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当前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增加一些艺术细胞,便糊里糊涂地给孩子报名打着“艺术特色”的牌子的幼儿园,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家长对艺术教育根本弄不明白,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还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如“国画”、“小提琴”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很多家长知道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名,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等,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但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二)幼儿园教育存在的误区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艺术活动的倾向,只是这种自然倾向被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甚至被扼杀。主要表现在:
1、指导思想方面传统落后
(1)技艺训练为中心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2)教师为中心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教师让幼儿观察、模仿、记忆及回答事前教师准备好的问题,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转、不能跳出来,即使是跳出来了,教师又马上拉回去,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的成长在害无益。
(3)知识为中心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全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级的。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又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
2、有失公正、两极分化大
在以往我们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在失公正的地方。特别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老师偏爱那些模仿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教师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得更为详尽。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教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样就造成“好得更好”、“差得更差”,两个极端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教学模式呆板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入园就把孩子置之“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老师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照葫芦画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评,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圆画得圆不圆、线条画得直不直等。最后是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比谁画得像)。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经验极度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幼儿往往也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