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鸭式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中国的大部分教育都是填鸭式教育,将知识点如同填鸭一般灌进学生的大脑,学生并不理解,这是很盲目、低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只知道概念、理论,却不知道从何而来、为谁而用,这是知识的传输,而非教育的传播。就像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是被传输进数据之后再进行机器学习,这是机器的思考方式,但现代教育却试图把每个学生变成机器。例如中国的课本教材,大多是定义、概念在前,举例、运用在后,但难道这些概念理论不是前人先经过实验或者实践总结的来的吗,这种探索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中却丢失了。没有人可以先总结出规律,再进行研究,如果有,那就不是教育而是神学。客观的说,中国的课本教材内容很全面、丰富,很多概念也是用简洁的语句来解释的,但只有在学有小成的角度看来才是这样的吧,在初学者的角度,用十分精炼的语句概括一个泛而冗杂的概念,徒劳无益。中国的课本属于课外读物,适合学习者进行查漏补缺,但作为一门教材,还美中不足。可为什么中国会一直采用这种被人诟病的教育方式?
这于中国本身有关,中国身为14亿人口大国,人口高度密集,学生数量庞大。在教育成本上考虑,教授一门课程学时有限,教师资源有限,于是中国以大群体为单位进行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班教育,一个班级50甚至70个人,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忽视个体意识,以群体为中心,选择最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方法,保证成本的同时,这个方法需要能够同时提高一群学生的水平,这便是“填鸭式教育”,一个最高效、最具有普适性、成本最小、平均收效最高的存在。
中国选拔人才时筛选型而非选拔型,是从一大堆学生里面选出中等水平的一批,而非从一小批学生中选出个别优秀的几个。但这会抹灭个体意识,一个具有某种天赋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下,天赋会逐渐黯淡,直至消失,泯然众人。高考就像加工罐头,众多学生排好队,各各争先恐后的往前挤,被灌满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之后,又被送往不同等级的工厂(学校)进行再加工,不用说仍是填充式加工,最后被输送到社会。这是被人们所称赞的“人才”,相比之下,是人才的标准自行变低,还是不得已而变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