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角度谈体验感?

如题所述

心智化姿态为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创造出潜能,主要是因为它让我们从多元视角看待已有的特定体验,提高了先前存在的模式被更新的可能性,提高了习惯性模式被“去除自动化”的可能性。心智化姿态的这种开放性,加上它自我询问的特点,共同帮助安全的成人在AAJ访谈中产生一致性的叙述,而非僵化或混乱的叙述。
心智化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努力去明白我们的体验和对体验的无意识反应,这些反应是以感受、欲望和支撑它们的信念为基础的。这样做的话,心智化姿态就增强了我们识别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好让情感确实发挥其基本功能——也就是说,帮助我们评估对世界的体验,并且根据这种评估指导我们以适应的方式来行动。
譬如,假设一个好朋友最近似乎变得需求颇多和不安全,我们看到后就被一种退缩的冲动所控制。在心智化的姿态下,我们可能开始对自己想要退缩的欲望产生好奇,而不是完全接受自己感受的表面意义,并且受自己的冲动驱使去行动——或许我们会开始察觉,是这个朋友表面上的脆弱很不爽地提醒了自己的脆弱感。这种觉知不仅仅取决于有意反思的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能力内隐地知道体验具有解释的深度。换句话说,体验(例如,被朋友的不安全感推开和想要退缩的感受)有其意义,而意义只有在体验潜在的心理状态的背景中,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例如自己对脆弱的焦虑,因此倾向于夸大他人的脆弱)。
依恋理论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心智化或反思姿态的各种不同方面。Main(1991)强调元认知的能力——对想法进行思考——这是建立在认识表面/实质的区分(即事物可能跟其表面不同)、表征的多样性(对于同一现实,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观点)和表征性改变(一个人对现实的观点可能随着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发生改变)的基础上。像Main一样,Fonagy注重对单一情境保持多元观点的能力,也很强调被他称为的读心(mind reading)(2001)或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1991),主张心智化的精髓是根据潜在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解释他人行为和体验的能力。Jeremy Holmes (1996)综合Main和Fonagy的贡献,强调他称为的叙事(或自传)熊力(narrative or autobiographical competence),即有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自己的心理世界意识化,能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之间进行区分,并能理解思考自身具有表征性的性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可以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一下你平时对某些事情有什么感受之类.
第2个回答  2019-11-08
体验什么的体验感,要先把问题说清楚,对什么的体验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