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岭成矿区

如题所述

南岭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相当于包括赣南粤北后加里东隆起带和湘桂粤滇海西印支坳陷带的华南造山系,大地构造总的特征是构造变动剧烈,隆起和坳陷相间出现,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钨成矿作用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遍布全区。本区为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中型矿床有68处,占全国大中型矿床数的62%,围绕这些大中型矿床,还分布有一系列中小型钨矿床,而且矿床类型多,伴生金属组分丰富。区内拥有世界上主要矿床类型的最大的矿床,如热液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的大吉山、西华山钨矿,石英细脉带型锯板坑钨矿和漂塘钨矿,夕卡岩型柿竹园钨锡铋矿,以及花岗岩型的行洛坑钨矿。区内钨矿床在空间上分段集中,进而可划分11个聚集带。

1.闽西聚集带

该带处于武夷山脉东麓,赣南粤北后加里东隆起带的东段,闽西北加里东造山带与闽西南海西—印支坳陷带的过渡地带。带内钨矿床数量并非很多,但矿化非常集中,仅清流行洛坑矿床就聚钨储量30多万吨。围绕行洛坑岩体周围尚有北坑、国母洋等中小型钨矿床多处。行洛坑钨矿为产于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内细脉浸染型钨钼矿床。含矿岩体产于上震旦统变质岩中,在平面上呈北东东向椭圆状,整个岩体被白钨矿浸染,密集的含钨、钼石英小脉穿插其中,此外,还另有数条石英大脉。早期产出的以浸染状的白钨矿、辉钼矿为主,晚期则以黑钨矿石英脉为多。矿石矿物除白钨矿、辉钼矿、黑钨矿外,尚有锡石、绿柱石、铁闪锌矿、黄铁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黑鳞云母、长石、萤石等。含矿岩体的自变质和热液蚀变有钾长石化、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和绿泥石化等(刘文章,1984)(图5-19)。在闽西将乐还有新路口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也达中等规模,此外连城珠地、龙岩青草芋等均有小型钨矿分布。

2.于山聚集带

该矿带纵贯江西中部和东南部,仍属后加里东隆起带的东段、有大型矿床3处,中小型矿床多处。矿床分布在以于都为中心、宜黄、泰和、兴国、赣县、会昌等地(图5-23)。区内矿床类型主要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黑钨矿石英脉的热液型矿床。自北向南较重要的矿床有大王山、画眉坳、小龙、上坪、盘古山、黄沙和白鹅钨矿,其中画眉坳、盘古山和黄沙钨矿为大型。画眉坳钨矿为产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钨铍共生的石英大脉型矿床;黄沙钨矿产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的富银、富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大脉型钨矿(图5-14),盘古山则是产于泥盆系浅变质岩的富铋石英大脉型钨矿。上述3矿床附近地表均无花岗岩出露,花岗岩均为隐伏小岩体。与此不同的是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钨矿均为小型,如大王山钨矿、白鹅钨矿。带内其他类型钨矿不发育,夕卡岩型钨矿仅零星分布于断陷带中,如黄婆地钨矿赋存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与石炭系灰岩、变质砂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中。

3.武功山-玉华山聚集带

该带地跨赣西北和湘东,萍乡-铅山深断裂西段南侧,向西延至湘东茶陵、衡阳一带。带内元古宙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结晶基地,盖层不发育。岩浆构造运动剧烈,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有大中型钨矿床7处,其中大型4处,总体沿断隆呈北东东向带状展布,自东向西有徐山、下桐岭、浒坑、湘东、川口、邓阜仙、杨林坳等钨矿床(图5-24)。钨成矿作用多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板溪群和泥盆系板岩和变质砂岩的有黑钨矿石英大脉型武功山钨矿,细脉带型杨林坳钨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黑钨矿石英脉型钨矿有浒坑和邓阜仙钨矿。下桐岭钨矿为花岗岩型钨矿(图5-25),矿床产于武功山混合岩的边缘,出露地层为震旦系浅变质岩,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有密切成因联系,钨矿床围绕花岗岩分布(杨子江,1986)。

