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8-14
以本人为例,从初中到高中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但是物理却一直非常好。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个人猜测是思维习惯的问题,我习惯或者擅长物理的那种思维方式,而对数学却完全摸不着头脑,常常纠结于公式定理的来历,比如通分,我一直想知道谁定义了通分非要那么做,为什么要那么通分,在我看来数学的那套逻辑我完全无法理解,我甚至觉得有些“荒谬”…希望各位大神一起探讨一下。
【张英锋】
你的直觉是对的,数学不好的确是思维习惯不好造成的,唯一不足的是误用了智商这个词,其实用“思考能力的高低”可能更好些。
在智商这个词上,经常有人会把因果颠倒
常常看到有人评价别人能力差是因为他的智商低,这完全拧巴了。
瞎子摸象的寓言我们都学过,其实智商就是摸象的瞎子之一,不过摸得是“人类思考能力”这只大象。要知道人类思考的原理远比大象的外形复杂的多!
智商只是一个局部测量量,测智商就像测体温,在不同的位置测,结果是不同的。它只能反应局部的、表面的状态,尽管可以作为系统整体性能的参考,却不能说系统整体都是这样的,更不能说这就是系统内部的机理。
还是用体温类比,疾病和体温是因与果的关系,人体受到病菌入侵使免疫系统激活,促使体温上升,才使测体温时的温度偏高,所以体温高不是患病的原因,是症状!
同样,不同人的思维习惯有好有坏,好的思维习惯会提高正确率和反应速度,在测智商时分数会偏高,所以思维习惯好才是根本原因,智商高只是表面的结果。
总之,智商是结果、是症状,而不是思考能力高低的原因,不要颠倒因果。
为什么物理很好,但数学却不理想?
因为你还不具备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比物理要抽象一些,需要进行更多的数学思维训练才能掌握。
物理比数学好学一点,是因为物理是具体的,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有现实中的物理现象来对应,只要你注意观察和实验,就可以理解物理规律。很多人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借助于头脑想象和推演就可以得出结果,不需要用笔来算。
但是数学要难一些,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极为抽象的,在他们眼里,数学是数、是公式、是一大堆难记的定理。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必须依赖于纸笔去演算和推理结果,数学规律也是要靠反复做题的题海战术来熟悉,无法做到凭大脑的想象就能直观的“看到”结果。
题海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教学上人人可做,但缺点是思维效率极低,高昂的学习成本和思维成本,毁掉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以至于很多人怀疑起了自己的智商。
要想提高数学的思维效率,最关键的是用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来降低思考的成本,最终做到不借助纸笔演算就能思考数学问题!
真的能做到不用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吗?
其实数学家都是这样的,接下来我通过数学史上的三个案例来分析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 邪恶的分割线 ###############
好吧,我想做个实验,调查一下有多少人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不厚道的卖个关子吧^_^
只要点赞超过1000,我就揭开这个数学史上的最大秘密。
各位学霸、学渣,感不感兴趣?
稍微剧透一下,第一个案例是江湖人送绰号“数学王子”的高斯大神,另外两个是彭XX和陶XX,数学爱好者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两位大神!
说好了,要点赞,点感谢不算!
要是我写的狗屁不通,再点反对就行了!
如果坐等时无聊,建议先看我的另一篇数学方面的回答,也是目前知乎“数学”话题下最高票的答案,《数学里的 e 为什么叫做自然底数?是不是自然界里什么东西恰好是 e?》
看完后,应该能提高你提前点赞的信心!
第2个回答  2020-08-14
影响因素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
有一种学说认为,父母血缘关系越远,孩子智商越高;混血儿漂亮又聪明就是常被这种学说引用的一个证明。当然,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婚配也能生育聪明的孩子。近亲婚配却是生育痴呆儿的祸根,“同村婚育”等就地取材式婚育观念也是不宜提倡的。
影响因素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专家对30多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期的食谱进行对照,发现吃母乳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
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影响因素三:饮食
因为营养物质是宝宝智力与脑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健脑益智的食物必有好处,同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不容忽视。
饱食:进食时,消化道血管扩张,周身血液集中在胃肠道,以至脑部缺血缺氧。如果宝宝吃的过饱,容易造成脑部长时间缺血,从而不利于大脑的发育。
节食:虽然说吃的太饱会导致大脑早衰,但是并不意味着吃的越少越好,大脑和智力的发育需要全面的营养。蛋白质、核酸、磷脂和卵磷脂的缺乏会使脑细胞数减少,脑体积变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发育差,造成智力发育迟缓,因此宝宝的饮食要保证多样性。
素食:有的人荤食不沾口,导致脂肪摄入减少。占脑细胞成分60%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需经食物补充,特别是鱼类富含的多味不饱和脂肪酸肝二磷刘烯酸,是人脑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它关系到脑细胞的生长与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鱼贝类富含的牛黄酸,对脑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因此,荤素兼顾的饮食是儿童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
第3个回答  2020-08-14

第1个回答
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所造成吗?这个的话是有一定的根据的,确实是因为个人的思维呀,习惯就转换不过来,有的不一样。
第2个回答
巧了,我也这么认为,不过一直找不到一样的人目前这个还没有定论
第3个回答
智商的高低的确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有的人逻辑思维强那么她就智商高有的人逻辑思维差智商就相对于第一些
第4个回答
智商高个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思维习惯仅仅是一个方面。比方说人的经历还有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环境,遗传因素,还有体质因素,还有训练因素等等好多因素。

第4个回答  2020-08-14
不是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先天优势占比较多,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智商高的人受父母的遗传率比较多,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没用,而智商低的人也不能因为先天落后于人,而颓废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不是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先天优势占比较多,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智商高的人受父母的遗传率比较多,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没用,而智商低的人也不能因为先天落后于人,而颓废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不是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先天优势占比较多,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智商高的人受父母的遗传率比较多,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没用,而智商低的人也不能因为先天落后于人,而颓废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不是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先天优势占比较多,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智商高的人受父母的遗传率比较多,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没用,而智商低的人也不能因为先天落后于人,而颓废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不是的,智商高的人可能先天优势占比较多,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智商高的人受父母的遗传率比较多,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也是没用,而智商低的人也不能因为先天落后于人,而颓废自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
第5个回答  2020-08-14
智商的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的不同造成的吗?

