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说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5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选择的课例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下面我就怎样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程序、课后作业、教学评价以及板书设计7方面做相关说明。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的是一片茂密的森林,3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啄木鸟、黄鹂、喜鹊在捉虫子的情形。图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3组信息,即: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12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38只虫子。教材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和讨论,领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运用知识的迁移,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解决”。这个知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一年级下册以及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
中都有所涉及。但又有所不同。相信经过老师的巧妙引导,是可以转化为宝贵的数学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
2、学情分析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在本单元的前两个信息窗里,孩子们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以及被减数中间有0和被减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减法。但计算的基础不够牢固,算错得数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将计算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每节数学课中。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们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引导孩子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新好奇,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我们想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交流活动,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好课要取得成功,课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本节课,我们做了以下准备:教师精心制作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呢?用卡纸做成长短不同、颜色不同的纸条,圆形纸片以及数字卡片,分别放在两个信封中。这些准备,将会在即将开始的课堂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计算练习,夯实基础。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而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质量,我准备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和老师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我准备和孩子们同时计算,要求孩子们在我做完后1分钟之内就能做完。意图通过老师的身体力行、专注和认真计算的态度,来潜意识地感染和影响孩子们,使全班同学都能做得又快又对。
2、知识链接,迁移运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这个环节,我想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帮助孩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呈现方式上,我想改变一下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三角、圆圈、小花、小叶的情景,换一种新鲜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介绍三位森林小卫士给大家认识。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鸟儿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寻找数学信息。而我将适时捕捉最重要的两条信息“喜鹊比黄鹂多3只,啄木鸟比黄鹂少1只,”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喜鹊有几只?啄木鸟有几只?”并轻松地解决问题,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新知识,探索释疑
我以这样一句话:“接下来,我们就走进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三位森林小卫士的的劳动成果,评一评谁是捉虫小能手好不好?”很自然地引入信息窗3的学习中。在孩子们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之后,我想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借助学具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同桌交流、集体交流,丰富他们的数学语言,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表达、提问和倾听的能力。
最后,我再以色彩明快、直观形象的纸条图用电脑来演示,(大屏幕)直观形象的演示将会让孩子们的思路更加明晰,从而领悟出解决这一类应用题的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