4.诸广山聚集带

该带位于赣粤加里东隆起带的东南段,地处赣西南大庚-崇义-上犹地区,在7800km2范围内汇集了185处钨矿床(点),几乎平均每5km2即有一处钨矿床(康永孚等,1994),其中大型矿床2处(西华山、漂塘)中型矿床10处(图5-26)。区内地层以寒武系、奥陶系为主,震旦系仅局部零星出露、泥盆系—石炭系分布于少数断陷盆地内。岩浆构造活动异常强烈,加里东、海西、印支及燕山期岩体均很发育,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且多以复式岩体或小岩株产出或隐伏于地下,并侵入于上述地层。钨矿床类型以热液黑钨矿石英脉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在花岗岩体内带的石英脉型矿床仅有西华山、荡坪少数几处,多数黑钨矿石英脉型钨矿床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奥陶系浅变质岩中,如漂塘、大龙山、棕树坑、左拨等钨矿床(图5-11)。著名的西华山钨矿产于燕山期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西南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内,岩体侵入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在2.9km2矿化面积内有大小工业矿脉615条,一般长200~600m,多数脉幅为0.2~0.6m,脉内有用的金属矿物为黑钨矿,次为辉钼矿、辉铋矿、锡石、黄铁矿、白钨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云母和长石,脉侧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等(吴永乐等,1988)。(图5-12)。带内另一著名大型钨矿漂塘钨矿为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具工业价值的脉带13条,另有单脉10条,矿带呈东西走向,长1230m,平均宽20m,脉带内以1~4cm的脉最为常见,矿床具多阶段脉动特征,可分7个成矿阶段,表现为从最早的前期无矿条带状石英脉阶段,经历了辉钼矿-绿柱石石英脉,硫化物-锡石-黑钨矿-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后期条带状石英脉,末期为萤石-碳酸盐脉7个矿化阶段(刘梦庚等,1980)。主要金属硫化物与脉石矿物与西华山钨矿相似,但硫化物明显增多。围岩蚀变黑云母化、白云母化、萤石-碳酸盐化等较为发育。带内除黑钨矿石英脉型矿床外还有花岗岩型矿床,如崇义茅坪钨矿在石英脉的根部隐伏的白云母花岗岩株顶部有黑钨矿、白钨矿浸染状矿体。此外,九龙脑、洪水寨为云英岩型矿床,夕卡岩型矿床有铅厂、焦里等钨多金属矿床。

图5-23 于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图5-24 武功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图5-25 下桐岭矿区地质略图

图5-26 诸广山聚集带地质简图

5.九连山聚集带

本带位于赣南粤北加里东隆起区南段,包括江西三南地区(全南、龙南、定南)和粤北曲江、始新、连平一带。区内有大吉山、锯板坑和大宝山三处大型钨矿床,它们分别为热液石英大脉型、热液石英细脉带型和斑岩型矿床,中型钨矿床9处,中型以下矿床点数十处,是仅次于诸广山区第二大钨矿聚集带。带内赋矿地层为寒武系变质砂岩、少数为上古生界砂页岩和碳酸盐岩地层。燕山期花岗岩断续出露,多为分异较好的中小型岩体。矿床类型主要为黑钨矿石英脉热液型钨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和寒武系变质砂岩内,且以产于变质岩中为多。产于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钨矿床有西坑钨钼矿、小坑钨矿、椒子斜钨矿、黄竹坪钨矿等,多为小型钨矿;而产于外接触带变质岩中的有大吉山、锯板坑、岿美山、瑶岭、石人嶂、师姑山、棉土窝钨矿等,多属大中型钨矿,其中锯板坑和棉土窝钨矿为细脉带型钨矿。大吉山钨矿上部是大脉型钨矿,赋存于上寒武统浅变质的砂板岩中,含钨石英脉在浅部构成3个主要脉带,脉带长600~800m,延深大于700m,脉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母、电气石等,脉侧有电气石化、黑云母化、硅化等蚀变。石英脉之下有隐伏的白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具有较强的黑钨矿、白钨矿化,并伴有较多的铌钽铁矿、细晶石等稀有稀土矿物,非金属矿物除石英、白云母、长石外还有锰铝榴石。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花岗岩蚀变有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为岩浆晚期的自交代作用的产物,通常称大吉山69号矿体。与69号矿体相类似的花岗岩型矿床带内还有红岭钨矿,红岭钨矿及大吉山69号矿体,均达到中型规模(图5-13、图5-20)。夕卡岩型钨矿仅见于花岗岩与上泥盆统的灰岩接触带上,有鸡碲石、单竹坑等小型矿床。斑岩型钨矿有大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床,白钨矿为伴生矿,矿体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呈环状产出,钨可达大型规模。风化型钨矿有和尚田、大头榜钨矿,均属小型矿床。大宝山钨矿的上部也为风化型钨矿。

6.湘东南聚集带

该带位于湖南南部,海西坳陷带的东段,钨矿床集中分布在郴县、汝城、宜章等县,带内有特大型矿床1 处,大型矿床4 处,中型矿床8 处,中型以下矿床数十处(图5-27)。该带是我国钨矿重要聚集带之一,矿床类型主要是夕卡岩型,其次是热液石英脉型,夕卡岩型钨矿床主要分布在郴县、宜章、桂阳等县。矿体赋存在燕山早期中酸性花岗岩类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碳酸盐岩接触带的夕卡岩中。特大型夕卡岩矿床有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大型矿床有新田岭钨矿和瑶岗仙白钨矿床,黄沙坪夕卡岩铅锌矿中伴生的钨也达大型规模,其他中小型矿床还有砖头坳钨矿、宝山铜钨矿等。带内产于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热液石英脉型钨矿除瑶岗仙黑钨矿达大型规模外,其他多为中小型,如红旗岭锡多金属矿为产于震旦系变质岩中的细脉带型矿床,白云仙钨矿大蒲矿区为产于外接触带的矿床,而白云仙将军寨矿区则是产于白云仙花岗岩内带的矿床。香花铺白钨矿是富含石英 萤石的白钨矿床。高坳钨矿可能与加里东花岗岩有关的小型脉状矿床,而资兴杨梅坳钨矿则是产在寒武系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钨矿。著名的特大型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床是产于千里山花岗岩体东南缘与上泥盆统佘田桥组泥质条带灰岩的接触带上(图5-18),千里山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一多阶段复式岩体,矿体与接触带外带的夕卡岩的分布一致,形态简单,呈一巨大透镜体,矿体南北长1000 m,东西宽700 m,厚100 m以上,最厚达500 m。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黑钨矿、锡石、辉铋矿、辉钼矿、磁铁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透辉石、石榴子石、符山石、萤石等。蚀变主要有夕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等,矿床内钨、锡、铋、钼均达到大型规模。

