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本名王守仁。这位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儒家心学集大成者,一生坚持倡导的知行合一理论,始终认为人若修身必先修心,心中澄澈则万事皆平。他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他创立的心学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王阳明的心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告诉人们处世应有的态度与价值观。即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即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阳明心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教会人们修心之道,只有心中明亮,前途才能明亮。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其中心即理是基础: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致良知是主干: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而知行合一则是阳明心学的实践方法, “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阳明心学是真正的修心之学。
王阳明自小便渴望成为如孔孟一般的圣人。在他读书之时,听闻老师将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当即予以否定,他认为成为圣贤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阳明心学正是在他如此的追求之下建立并逐渐完善起来的。因而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便是如何成为圣贤。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王阳明的世界,踏上心灵的净化之旅。
王阳明一生渴望成人成圣。在传统儒学的理论中,既能克制私欲,又能成人之人便是圣人。而在道家的观点中,凡是能够摒弃心中杂念做到心外无我之人,皆可称为圣人。但做古往今来,又能有几人做到。人毕竟是充满欲念的生物,正因王阳明最终做到了,因而才会如此为世人所推崇。
大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阳明领兵入广东龙川剿匪,仅用数月即平定为祸数十年的匪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剿灭匪患之后,王阳明再给弟子的信中如是说道。在王阳明的心中剿灭山中之贼并不难,而破除心中之魔才是真正阻挡人们进步的因素。即相信人心的力量可以战胜外界恶劣的环境。能够看清别人的人可谓聪明,而能够正确看清自己的人,才真叫有大智慧。
王阳明心学起源于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在明代心学发展的过程中,陈献章可谓先驱,他开明代心学之始,湛若水则在陈献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心学理论。直到王阳明之时,才算是真正集心学之大成。
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合称“孔、孟、朱、王。”孔子创立儒学,孟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到了宋代,朱熹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儒家理学,即强调外力对人的规范作用,主张格物致知。在深入研究了“朱熹理学之后”,王阳明发现理学的观点存在不足。在他看来,理学过于强调了外力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做到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看来,一切事物若未能被人心感受到,便毫无意义。
为了证明解释自己的理论,王阳明曾用花作比:当你看到一朵花时,他是艳丽的,真实存在的;同一朵花,当你没有看它时,它便不复存在,失去了意义。此理论的核心在于,一切的事物,只有人心才具有真正的决定性作用。世界的好坏皆在于人心如何看待,人的心境澄澈,世界也是美好的,人丢失了良知世界也就陷入了黑暗。王阳明的思想远承孟子,早在千年以前,孟子就认为:人生的价值即是找回自己丢失的良心。
古往今来,圣人的任务无非有二:其一拯救天下;其二拯救人心。在王阳明看来,人心即是天下,因此拯救了人心便是拯救了天下。
王阳明心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便是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的价值在于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他强调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人们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正是儒学三纲。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弘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为光明的。因此,明明德的意思即为:发扬好的德行。是阳明心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中想要做到明明德的关键则是去除自己的私欲。王阳明认为,
克服私欲是一个人重要的品格,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个人原本德行优劣。
自古以来,克己奉公历来是贤臣之道。想要成为贤人,克除己欲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品格。克己便是找回自己的本心,抛开一切杂念,将自己内心的良知外化于天地之间,此所谓知行合一。
在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中,知行合一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之行合一即在“一念发动处”就果断抛弃恶的念头积极向善。王阳明认为这,在实践中,恶的念头容易消除,最难以消除的是人心中的恶念。因此,若想要从源头消灭恶行,就需要在思想上树立行善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有一颗仁义礼智之心。
而致良知的理论认为,人生的根本任务即是将自身的良知转化为良行,如此一来,只有理论毫无实践,便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在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之中,致良知的根本任务则是为内圣外王,一个人的良知与生俱来,那么致良知则是讲究修身理念与修身的行为相结合。而心是万物之本,欲规范人行,必须先要教化人的心灵,欲修身必先修其心。
知行合一曾被王阳明一生倡导,然王阳明人到中年却很少再提及了,原因正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已经被他融入到了致良知这一更为凝练的命题之中去了。良知是理论,致是实践,致良知便已经是知行合一了。
总结: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心学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心学成为了一门儒家学派之中不可或缺的学问。他自幼便树立成为圣人的崇高理想,在实践生活中也正是以圣贤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成为世人公认的“完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理论,是一本活的的教科书。他用其一生证实了其理论的合理性,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及他的精神品质,至今仍然值得人们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