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哪位师父把佛教的人生观说个大概。在线等。

如题所述

下面是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说的,如果想看全文,可以查看这里:http://www.shixiu.net/nanshi/

凡诸哲学,皆以探讨宇宙万有之真理为极则。凡诸宗教,皆以可作生死依归相号召。综诸哲学与宗教之言死生者,约有三说:(一)谓死后即灭,与草木同腐,持唯物论者,大抵主此。此在佛法,目为断见。(二)谓死乃形器消灭,精神长存。此复有二说:一则精神长存,存而不论。二则精神随善恶等差别,或升天堂,或入地狱。前者为通常之见,后者为宗教之言,此在佛法,目为常见。(三)谓死后生前,渺不可知,但重现实人生,尽其人生本位之分,或主追求人世幸福,或主顺其自然,故庄子有目生死于一条之说。

独佛教于生死理趣,迥异如上诸说,佛言宇宙万有之本体为一元,以空为体(空非虚空之义),以一切用为用,以一切相为相,心物二者,为其二有之用。人有生命存在,乃本体之一环耳。故常以海水喻其体,以水泡喻生命之存在。生命有变迁,如轮之回转不停(简曰轮回),不见其端。而此轮转变易生命,此死彼生,大体分为六类(六道)。生死之间,归纳则曰三世。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之三时也。言时间则无始无终,言空间则无量无边。生死如轮之旋转于时空之间,生之与死,为生命之一变迁耳。言其整体,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生命变迁,如波分水合。故称生死者,为分段式之变迁也。然当此生命旋转不停于轮回之间,谁为之主宰欤?曰:无主宰,非自然,乃因缘之所生。因缘者,由各种条件与因,彼此如钩锁连环,相排相吸,而互发为矛盾之结合也。生命之存在,以自己心识为“亲因缘”(种子)。以依凭物质形器为“增上缘”(父精母血),聚合而成。以生命之有存在,而继续不断者为“所缘之缘”(所缘缘)。以生生不已为“等遍无间”之缘(等无间缘)。故非自然而有。未见天地间生物之无因而来者,因皆乃自有与依他共同存在,非另有不可知之神,或同人格之命运可自由制造者。若果如此,主宰者何以不能不借各种因素之结合,而独立创出另一生命之存在乎?故佛谓生命存在,为一种“力”之表现,此力者,由心识所成,名曰:“业力”。业者如作用运动之意。凡有作用运动,必起力之存在,其间力有强弱之不同,有时间久暂之区别,有相排(如离心力),有相吸(如向心力)之矛盾。而心理有善恶念力之不同,因此不同之力,发生同类易感之用。故有天堂地狱六道异生之分途。聚其因缘之总和,得其果报之应得。故忠臣孝子,义士仁人,宁舍非理性之生,而趋理性之死。使此另一存在之生命,迁住于胜善之理性境域,此一切圣贤立足之点也。佛法尚了生脱死者,使能外其形器,超脱分段生命之变迁,永返于寂然不动、常寂光明之本性,与本体合一,处于无为之域。如波返于水,力止不流。然此犹为小乘之造诣。大乘者,了知全波是水,全水是波。波水之成坏,虽曰借因缘之所生,而缘生终灭,灭返于空。故曰:既非因缘,又非自然。此乃法尔(天然)之运动。随此运动而轮转无穷者,即众庶之徇生趣也。止此运动之流,而归还寂然,空无一物一法之本体者,二乘之极果。而沉空住寂,非究竟也。何以非究竟?盖本体常有而常空,虽生而无生,有成者如水之波,乃一期之幻质,动态也。空之寂者,如还波之全水,静态也。动、静、空、有,皆为本体法尔天然之用相,如阴阳翕辟之交互往来。当其运动之时,静止之体已在动中,动极则终于静。当其静止之时,动向之用,已在静止之中,静极则必动。本体之于动静,均为体相之二用。