图5-27 湘东南聚集带地质简图

7.桂东北聚集带

该带为湘桂坳陷的一部分,矿床主要分布在广西富川、恭城、钟山、贺县,以及湖南道县一带,该带主要盛产锡矿,钨作为共生矿,更多的是以锡矿的伴生矿出现。带内钨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2处,小型矿12处。带区内泥盆系发育,燕山期花岗岩广泛出露。矿床类型主要是热液石英脉型钨矿。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具大型规模,矿床赋存于中下泥盆统的砂页岩和白云质灰岩内,岩浆岩仅见矿区西部的盐田岭细粒小花岗岩株,属燕山晚期。已知含矿石英脉700条,其中工业矿脉200多条,一般长300~700m,厚0.3~2m,延深300~500m。上述矿脉构成4组大体上平行的脉带。矿床具多阶段矿化特征,矿石矿物除锡石、黑钨矿、白钨矿外,还有毒砂、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母、黄玉、萤石、电气石等。除长营岭脉状矿外,还有大冲山钨锡矿及粟木岩体周围的三黄锡矿、牛栏坪锡矿、老虎头锡矿都是产于花岗岩体内的脉状含钨锡矿。带内夕卡岩型矿床有钟山黄宝钨锡钼矿,而粟木水溪庙则为花岗岩型锡矿床、钨、铌、钽为伴生矿。在湖南境内道县地区也有中小型脉状和夕卡岩型钨锡矿产出,如产于花岗岩与中泥盆统接触带的河路口夕卡岩型钨锡矿、产于花岗岩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型尚家坪钨锡矿。

8.桂中聚集带

该带属湘桂坳陷西段的桂中武鸣、宾阳一带。出露寒武系地槽型沉积,上覆为泥盆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下泥盆统含钨较高,已构成钨矿的矿源层。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小岩体零星出露。带内矿床数较少,有一大型变质热液矿床和一小型热液石英脉状钨矿床和多处矿化点。代表性大明山钨矿产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中部含泥质石英砂岩中。含矿层稳定,受一定岩性控制,围岩含钨的丰度较高,莲花山组泥质砂岩含钨(17.9~23)×10-6,大于其他同类岩石的11~15倍(马林清等,1984),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具有冲洗层理、沉积韵律等沉积特征。矿体厚度与含矿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矿石以条带状矿石为主,矿物组分简单,主要是黑钨矿,少量辉钼矿、白钨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为石英、云母、菱铁矿等。矿床围岩蚀变不强,靠近白云母花岗岩为云英岩化,近矿为硅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沉积和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图5-22)(马林清等,1984)。此外宾阳的高田-马岭钨矿为含钨石英脉型矿床,是一小型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内接触带。

9.桂北聚集带

该带地跨江南台隆的西南边缘,丹池地区属海西—印支期的断块坳陷,而桂北罗城、融水以及贵州从化地区处在雪峰隆起与海西坳陷的衔接部位。该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锡矿成矿带,大厂锡铜铅锌锑汞多金属矿田即在带内,在锡多金属矿床中普遍伴生有白钨矿、黑钨矿。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浅变质岩。与矿有关的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此外茶山矿是以锑钨为主的热液矿床,矿体产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的泥盆系灰岩中,钨达中型规模,而拉么锌铜矿为夕卡岩型矿床,钨也达小型规模。桂北罗城、贵州从化一带赋矿围岩主要是震旦系变质岩,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侵入岩除燕山期外,尚存加里东岩体。罗城平硐岭钨矿是产于震旦系变质石英砂岩内脉状矿床,矿区附近未见岩浆岩。贵州从化乌牙钨矿,是一小型热液钨矿床,矿体也产于加里东花岗岩外接触带板溪群变质岩中。

10.滇东南聚集带

该带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造山系中的海西印支坳陷带的西南段,云南个旧、文山、马关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锡矿带,钨做为锡的伴生矿或共生矿产出。带内钨矿达大型规模的仅1处,中型规模的有4处,中型以下有10余处。主要矿床类型为夕卡岩型。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多是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在个旧地区矿床集中在个旧复式岩体东部,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且多为隐伏岩体,在与中三叠统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了马拉松、松树脚、老厂、卡房等大型夕卡岩型锡矿床,锡矿床内有大量的白钨矿伴生,钨够上大型规模的有卡房锡矿,其余皆为中小型。此外,文山老君山钨矿为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与中寒武统白云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型钨矿;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则是产在前寒武系片岩、片麻岩、麻粒岩中的层状夕卡岩钨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