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宋之后所有的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如题所述

细数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都城时,我们会发现虽然中国古代史有上数千年的长度。这些政权的建都之地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南京、北京等。其中,在北宋以前,河南算是候选都城的大热门,东汉、西晋、武则天的武周以及北宋都定都这里,算得上一个网红打卡地了。


可以说,在宋朝以前,河南与陕西是大一统王朝建都的两个首要考虑地区,两者难分高低。但宋朝以后,虽然两个地区都没有再作为后面朝代的首都,但相比于陕西,河南还要更惨一点。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认真考虑过迁都西安,甚至还派太子朱标前去考察,但河南却在宋朝以后真正退出了作为国家都城的历史舞台,再也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地形上来看,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其地势以平原为主,兼有比较低矮的丘陵,缺乏险峻的关隘作为屏障。如果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在平原建城,周边没有山地阻挡,那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是比较有利的条件,还能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从而促进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但对于古代封建王朝的首都来说,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虽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全部,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首都的安全性。如果我们将河南与陕西以及后来的北京相比就会发现,相较于拥有函谷关、潼关、华山、崤山等天险在东边作为屏障的陕西,以及拥有燕山山脉、万里长城等天险在北边作为屏障的北京,河南可以说无险可守,首都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尤其是北宋时期,宋朝都城多次受到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的威胁,最后引发了靖康之耻。这使得后来的王朝多少对此有所顾虑。



第二点就是多年的的开发与发展,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河南所在的中下游地区黄河已经成为“地上悬河”,面临着黄河决堤和改道的自然威胁。作为名字的开头就带有“河”字的河南,其命运在其诞生之时便与黄河息息相关。河南能够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早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离不开黄河的哺育。

但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人民对于耕地和粮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可避免会砍伐河流附近的森林,烧掉河流沿岸的草地,从而得到耕地。而这些改造自然的行为,在上千年无节制地持续之下,导致黄河的水文条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黄河的泥沙含量随着上游的水土流失而不断增加,导致下游的泥沙淤积越发严重,最终使得黄河成了后来著名的“地上悬河”。这使得周边的区域都会受到来自黄河可能的溃堤的威胁,所以这也是后来的王朝不再选择在河南建都的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4
因为河南的地势比较平坦,不容易防守,所以以后的朝代不在河南建都。
第2个回答  2021-01-24
因为在南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所有的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
第3个回答  2021-01-24
因为河南地势平坦,没有天险,毫无地理优势,不容易防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