故大乘菩萨道中,旷观生死与涅盘,皆如梦幻之不可住,不可得,不可把握。唯众生痴迷,智慧暗钝,不能了知此理,不能证入此事,乃兴同体之悲、无缘之慈,往来于生死轮转之流,牺牲自我,救度群迷。虽曰住于有生,而实无生,虽曰入灭,而实无灭。故曰:涅盘与生死,如梦幻空花,两不可执,执则终为病态耳。知此病态,见及本体,证入不生不灭。往来自由,去住由我,则非唯理可了,须理事双致,此吾佛之教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2
学佛点滴
——对佛教的理解

⊙什么是佛?
能觉是佛。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一个能够觉知万事万物的心性,这个能觉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吗?你相信自己会有一天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无碍吗?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个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个未来的觉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还是一个未来佛,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你总有一天会觉悟,因为能觉的心是我们本具的,所谓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佛。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这个自性本具的能觉之心来教化自性暂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虽然我们说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常常误会,以为有一个他来教育我,而实际上是把我们自己的觉悟之心显扬出来。佛像、经典、僧众只是起了一个增上缘。就是帮你觉悟向上的一个好缘。
⊙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
释迦佛是我们自性本觉的榜样和老师
虽然自性本觉,佛教本有,但仅仅靠自己独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众生是需要导师和榜样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导师的指引、善知识的指点,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
⊙老师的使命是什么?
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启自性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自己发明了什么真理,然后再灌到我们众生的脑子里来,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智慧和德能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执着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内容是什么?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小说大、说渐说顿、说偏说圆、说有说空,无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佛能给人以祸福吗?
不能,没有学佛的人以为佛能给人以祸福,其实不是的。打个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为依据,法官不能给人以祸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报应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没有谁在主宰。就象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是把宇宙间的祸福之理说尽了。就像现代的医学界也证实了,说慌的人体内会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们不生病吗?
如果我们妄念连连、恶业不断,佛是无能为力的。佛只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避免。我们如果按照佛的话去做,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就象父母随时随处护念儿女,但是不能保证儿女不惹祸,父母只能教育儿女怎么做。佛也如是,可见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说我们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减少,免疫力自然增强。我们可以在缘上下功夫,恶缘断了,恶果自然就不能结了。
⊙在灾难降临的刹那间,有可能感通佛菩萨而避免灾祸吗?
可能。因为心、佛、众生是三位一体的,可以说感通佛菩萨,也可以说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们的觉悟之心被烦恼所复盖,智慧和德能都无法显现,现在临时抱佛脚,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音菩萨”自心的智慧显现了,能力也显现了,所以刹那间便消除了灾祸、你说这是自力还是佛力,实在说自力和佛力是同一个力,自他不二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知众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点烦恼。
⊙修行,以什么为标准?
佛经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自性是否觉悟了?觉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本具的正知正见是否具备了?具备的是否圆满?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是否现显了?现显了多少?我们要用佛经来印证,来对照,来检查。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与佛经吻合。如果不相应,就要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
⊙什么是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佛经、僧众。如果没有住持三宝,如来的家业就不能传承和弘扬了,我们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们自性要觉悟,因为没有一个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后,要你觉悟。而佛像就有这个妙用,我们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样觉悟。如果你拜佛不是为了觉悟,那就不是修行。经典是帮助你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虽说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现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对错、好恶、正邪,所以暂时需要用外面的经典帮你打开自性的法宝。佛经好比是一条渡船,你到了对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僧众是和合僧团,是佛法的承传者、传播者、带动者。我们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染、为法献身。
