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改好一篇作文

如题所述

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会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一、先把两种修改分清楚 有人说:“我们修改了,老师干什么?”这是对两种修改缺乏了解。 一篇作文,自己写完结尾段,接下去认真修改一番,这是一回事。交卷后,老师从《大纲》出发,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批阅和修改,那又是一回事。后者,老师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这里我们不讨论;前者,学生写完怎样进行修改,是属于“怎么学”的范畴,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正题。 两次修改,不仅学生作文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也不例外。就说我吧,给《作文报》写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 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 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
B. 早点铺前人真多。
C. 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下)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 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 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 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 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
B. “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 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 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 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6
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有些同学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方面重视不够,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会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一、先把两种修改分清楚 有人说:“我们修改了,老师干什么?”这是对两种修改缺乏了解。 一篇作文,自己写完结尾段,接下去认真修改一番,这是一回事。交卷后,老师从《大纲》出发,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批阅和修改,那又是一回事。后者,老师怎样批改学生的作文,是属于“怎么教”的范畴,这里我们不讨论;前者,学生写完怎样进行修改,是属于“怎么学”的范畴,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正题。 两次修改,不仅学生作文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也不例外。就说我吧,给《作文报》写一篇文章,给出版社写一部书稿,写完了,立即寄出去吗?可不敢那样做!一定要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一番。古人写诗的要求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的锤炼,不知修改多少遍。我们作文,更得认真把住“修改关”才是。稿子寄出去,编辑人员还得再一次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
二、修改,是一次作文的最后环节 一次作文的完成,往往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审题,领会好命题的要求。二是选材与确定中心,决定这次作文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三是列提纲,把要写的内容理清脉络。四是写,一气呵成。五是修改,自己满意了再交卷。 有的同学不明白这个理,写完最后一段,立即交卷。那不是自己砍掉一个环节吗?凡是这样做的,我敢说,不会得到太好成绩。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写完了,总是在那里反复推敲,一改再改,从不急于交卷。他们深知,作文可不是赛跑。
三、“修改”的想法,贯串作文全过程 修改,从作文一开始,脑子里就得有这一条。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修改”的具体步骤,从审题到完稿,有三步必须抓住: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A. 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
B. 早点铺前人真多。
C. 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 怎样修改自己的作文(下)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 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 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 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A. 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
B. “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 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 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 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第2个回答  2010-09-11
说实话,这篇文章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文章最重要的东西是真情意,而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可以帮你修改些,但难免矫揉造作,个中味道你自己体会吧。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