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辩论会 高分求教!!!

请大家给我提供一些“法律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辩论会”的资料,要反方的(也就是说“法律对小学生不重要,可以大一点再学法律”的资料)谢谢!
我要的是具体的资料,最好有具体的事例道理!小妹在此谢谢了哦!

一、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为犯罪,那么小学生就会利用年龄优势而犯罪,14周岁到16周岁只对8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那小学生就会选择性犯罪。又如,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许多成年人都误解了这条规定而实施了故意杀人、伤害的行为,更何况小学生,肯定会因为一点冲突而作为正当防卫的理由杀人或伤害。

二、保险法规定,对于2年内投人身保险的人自杀的,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未成年人除外。小学生可能投保后为了保险金或者受人教唆而自杀。

三、民法中,无行为能力人的许多民事行为,如合同行为无效;限制性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小学生的民事行为,基本上都是无效的。如果学生们以为自己的行为无效而随心所欲的去从事民事活动,比如标的额较大的买卖行为、债权债务行为,如果因此要监护人去一一确认无效,就会导致社会成本增大和交易反复无常。

四、法律是一个非常严谨逻辑的课程,小学生应当多从感性上出发开展学业,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法律的条条框框会限制学生的这些能力,同时法律学不好不如不学,一知半解的法盲比完全不懂法的法盲的社会危害要大的多。

就说到这里吧。结合楼上的说法,你的答辩算是比较完整了,当然我认为小学生还是要学习法律,如交通规则、治安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多学总有益。论题对你们不利,你们如果过多的追究于法律带给小学生的坏处,那肯定要输。毕竟法律的出发点是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3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可以从小学生的知识面谈这个话题。
一是知识面接受的程度;
二是知识面掌握的程度;
三是知识面积累的程度;
四是知识面运用的程度。

法律对小学生不重要,可以大一点再学法律:
1、小学生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都是处在监护人的看护下,学了法律也没有用武之地,没必要学;
2、这些年国家一直呼吁给小学生减负,实际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却越来越重,再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从制度层面看并不合适,会造成小学生不堪重负;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普遍发育未成熟,而法律条文十分繁琐,非专业人士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学习困难,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负责任的提法;
4、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看,对少年的学习要求很低,主要还是进行道德教育,适当的文化教育,给予少年大量的玩乐时间,以促进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5、从社会伦理来看,小学生是受保护对象,成年人应该全方位地提供保护和健康、自由发展的环境,只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教育即可;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是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转移到小学生稚嫩的肩膀上,是对孩子们不负责任,是对民族的未来犯罪!

参考资料:祝你好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0
法律对小学生不重要,可以大一点再学法律:
1、小学生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都是处在监护人的看护下,学了法律也没有用武之地,没必要学;
2、这些年国家一直呼吁给小学生减负,实际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却越来越重,再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从制度层面看并不合适,会造成小学生不堪重负;
3、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普遍发育未成熟,而法律条文十分繁琐,非专业人士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学习困难,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负责任的提法;
4、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看,对少年的学习要求很低,主要还是进行道德教育,适当的文化教育,给予少年大量的玩乐时间,以促进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5、从社会伦理来看,小学生是受保护对象,成年人应该全方位地提供保护和健康、自由发展的环境,只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教育即可;要求小学生学习法律,是将政府与社会的责任转移到小学生稚嫩的肩膀上,是对孩子们不负责任,是对民族的未来犯罪!
第3个回答  2009-12-10
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万物,无不与一个利字相关,东汉著名评论家许劭说过,敌者,予之可制也。 友者,予之可久也。 亲者,予之可安也。可见各种各样的人交织成的人际关系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利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是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的争夺推到了极致,古往今来多少家庭毁于利益的争夺啊,我记得当时看到过一篇文章,也许最能诠释你的正方观点,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也就是著名的商人陶朱公救子的故事:

他次子杀了人,囚禁在楚国,于是他让小儿子去营救次子,但他的长子认为自己作为长子有责任管理家事,这样一件大事不派他去却派他弟弟去做便觉得十分委屈,以自杀相威胁,范蠡没办法,只得让他去了,写了一封书信再载以重金,让他去找楚国的好友庄生,并嘱咐他把信和重金交给庄生就可以了,其他一切事情由庄生去办理,不要和他发生争执。长子找到庄生,庄生很重视,以星象对楚国不利应该实施仁义道德为由,劝楚王大赦天下,楚王听从了庄生的建议,将要大赦天下,范蠡长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以为弟弟将赦免无罪,舍不得送给庄生的重金,便去庄生家将其取回,庄生本廉直之人,无意获取重金,打算事成之后将其归还给范蠡,但范蠡长子却在此时取回重金,这一行为伤害了庄生,庄生便让楚王先杀了范蠡次子再大赦天下。范蠡长子最后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中,母亲和乡邻们都十分悲痛,只有朱公笑了,他早已料到此事的结果,长子年幼受过各种苦难,知道为生的艰辛,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敢轻易花钱。而小儿子一生下来家里已经十分富有,不知道钱财从哪里来,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长子不能弃财,所以最终害了自己的弟弟,这一切都合乎事理。
道理道理,呵呵,所谓的道理没有常规,道可道,非常道,能把事情理顺,把事情做好的就是道理,试想一下王莽篡汉如果他能把天下治理好了,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绝不会是乱臣贼子了,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博大精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利益在道德间,道德又在利益中,谁能说的清呢,这样的辩题除了能让你的思想从学校到社会有一个过渡的认识以外,毫无意义!!!!多读书,多学前人文化才是硬道理,加油,祝你好运
第4个回答  2009-12-10
可以从小学生的知识面谈这个话题。
一是知识面接受的程度;
二是知识面掌握的程度;
三是知识面积累的程度;
四是知识面运用的程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