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有哪些因素

如题所述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随着国家“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具体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势如破竹。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如火如荼,但广大农村学校受经济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却难如人意,令人担忧。本文就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进行阐述。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这一名词从被提出到迅速运用,其发展势头之强、影响面之大,令众多教育者欣喜。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环境建设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地区资源中心、小区宽带教育网等的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建设;资源建设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课程的积累和建设。

随着国家“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具体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势如破竹。全国发达地区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如火如荼,已是成绩斐然的时候了。广大农村学校受经济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却难如人意,令人担忧。大多数学校仅仅购置了少量的计算机,能够给学生上一点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广大教师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很少,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的原因:

1、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陈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城市的学校的事,离我们太远,我们没有条件也没必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学校成立的现代教育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纯碎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形同虚设。教师教学仍然是粉笔、黑板加教科书,没有一点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更没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改革的想法。在某些条件好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情况是比较好的。从计算机拥有的数量来看,这些学校一般建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有的甚至还装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这些计算机大多用来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时间较少。这意味着学校仍然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对待,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讲解,而没有将计算机的运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方面。更有甚者认为计算机就是电子打字机,除此以外没有多大的用途。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学校计算机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的电脑爱好者,稍加培训就上岗,很少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所以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肤浅,专业化不高,能给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就不错了,谈不上怎样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应用计算机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就无能为力,其他教师更谈不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3、经费十分短缺。资金缺短,致使大多数农村学校,虽然通过借贷等方式购置一定数量的微机,但学生的上机费作为乱收费之列,因此对于尝还初期费用都无能为力,更谈不上有更新设备、购买新的软件及维护各种设备的费用,所以能上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也就很不错了。还有一些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也没有,更莫说网络教室;对于其它的也就不敢奢望。

二、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未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时,应加强对计算机在教学、学习、管理中应用的规划和设计。在已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应充分挖掘其蕴藏的先进的、丰富的教育理念,真正发挥其效能,并使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而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更需要提高,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培训不应该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以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广大农村学校,应以校本培训为主。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任务驱使学法”,就是以一定的具体任务来确定培训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键盘指法及汉字输入等技能型的内容要多练;对于Windows、Office、Internet的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教学软件与课件制作工具等操作型的内容,宜上机边讲边练;对于各种程序语言及数据库等思维素质型的内容应写、练、调(调试程序)相结合。二是做好上机前准备。先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可以参照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学习内容。比如,让教师带着“教学论文的撰写与编辑”或“教案修改”等任务去学Word或WPS;带着“磁盘文件”或“教学软件”的交流等任务去学Windows中的磁盘管理或文件管理(如复制、粘贴或删除等);带着“学生成绩统计”、“学校经费开支计划”等统计表格任务去学电子表格Excel;带着“学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或“校产管理”等任务去学FoxPro;带着“专题报告演示”或“教学幻灯片制作”等任务去学PowerPoint;带着“CAI课件制作”任务去学Authorware或方正奥思等课件工具软件及扫描仪、数码相机、配套光盘等设备的使用;带着“电子邮件”去学E-mail的发送与接收;带着“故障计算机”去学计算机的维护与检修等硬件知识与技能等等。学校领导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频繁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在全校营造出一种乐于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要花时间和精力,他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和多次的试验,对于教师的劳动,学校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否则,教师何必冒创新的风险、花这番额外的心血呢?各个学校可以制定各自的政策,并根据发展的情况随时调整政策来激励广大教师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经验和集体备课,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使教师不仅看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有用,而且看到以自己的现有能力,只要不断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亦非难事,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只有通过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才能加快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3、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学校可以从校内经费中挤出一点,从上级争取一点,更多的是利用现有设备创造一点。学校现有的设备,就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除了每周一两节信息技术课外,基本上是空置,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可以对外开放,适当收取一定费用,让广大学生中的电脑爱好者有学习有场所,也避免了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上营业性的网吧或游戏厅。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