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真的有这么聪明吗?

如题所述

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没有像三国演义里的他那么聪明。既然是演义,或多或少会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情绪在书里。为了使情结更吸引人,加了或者剪了一些部分。要想知道诸葛亮真人情况,还请看三国志。诸葛亮确实聪明,是蜀国的谋士,但也有他不足的地方。“六出祁山无寸土,孔明一生枉用兵”这句就是形容他的。

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才能我们要从他参加了的大战来看、
首先 赤壁
这一战是决定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小说中把赤壁首功给了诸葛,认为他接东风最为重要。事实上呢??
事实上东风是借不来的的,现代人都懂,其实那是每年在冬至前后都会准时来的东南信风,周喻知道,黄盖知道,南方人都知道,可怜的曹操不知道,所以他被烧了。所以首共肯定不能给诸葛,应该给周帅哥,人家是孙家的最高军事长官,全权负责赤壁抗曹呀,而孙刘联军的主体是孙家大家都知道,所以事实上周喻是联军的总司令。所以首功该给他。而诸葛了,我们没能看到他发挥了与战争直接有关的作用。我估计他就是刘家派到孙家的负责联络,协同作战的人员。战后的南郡争夺战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小说中说诸葛把我门周帅活活的气死了,还留下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千年之叹。我就不爽了,人家周哥是进军巴署的时候病死在巴丘的,楞是用歪曲历史,贬低周喻的方法来,抬高他诸葛。事实上周喻各方面都非常的优秀的,有兴趣自己找找看你就知道了。

再接着说成都之站
该战奠定了蜀汉的基础,我们不能不说。我们再来看看诸葛的表现。刚开始诸葛没跟刘备走,留下来看家。是庞统跟着走的。为什么对于刘备如此重要的 一战诸葛没去呢???道理很简单军事谋略方面诸葛比不上庞统呗。所以只能留下来看看家,补给点粮草。这个结论对于我们定位诸葛很有帮助。直到庞统挂了,诸葛才跑到刘备身边。而且夺蜀的计策庞统也早指定好了。他来也只能按照庞统的方法办。所以我仍然没能看到诸葛的表现。

汉中争夺占
该战最终决定了蜀汉与曹魏军事主动权,也是非常重要。首先是谁让刘备敢枪曹操的地盘,还砍了人家爱将夏侯渊?是法正。法正在夺成都就表现突出了,只是没庞统枪眼。现在庞统挂了,当然是他表现的时候。(具体情况可以找找法正的资料)刘备正是在法正的帮助下夺了汉中。而再看看诸葛,很遗憾又没能看见,估计他又在成都看家,补给粮草。
为什么诸葛老实看家呢? 那是因为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军师是庞统和法正,只有这两人挂了才能看到诸葛。

夷岭之战
动摇了蜀汉国本的一战,诸葛又再次光容的得到看家的职务。刘备身边再也没聪明的儿童了,(庞统,发正都挂了)。当然小刘被烧瓜了。烧完了以后,诸葛哭了,说了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字孝直)。我们的诸葛在这战唯一的表现就是八镇图。小说中说是诸葛发明的,其实不然,该阵法是皇帝的大将风后发明的。后人对该阵都有改进。而诸葛也是改进了而已。

后面六出歧山

六出祁山才是最能体现诸葛军事能力的战争。遗憾的是诸葛答卷没及格,所以有“六出祁山无寸土,孔明一生枉用兵”其实诸葛同时代的三国志说的很好“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且该战也暴露出诸葛其他的缺点,没能真确的定位每个人才,马黍这可怜的孩子,正是给他背这缺点的黑锅。一个聪明的谋士被放在了主将的位子上,兵之灾呀。而魏严,一位从基层爬起来的将军,本来按照他自己的计略可以改变历史。可惜我们的诸葛书读的太多了
,只知“兵以正立”,不懂“兵以奇胜”。我们优秀的魏严就这样被埋没了。