刚好说反了,真实情况是智商的高低更多地导致了思维习惯的不同。

心理学家假设人的智商满足正态分布,约68%的人智力在85~115之间,约98%的人在70-130之间。75以下的人会被心理学家考虑有心理迟滞(mental retardation),这一小部分人需要特殊照顾。130以上的人会被考虑为特别优秀,可以特别培养。

再考虑到我们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学,假设一个普通中学有3000人,那这个中学约有34人智商超过130.设一个中学三个年级,每个年级20个班,每班50人。那在不分设重点班与普通版的情况下,每两个班就有1个智商超过130的学生。

不过真实情况比较复杂,虽然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择校,但从小学到初中的各个学校依然有高下之分,高中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学校可以明目张胆的择优录取。另外,智力75以下的人一般不在大多数人可见范围之内,这些小孩一般都是上特殊学校。并且,学习成绩和智商并不完全对等,在死板的学习环境下相关会更低。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智商实际上并不是标准正态分布,不是左右完全对称。85-100的人比100-115要少一些,但极低智商的人又比对称的高智商者要多一些。本文的所有分析都是在忽略人格(俗称性格)以及差异环境(如家庭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实情况更为复杂,本文做了很多简化处理。

以上只是为了说明,你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确能见到智力之间有差距的人。如果老师对学生说:“你们智力其实都差不多,只要努力就好。”那这一般情况是为了安慰学生或激励学生,除非这个学校已经按智商分了班。

接下来要说明,智商上的优势是如何转化为学习成绩上的优势的。

1.基础能力,如机械记忆力,反应的快慢,思考的速度等。这些在年幼时的作用最为明显,当别人需要3秒钟才能算出一道加法题时,你只需要2秒钟,那这种微弱的优势慢慢积累,能让你自己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俗称自信心),从而挑战更有难度的任务。师长也会注意到你和其他孩子的区别,给你更特殊的优待。

2.学习技能,如提前预习、复习,将学习材料关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在年幼时,智商高的孩童和智商较低的孩童的差距,就像两个人都去游泳,都是狗刨,智商高的只是狗刨得更快一些,取得了微弱的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商高的孩童已经知道“(瞎)努力和收获不成正比”,他们会先花时间学会蛙泳或自由泳等更快速的泳姿。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更先进方式的学生在同样的努力程度下能取得更高的收益。

3.兴趣取向和动机。由于智商高的孩子更易取得学习成就,而取得学习成就之后能得到来自师长与同伴的奖励(夸赞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使得这些孩子有更强的动机去学习,继而获得更高的成就,形成良性循环。而其他没有建立正向反馈的孩子则可能将兴趣转向其他领域(体育、电子游戏等),避免与这些孩子正面竞争,去建立自己的其他领域的良性循环。

4.思维习惯,智商高的孩子在以上机制的作用下,拥有了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智力技能,更高的自信心。他们与其他孩子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这就是不同的思维习惯。比如难度为n的问题,智商高的孩子可能会先认为其难度可以接受,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再付诸行动,如果失败还可以调整方式继续进行。而智商较低的孩子可能第一步便认为该问题难度过高,只能接受n-m难度的问题,从而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或者即便这些孩子自己去做,也可能因为不懂解决问题的技巧而采取机械试错的方式,在失败后也容易丧失信心,而作为挫折的失败感给这些孩子带来了负反馈,使他们不愿意再继续面对类似的问题。

理论铺垫已经完成,接下来实际分析一些案例。

如何提高智商?可以试试重新投胎(误)。

如何解释重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依然高低不等?假定重点班的学生智商都在120以上,但有些孩子可能是121,有些可能是151。

如果解释学生偏科?一些学生从某一科目中建立了正反馈循环,从而在该科目中获得自信与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知识积累。而在另一些科目中没有建立这样的正反馈循环,通常智商高的孩子倾向于在所有科目中都建立正向反馈循环,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如何建立正反馈循环?智商对于学习的作用恰如身高对于篮球的作用。如果你缺少智商,就像你缺少身高一样。你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地练习,更频繁地向教练或他人请教并学习技巧性知识,还需要一个不断激励你的团队。在学校里,你需要一些不断鼓励你的老师,在你取得进步后及时给你正反馈,在家里,家长也要起到类似的作用。不过你很难控制同伴,所以最好有选择性的交友。

鸡头还是凤尾,如何选择?很多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选择,我是该在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处于较后的位置,还是该在一个次一些的群体中处于靠前的位置呢?如果你是一个建立了“自我正向反馈机制”的人,那我推荐你选择凤尾。在更优秀的群体中你接受到了更有挑战性和更丰富的刺激,有利于你提升自己,前提是你不会因为成绩的落后而失去信心,从而失去正反馈循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因为常常拿自己和别人作为参照来对比,那鸡头还是比凤尾要好,这样能帮助自己建立一个正反馈循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