这个烦死了无数老爸老妈的万能问题的出现频率也开始增多。这都意味着,组织语言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由于对主体和客体的心理区分已经形成,自然而然就对语法产生了近乎直觉的理解,讲出来的句子,终于能够称之为句子了。

3、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

区别了你我他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技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观察世界:“爸爸很困了实在不能再陪你玩了”;“妈妈找了半天没找到你,你知道妈妈有多着急吗”;“你不能欺负别的小朋友,你看,你都把人家打哭了”。

3~5岁的孩子,只有学会了站在别的角度看世界,才能真正领会上面这些苦口婆心的话。这恰恰就是社交功能与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过家家的时候,就是最典型的角色扮演,即站在另一个角度展现角色与约束行为。

上个月,在医院碰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要抽血,他的爷爷奶奶死死地把孩子摁在护士面前,孩子一个劲儿地因为恐惧而哭闹——也许是因为急中生智,他扯开嗓子带着哭腔在抽血大厅里大喊了一句:“我还是个孩子!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人们哄堂大笑,我跟我老婆也不禁笑出了声。

我跟我老婆说,这孩子聪明,小小年纪,已经知道了可以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了。


4、自控力

我们终于聊到了自控,这个能力3岁以下的孩子就不要多奢望了,基本上绝大多数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表现的——但是一过了3岁,这个能力在人群中会出现了像身高一般的极为分散的增长。

有的人自控能力在短短两年内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层次,有的人却长进平平。不同的孩子们选择的自控策略不同,有的会刻意转移注意力,有的会到房间的其他角落高声唱歌,有的会进入自言自语的状态自己给自己打气。

自控,归根结底还是对情绪的把握和对逻辑的觉知,它只是一个对孩子而言具体的困难情景,面对这种情景,自控的表现好坏,的确算得上是对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多个方面的一种综合考量。

5、安全和自救意识

这也是幼儿阶段孩子应该具备的第一能力。知道必用的急救电话、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具备一定的防拐意识才能保证基本的生命安全。 不要觉得孩子太小难以掌握这些能力,跟着幼儿老师一起耐心教导孩子吧。正确的求生和安全意识在危及时刻可是救命稻草哦。

第3个回答  2021-08-17
在幼儿园的,其实孩子最应该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就是要学他的思维,创造能力,那学他的自己动作的能力,总之来说的话,就是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1、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学习自己吃饭,吃多吃少由孩子自己决定,尊重他的胃口的感觉,避免将来胃口撑大了,青春期陷入减肥的苦海;
睡眠和运动,比吃多吃少更重要,运动量上来了,自然吃饭更香;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起床后叠好自己的小被子。
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废物感,孩子很期待解锁新技能,获得成就感。
自信心从哪里来,就是从“努力后能做到”的过程中来的,当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成功的喜悦远胜过一切。
你剥夺他学习生活自理的过程,将来他上学的时候遇到困难没有信心的时候,你不要训他,“怎么一点信心也没有”。
没有是正常的,因为你没有给他机会早期练习。
2、学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孩子来到幼儿园,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孩子,还有几个老师。
别太介意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别随便给别人家的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
孩子在冲突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觉察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是什么样的,我和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是最好的。
拒绝冲突,也是在拒绝成长。
第4个回答  2021-08-17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最应该学到1、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学习自己吃饭,吃多吃少由孩子自己决定,尊重他的胃口的感觉,避免将来胃口撑大了,青春期陷入减肥的苦海;

睡眠和运动,比吃多吃少更重要,运动量上来了,自然吃饭更香;

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起床后叠好自己的小被子。

2、学习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孩子来到幼儿园,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孩子,还有几个老师。

别太介意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别随便给别人家的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

孩子在冲突的过程中,可以逐步觉察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是什么样的,我和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是最好的。

3、运动锻炼核心肌肉的发展

别太早的把孩子成天关在室内读书写字,让他们多奔跑、多运动。

核心肌肉发展不好,成年后的肢体无法挺拔优美,整个人也缺乏力量感。

太早的握笔写字,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反而会导致孩子出现手钳握笔姿势不良。而握笔姿势不良会直接导致孩子学习困难。
第5个回答  2021-08-17
首先,要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
进入幼儿园,孩子必须与家人分离,独自在学校生活。这时,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他要能够照顾好自己——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穿衣穿鞋袜、自己上厕所、自己睡觉、感冒了自己擦鼻涕等等。
这些能力,有一些必须在入园前养成,以便他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有一些,则因为身体条件和心智情况的限制,需要在入园后慢慢培养,如:自己擦屁股通常要等到中班以后,手臂长度长到足以够到肛门才行;自己擦鼻涕、喝水则学要孩子能够倾听自己的身体需求,判断何时有需要才能做到。
其次,要学习和别人相处的技巧:
幼儿园时期,孩子的生活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出家庭,进入集体,开启全天候与人交往的模式。这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孩子需要学习如何和别人友好相处,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为今后的生活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这个学习包括以下个基本点:
1、观察环境和他人,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相处方式
2、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进行有效地沟通
3、有效地应对矛盾冲突
再次,要培养规则意识(尤其是集体的规则意识):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不可避免地要走进集体。是否有规则意识、能否自觉地遵守和维护集体的规则,决定了孩子能否适应集体,在集体中与人和谐地相处。
规则意识也是契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孩子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要进行阅读、艺术和科学的早期启蒙,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3-6岁是孩子一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最佳的启蒙时期,科学合理的启蒙,可以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时期需要进行的启蒙主要是三大类:阅读、艺术和科学。而不管哪一类,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精力,依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