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欲擒故纵

如题所述


如何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汉语成语,意思是故意先放开敌人,使敌人放松戒备,充分暴露后,再把敌人捉住。欲擒故纵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其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欲擒故纵具体应该怎么做?
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纵:放开。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其实,你用这招之前,你必须先确定对方是一定喜欢你的。
要是你不能确定对方是喜欢你的话,我建议你先别用这招,可能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你给一个人吃了一颗糖,好甜。他很想念那糖糖的滋味。但是,这时候你不给他吃糖了,反而给他吃苦的东西,让他难受~。
这时候,他一定会觉得你当初给他吃的那颗糖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糖
怎么欲擒故纵?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办好事,必须学会欲擒故纵,收发自如。
欲擒故纵就是收放结合,或者采取钓鱼的战术,钓到自己想要钓的大鱼。
诸葛亮就是一个欲擒故纵的钓鱼高手,他的目的性很强,因此,总是能钓到自己想要钓的东西。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解决蜀国后顾之忧,决心收伏云南昆明一带的蛮族反叛军。
诸葛亮由宜宾渡过长江,战胜商定后,挥师渡过泸水,追击孟获的军队。获知诸葛亮主力部队已进入泸水南岸,孟获立刻率军南撤。诸葛亮军队顺利地在滇池附近,和马忠与李恢的东、中路军团会师。向南撤退的孟获军,遭到李恢军反击,只好再掉过头来面对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双方大军展开决战,孟获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在第一次决战中,兵败被生擒。
而此时的诸葛亮却认为“军事”虽胜利,但“政治”却不见得已取得优势,赢了力,不见得赢了心。他想起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决定赢得更深、更远,以彻底解决“南人叛乱”问题的根本。因此,第一次生擒孟获后,为了让孟获心悦诚服,诸葛亮决定无条件释放他。
诸葛亮布列营阵,引着孟获参观,然后问他:“你认为我军队的阵容如何?”孟获答道:“原先不知道你们军队的虚实,所以才会被打败。今日看到了,也不过如此而已,相信让我回去整兵再来,要打败你们不难。”
“既然这样,就把他给释放了吧!”诸葛亮若无其事地笑着说,孟获和蜀汉诸将领都吓了一跳,大惑不解。
其实,依诸葛亮的军力,要击败缺乏组织的孟获并不难,困难的是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从泸水以南的地区,约在现今北纬27度一带,接近热带山区,充满瘴烟之气,一般汉人在此非常容易中毒,加上地理环境不熟,在这个地方打仗,是相当辛苦而危险的。尤其诸葛亮在三月中旬才渡过泸水,天气已接近夏天,不但远征军队可能大量水土不服,造成作战力丧失,且受到瘴烟之气毒害者,应该不在少数。南征军团所面临的威胁,诸葛亮心中知之甚详,但他似乎为了更高的目标,有意去忍受这份代价。
据说在很短的期间内,数度生擒孟获,却依约将他放了。直到第七次,诸葛亮又下令释放孟获,以让他卷土重来。但孟获当场跪下,表示道:“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他会按捺住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放,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求人办事也是一样,如果追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日回绝你的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方法总比问题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