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地区义县火山旋回

如题所述

建昌盆地义县组火山岩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西部。义县火山旋回有其特殊性,以火山喷发初始期和主期为主,晚期极不发育,其中,初始期喷发沉积相中沉积层可达1000 m以上,在冀北—辽西地区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旋回以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为主,与义县—北票地区有很大区别。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构造背景,是这种构造背景下中酸性火山岩区火山旋回的一种特点。义县火山旋回总厚2891.05~3947.67 m。

第Ⅰ亚旋回(初始期)

1)该亚旋回以沉积岩系为主,火山旋回由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组成。总厚可达1927 m。在魏家岭和谷家岭剖面总厚1078.97~1893.43 m。与义县地区初始期沉积喷发相不同,而是喷发沉积相。经历了3次喷发—沉积旋回,其中有8次喷发—沉积小旋回。主沉积层分别厚500~760 m、94~700 m、400~460 m,小沉积层一般厚7~60 m。

2)底部有喷溢相橄榄玄武岩、玄武质角砾熔岩、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总厚73.9 m),最显著的特点是玄武岩的存在,从而和义县—北票地区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主要岩石类型简述如下:

碱性橄榄玄武岩:岩石呈黑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由10%左右的橄榄石和10%左右的斜长石组成。橄榄石自形粒状,粒径0.2~0.8 mm,已全为蛇纹石、包林皂石、碳酸盐所交代呈其假象出现,并析出铁质;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粒径0.4~2 mm。基质呈间粒结构,由45%左右的半自形板条状斜长石、5%左右的辉石、20%左右的棕色角闪石及10%左右的粒状磁铁矿构成。

粗面玄武岩:灰黑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辉石构成,约占15%。基质呈半自形粒状结构,由30%左右的斜长石、35%左右的碱性长石及10%左右的辉石构成。

沉火山角砾岩:岩石呈灰褐色,沉火山角砾结构,层状构造,角砾成分以粗面岩岩屑为主,含量40%;凝灰级火山碎屑约占30%;陆源长石和石英碎屑粒径0.1~0.4 mm,含量20%左右;铁质碎屑约占10%。

3)中部和顶部的酸性火山岩主要有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和流纹质沉火山角砾岩,分别厚5 m、7 m和2 m左右。其主要火山岩岩石类型特征如下:

流纹岩:岩石呈灰色、紫灰色,流纹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石英为他形粒状,粒径0.4~2 mm,含量10%左右,钾长石粒径0.4~1 mm,约占5%。基质呈霏细结构,主要由微晶钾长石(约占75%)和微细粒状石英(约占10%)构成,含少量铁质微粒。

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岩石呈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呈次棱角—棱角状,大小不等,30~50 mm,占40%~50%。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岩屑,胶结物为凝灰质细碎屑。

第Ⅱ亚旋回(主期)

本亚旋回广泛分布于建昌盆地中,以极为发育的粗面—流纹质中酸性火山熔岩为特征,总厚度达963.83 m。岩石类型主要是粗面岩和流纹岩。值得指出的是本亚旋回中偏碱的中酸性火山岩极为发育,与义县地区义县旋回主期差异较大,表明建昌盆地火山作用有其特殊性。本亚旋回主要火山岩岩石类型简述如下:

石英粗面岩:岩石呈紫灰色、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由碱性长石和少量石英组成,约占15%。基质粗面结构,主要由呈自形柱状、半定向排列之碱性长石构成(约占70%);次之粘土矿物(约占10%)以及少量粒状磁铁矿(约占5%)。

安粗岩:岩石呈紫灰、灰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约占20%,主要由碱性长石和角闪石构成。基质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和磁铁矿组成。

流纹质角砾熔岩:岩石呈灰紫色、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流纹质,呈棱角状,大小3~20 mm,含量为25%~30%。角砾为流纹质熔岩胶结。岩石多呈夹层产出。

粗面质火山角砾岩:岩石呈灰色、紫灰色,角砾结构,层状构造。角砾以粗面岩岩屑为主,大小不等,一般为20~50 mm,含量约占60%。胶结物凝灰质。

流纹岩及流纹质火山角砾岩:较发育,其岩性特征基本同Ⅱ亚旋回所述。

另外在本亚旋回中见有流纹斑岩及安山玢岩潜火山体侵入。

综上所述,建昌盆地中义县火山旋回火山岩在TAS图上比较分散,在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岩及流纹岩区中均有分布,但较多的出现在后两类中,表明火山岩系列属高钾橄榄安粗岩—钙碱性系列。

第Ⅲ亚旋回(晚期)

以九佛堂底部以下的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凝灰质沉积所代表。

建昌盆地义县火山旋回对比见图3-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