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却一直受到“三个中心”影响,即: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开展的工作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传授的知识又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思想牢牢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活动,使得众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及考试内容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高度一致性,以至于到今天演越学越死,只记结论不讲过程的局面。显然,这种现象是与新课改精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辨证关系,成为我们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以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概念问题: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学完成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科素养目标,学科课程研制者建议“一般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学科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教材化”“教材内容课程化”。这样做一 可以一使课程内容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使之具体地显现;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走进教材设定的世界,构建科学的思考与研究能力。所以说,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不同的概念。作为教师,不能再单纯片面地将教材内容理解为教学内容了,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及至增删、更换,也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用心揣摩教材,揣摩学生,揣摩教法,揣摩教学情境的设计等。因此说,教师备课不是简单的教材大搬家,不是印刷体的书写化。唯有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备课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落实,高效课堂目标才能真正得当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