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事情做得不对如何给他们讲他们会更容易接受?

如题所述

讲的时候要“怡吾色”,表情上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视,用仇恨的目光盯着他。本来老年人就可怜,心很脆弱,胆子也小,稍微说重一点就无法接受,跟年轻人完全不同,所以劝谏父母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比如天天打麻将、喝酒、吵架,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应好言劝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那天我听一个年轻人说:“今天我父亲做的事很不对,我就把他狠狠痛斥了一顿。”好像自己很英雄、很了得,其实这是不合理的。

父母毕竟是父母,要以柔和的语言来规劝,即使因看法各异,父母不一定接受你的观点,也应该婉转地给他讲道理。还要“柔吾声”,声音上柔声细语,不能以粗暴的语气责骂他,应该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慢慢地让他接受。

《入菩萨行论》云:“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我们说话时,要契合对方心意,意义当清晰明了,言语要前后连贯,内容要令人喜悦,远离贪爱嗔恨,音调快慢适中。

所以,我们平常跟父母说话时,纵然表达的意思很尖锐,态度上、语气上也要柔和。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所以,即使父母做得不对,性格难以沟通,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没有必要吵架。

有些家庭一吵架,简直是“烽烟四起”,谁都不想呆。我小时候就见过这么一家人,一进他们家,就有种难以忍受的气氛。因此,帕单巴尊者说:家人就像集市的过客一样,切莫恶语相向。

你们看看从小到现在,家里多少人已经去世了?将来又要离开多少?所以,人和人只是暂时的集聚,不应该互相争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先和父母说下他们做的不对的地方,然后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给他们一个台阶下,他们其实也知道自己错了,只不过抹不开面子。
第2个回答  2019-07-30
父母如果事情做的不对的话,你不要太直接的说出来,这样子容易让他们伤心,不能接受,你要平和一点,温柔一点的说出来。
第3个回答  2019-07-30
不要直接去顶撞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在平时闲聊的时候不经意间提起,让他们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有点做的不好。
第4个回答  2019-07-31
可以给他们讲讲别人的案例,旁敲侧击,这样父母容易有代入感,说不定就会自己想明白了,也就能明白自己做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