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辐合论吗?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辐合论吗?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
  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本性中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善于自身修养,这四种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弗洛伊德(奥地利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威尔逊(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格塞尔(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人的身体机能、道德以及其他所有能力的发展顺序都受生长规律的制约。
  内发论重视人的内部需要以及人体内在的发展机制,但忽视了外部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外铄论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
  荀子:性恶论,认为人是需要改造的 洛克:“白板说”
  华生(J.R.Watson,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重视教育的价值,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发展机制,同样也是片面的。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不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好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