我们看完了诸葛一生参加的战争,答案明显。军事上整就是个赵括。然而其他方面诸葛还是优秀的,为什么刘备老实拿他看家??当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诸葛等同于萧何。治理国家才是他的强项。当当总理那是优秀的,当司令祸害三军呀。
至于战略方面更是一塌糊涂,他最著名的《隆中对》一看就是死读书的人写的,完全没按照当时的情况而定。《隆中对》中最核心的战略方针是出蜀到,夺秦川,再直入中原。这条路是刘邦的老路。人家刘邦是靠这条路成功了。诸葛也认为他也可以成功,孰不知三国秦川已非秦末秦川了。秦末的秦川沃野千里,粮食丰厚,发达地区。而到了三国,发达地区早到了中原了。秦川也疲敝了。刘邦可以占领秦川,补给粮草,而他只能从蜀中搬。战略的失误不是战术上能轻易挽回的。
人格方面或者对待人才方面诸葛也挺让人失望的,法制太严,使得大批的人才埋没和流失。所以造就了“蜀中无大将”的结果人家刘备在时那是众星托月呀。对比一下,还真够诸葛汗颜的。 不过诸葛很有创新精神也该表扬,木牛流马还不是一般人能发明的,所以他应该是 政治家, 机械工程师。综上,我觉得他的实力应该在所有三国谋士里顶多算个中上等,绝对不是拔尖的那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4
一、真相:
1、据《蜀记》引郭冲五事,诸葛亮认为,刘璋治蜀时,刑法太轻,导致蜀人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其目的在维护君臣之道,维护统治的稳定。《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所谓“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虽说其德刑兼用而民无怨,然终掩盖不了严刑峻法的事实。总之,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基本无暇顾及。有关记载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不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
2、诸葛亮的计谋一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认为他足智多谋,天下无双。然而很少有人去思考一下,其计谋的用意与目的何在?因为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人间往往会多洒下一掬掬悲惨眼泪,国家常常又多了一片片的焦土,除了用人民的血肉给军阀们整合其势力范围,其锦囊妙计又有多少价值?为什么人们要崇拜整天用谋略去算计别人,去互相残杀,去争权夺地,去火烧,去水淹……连他自己都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担心呢?问题就在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伏尸千万,血流成河,同时对环境、文化的破坏,这些诸葛亮心中都是有点清楚的,后人倒似乎一无感觉。
3、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刘备初入蜀时,任命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突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大怒,将加罪戮”。这时,诸葛亮出面为蒋琬求情,他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劝刘备重用蒋琬,使刘备对蒋琬刮目相看。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刘备兵力不足,“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正在犹疑之际,其僚属杨洪进言“无汉中则无蜀”,劝诸葛亮马上发兵。诸葛亮见杨洪见识不凡,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略,诸葛亮便请刘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二、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第2个回答  2016-12-10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事实上诸葛亮才是真正的“腐儒”,完全没有什么实干的精神。“
卧龙凤雏中”,说庞统是凤凰那是绝对的正确的,他献了连环计,可以说顺应大势且影响了当时四分之三的天下,在那之前,他还用一天的时间处理完了堆积了几个月的繁杂公务。
再看诸葛亮,一个小小的军师中郎将,在庞统死前几乎没做过什么大事。什么火烧新野、七星坛借东风、草船借箭都不是他干的,历史上真正记载了的,就只有“舌战群儒”。但这能说明什么?不就是一张嘴吗?周瑜死了柴桑吊孝也是他干的(注意了,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是战死的),庞统都把他拆穿了,他还装逼。
好多人为了托诸葛亮被老罗写歪了,比如大将魏延、江东周瑜,甚至是凤雏庞统,都被写成了小人或坏人。什么“羽扇纶巾”都是苏轼写周瑜的,这条被罗贯中黑了几百年了,你写事换人就算了,连装扮都换人?
还有庞统,很多人都觉得龙比凤凰厉害,所以卧龙比凤雏也厉害,这完全是瞎扯。首先是极度的以貌取人,其次是把诸葛亮抬高。
我看蜀汉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知识分子,才把诸葛亮推上台,可他又做了什么?在那个蜀汉国力最弱,人口最少,经济最差的时候,竟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就是在作死!在自己国力不行的时候应该关起门来好好经济才对!
顺便说说庞统,他可以说的上是一位真正称职的好军师了。别人一直围在刘备耳边说该干嘛该干嘛……之类的,却只有他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计策,而且他的计策赢得的,是意味着刘备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的军事上的成功的,对于蜀国来说,如果没了诸葛亮,可能会更好;但如果没了庞统,可能就没有蜀国了。
真实历史上的庞统不一定是丑男,因为三国志里没有明注庞统长得丑,且有人评论庞统是“荆楚之高俊”,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指他的见解高。但是古人的长相又有谁能说的准呢?
再说了,以长相来判定人格,我认为是对这位千古名臣的最大的侮辱,没有之一!!
支持本观点的请帮忙点个赞,谢谢!!!!
第3个回答  2014-03-28
聪明,蜀国主要是靠他的。但三国时比他聪明的是司马懿。诸葛亮在蜀国是一手遮天,想怎样就怎样,而司马懿在魏国可是处处在曹魏宗室的监控、掣肘,可结果司马懿的后代同意中国!!
第4个回答  2017-03-16

诸葛亮、徐庶、庞统,这三位都是道家代表人物,精通奇门遁甲、布阵兵法,纵横韬略,一个个都很厉害的人物!

道化贤良释化愚,道教走精英化路线,是高雅君子的信仰依靠,培养安邦定国之大才。

至于郭嘉,这个人曾在襄阳岘山拜师道家的水镜先生,也是一个奇才,只是各自服务的君王不同,目的是为了黎民苍生,为他们换来和平与幸福。

这和战国时期、鬼谷子的学生,孙膑VS庞涓、苏秦VS张仪、王翦VS李牧,,,情况类似,其实都是安排好的,谁先出场,谁后出场,这些弟子们,合力推动天下大势走向太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