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松辽南部盆地义县火山-沉积旋回向东迁移

如题所述

义县火山旋回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

1.隆起带和沉降带

区内晚中生代早期盆地分布在一系列的沉降带和隆起带之间。其走向主要为 NNE、NE和近SN向,个别有近 EW向。这与区域大断裂体系的走向密切相关。从而使全区成为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

图3-7-1 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火山堑垒构造对称分布示意图

图3-7-2 中国东部油气盆地形成示意图

晚中生代早期,区内有三条主要断裂带:即大兴安岭山前断裂、郯庐-双辽-孙吴断裂和郯庐-依兰-依通断裂,与此大断裂带相应的隆起带,自西向东有:承德-赤峰-大兴安岭东坡带、下辽河-铁法-双辽(包括东、西带)带、铁法-开原-梨树带。

由赤峰-开原,西伦木拉河和凌源-北票等大断裂所控制的近东西向隆起带有旧庙-建平,哲南和铁法隆起。

另外,由分支断裂控制了次一级的隆起,例如在辽西有凌源-叨尔登、凤凰山-瓦房子、松岭-南票和医巫闾山等4 条隆起;在开鲁区有哲中盆地内东明、东苏日吐,哲东和三刀吐-大四家子等4条隆起。

上述隆起带控制了区内主要沉降带和盆地的分布(图3-7-3)。

承德—赤峰—大兴安岭东坡带是大兴安岭-冀北底侵隆起带的东侧部分,除隆起带上有一系列火山盆地外,东侧主要是陆家堡和元宝山断陷盆地。向东,同一底侵所形成的次一级凌源-叨尔登-建平隆起和哲中盆地的东明凸起,控制了西侧的宁城-平泉-凌源盆地、平庄盆地和哲中盆地西部的八仙筒-奈曼旗坳陷,以及东侧的喀左-建昌盆地、哲中盆地的主要坳陷,即芒汉断陷;依次产生的次级隆起还有凤凰山-瓦房子隆起、松岭-南票隆起和哲中盆地的东苏日吐凸起,此隆起控制了东侧的阜新-义县断陷和龙湾筒凹陷。

图3-7-3 辽西—松辽南部区晚中生代早期主要隆起带、沉降带和盆地的分布

最东侧的黑山(医巫闾山)-通辽隆起带,其所形成的盆地 一方面与内蒙地轴及山海关隆起一样具有小型团块状火山裂陷盆地的特点,另一方面形成线形断陷盆地,如黑山-北镇盆地、钱家店和宝格吐-呼勒斯诺尔盆地等。

下辽河-铁法-双辽(包括东、西带)带是另一相对独立的隆起带,西侧有张强-巴雅斯古楞盆地、安乐-西达拉盆地、扎兰营子-苏根艾拉盆地等;东侧有大洼-昌图盆地等。

铁法-开原-梨树带是前一隆起带的分支,基本沿依兰-依通断裂分布,控制了松辽东南缘的盆地,如金沟子、双庙和梨树等盆地。

2.盆地火山岩层位的迁移

义县火山旋回的构造迁移现象是明显的,总体表现为火山活动带由西向东(南东)的迁移。

辽西西部及大兴安岭南部晚侏罗世张家口组火山岩发育,辽西西部不发育;义县组火山岩发育于全区,在沈北和松辽盆地东南部九佛堂组底部出现火山岩,义县组火山岩层位抬高;张老公屯组火山岩主要发育于辽西东部及松辽盆地东南部,同时广布于东北东部。

义县火山旋回在每一个盆地地层不仅向南东倾斜,而且从第一至第三亚旋回其喷发产物相应地亦从西向东排列。例如,在北票地区主要是第一亚旋回,向东在义县地区第一至第四亚旋回从盆地西缘依次向南东方向排开。在建昌盆地第一至第二亚旋回也是从西缘向南东方向排列。在凌源-平泉盆地第一至第三亚旋回同样自西向南东东方向展开。上述情况说明,火山活动并不是如中心式火山在原地喷发,而是自西向南东,中心喷发带是迁移的。

义县火山旋回各亚旋回的喷发强度也不一样,同样存在自西向南东方向的迁移现象。

第一亚旋回,在平泉地区最为发育,下火山岩系(包括沉积层)可达3000 m以上,其中火山岩厚达2000 m;向东在建昌盆地,第一亚旋回厚度为2000 m,但沉积层可达1000 m;再向东在义县—北票地区第一亚旋回仅有几百米(500~700 m)。

第二亚旋回主要是火山岩系,一般很少有沉积层,在凌源、建昌地区最发育,如在凌源地区厚度为760~2000 m,建昌地区1000~2000 m,而在义县地区最大厚度为1300 m,向北在大凌河边仅有几百米,喷发中心已迁移至建昌盆地。

第三亚旋回在凌源地区(厚度为170~500 m,其中火山岩系有200 m)和义县地区(450 m,其中火山岩系为250 m)虽然厚度相似,但第四亚旋回仅在义县地区发育,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黄花山角砾岩),厚550 m,其中火山岩系有200 m;说明义县火山旋回晚期(包括结束期)在义县地区最为发育。

3.盆地沉积层位的迁移

与火山岩层位迁移相类似,沉积层位亦向东迁移。

辽西西部九佛堂组发育,而东部相对较不发育,沙海组、阜新含煤组和孙家湾组主要发育于东部及最西侧。相应地,湖相生油层位依次排列为元宝山、平庄盆地是沙海组,喀左-兼昌盆地群是九佛堂组,阜新-义县盆地是九佛堂组和沙海组,铁法盆地在沙海组。

同样在松辽南部区,湖相生油层位依次排列为陆家堡和哲中盆地是九佛堂组,向东在钱家店盆地是九佛堂组和沙海组,张强盆地和大洼盆地是沙海组。

上述构造迁移见表3-7-1。

表3-7-1 辽西火山岩、沉积层和生油层位向东迁移示意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