⊙什么是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归依佛就是归依自性觉;归依法就是归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归依僧就是归依自性的清净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毁,经典可以被烧,僧众可能被驱散,而自性的觉正净恒常无变,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依处——自性三宝。然后我们又不离开住持三宝而进行修行。自性三宝是本体,只要本体在,有体一定会有相。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什么?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得清净心
不学佛的人常常误会,以为念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读了一些佛经,你就会知道,念佛是为了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圆觉经》上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实在说学佛很简单,二个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复杂,劳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就二个字,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
所以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净土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念佛得清净心的原理。当我们有了清净心,其实我们什么都得到了,因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显现了,与如来性相无别。如果自己没有清净心,整天胡思乱想,佛就是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佛对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诫你,待人要有礼貌,千万不要打架。这就是父母对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会平安,你若做不到,这个保佑就落空了。我们常常听到,危难时刻念一句佛号,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心”啊!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来,就有不思议的道德和能力。《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
⊙熟读经典的用处是什么?
熟读经典才能提起观照
佛经是从佛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宝藏,与我们众生的自心是相应的。所以佛经能帮助我们自心觉悟,我们熟读以后,生活中就能提起观照,不致于迷失方向。
⊙怎样从梦中去体会能作梦的心性和所作梦的幻相?
我们有做梦的经验,梦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整个梦境就代表我们的心,心是“能变”,心能变出梦境,梦是“所变”,梦是心所变的,如果在这里硬是要分一个真假的话,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梦中有欢喜和恐惧。比如H20,它能变化出蒸汽、冰块、水,蒸汽能蒸馒头、开火车、冰块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由此看来,我们随着事物的现象可以找到它的本体,而这一个本体又可以变现许许多多的相貌,每一个相貌又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见、摸不着,比如“真空”,“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它能变,妙有不有,因为它生灭无常。我们希望做一个好梦,那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因为清净的本心所现的相,一定是一个好相,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人生如梦,你知道这个梦是从那里变出来的呢?你想一想“能做梦的心”和“所做的梦”,试着找一找它的“能变”和“所变”。
⊙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满虚空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有多大,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会看很远吧,你看到以后,你就会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心力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不能判断,可见凡是眼到之处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遍满虚空法界。佛说的对吗?信解行证,相信是不够的,还要理解;理解以后还要实行,实行以后才能证明。证明以后你才会觉的:佛的经典和你见到的没有两样。
⊙如何知道临终以后的去向?
人临终以后,身体会凉,但是总会有一个地方最后才凉,你只要看这最后微热的地方是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头顶——是圣人;眼部——升为天道众生;心窝——转为人道众生;腹部——下堕为鬼道众生;膝盖——下堕为畜生道众生;脚底——下堕为地狱道众生。但是你要试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则会令他下堕。
⊙佛为什么称二足尊?
福慧圆满二足尊
福和慧两样都好,当你妄心灭尽的时候,就是福慧圆满之时,那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圆满佛果,归无所得。为什么归无所得呢?因为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我们称佛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福和慧都满足了,没有欠缺了。
这是我对佛教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确?希望老师和同修帮我修改一下。
第2个回答  2010-09-12
苦:人生是苦
总结起来有八苦
1.生苦,十月怀胎,一不小心就会呜呼,生时也十分痛苦,寒风吹肌肤,如同刀割,所以都是哭着来。
2.老苦,人老了耳不灵,眼也花等等,苦不堪言。
3.病苦,不用多说。
4.死苦,人死如活龟扒壳,十分痛苦。
5.怨憎会,不喜欢的偏偏遇到。
6.爱别离,喜欢的偏偏分离。
7.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
8.五阴炽盛,是诸苦的集结总称。
五阴,又名五蕴,即色、受、想、行、识。是物质和心理的作用。


“集”是诸苦形成的原因,即贪、嗔、痴这三毒烦恼,三毒造恶业,造恶业招感苦报苦果。贪嗔痴源于无明(无智慧等等)。


万法皆空,了不可得。空不是无。具体比较深邃,此不赘述。

无常
世间人、事、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都有成、住、坏、空。

无我
人们执着于这个假我,佛说无我加以对治。名字不是“我”,那只是代号;肉体不是“我”,那只是一具尸体。如此追究,“我”了不可得。
第3个回答  2010-09-12
人这一生基本都是在颠倒中过的,睡觉的时候是大昏沉,醒的时候总打妄想,都在“迷”中。
而佛教正是要把人从“迷”中唤醒,远离财色食名睡,勤修戒定慧。
第4个回答  2010-09-12
禅宗无道 放眼皆佛
过去 现在 未来
人所在佛的所在 佛所在人的所在
参透人生 参不透人生
明白自我 不明白自我
人有欲 成不了佛
佛无欲 成不了人
非隐匿身迹 非遁世成空
有心者 能视佛之无处不在
第5个回答  2010-09-12
菩缇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应该是无和空吧。我自己理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